“毛巾党”一词来源于嘉鸿师姐。在新县调查期间,由于天气酷热,每次外出访谈我们总是热得汗流浃背,细心的队长燕舞师兄便给每一个队员公费配了一条毛巾用来擦汗,但由于小山村商店小,品种少,除了成举师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块粉色的小手帕,成举师兄则是一条蓝色的毛巾。访谈时,我们把手帕或毛巾系在手腕上便于擦汗,当五个人系着手帕一起行动时,队伍颇为“壮观”,感觉像一群有着共同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仁人志士,所以嘉鸿师姐突发其想给我们队起了一个虽不雅但十分形象的名字——毛巾党。
能够成为“毛巾党”的一员,还得感谢贺老师对我们大一同学的特殊照顾,给我们一个向师兄师姐学习的机会。当初接到到新县调查的消息,最为兴奋地是新县是山区,对于像我这样一个生活在平原的孩子来说,基本上是没有见到过真实的山的,更没有体会过山区的生活。而新县又是大别山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到新县,不仅可以学习如何调查,如何用社会学的眼光理解农村,还可以欣赏山区美丽的自然风景,体验山区的风俗人情,感受革命所留下的斑驳记忆......当我踏上前往新县的汽车时,心中充满期待。
毛巾党的所有队员汇合已是10号下午,接受完镇里的宴请后我们一起坐车前往本组驻扎的七龙山村,在车上,正副队长燕舞师兄和成举师兄简单地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山村的有关情况,他们是提前到达新县“探路”的,对村里的情况已有大致的了解,听他们的介绍,心中也没有一个谱,不知道未来20天该怎么度过,只是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态度。
送我们进村的车驶入村部大院时,我着实惊了一下,一个小小的山村,居然能够修这么好的村部大楼,宽敞的会议室、警务室、计生检查室、远程教育教室、厨房、厕所......比我们平原地区的村部要好得多。进村后受到村里干部的热情接待,我们稍做整理后,晚上小组便开了一个小小的会,布置调查安排。说实话,当时自己对于农村调查一无所知,不懂得以什么样的逻辑去提问,不知道农民口中的信息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虽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总觉得农村的一切都应该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可研究的。晚上的会议,两位有经验的师兄向我们解释农村调查,教我们如何去深入农村,还时不时举些他们在其他地方调查的有趣例子,这一下子又进一步勾起了我们调查的兴趣,我们更加期待即将到来的调查。
20天的调查,行程安排的满满的,白天上午下午两个单位时间各访问一个访谈对象,晚上则是小组讨论,大组讨论每三天一次。那时感觉好有压力,顾虑重重,从来没有如此高强度工作过,虽然当初为了高考也一样起早贪黑,但在不一样的环境下,压力自是不一样,为高考,同学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调研,大一学生,是水平、层次最低的,是需要奋力直追的。然而,当调研真正开始的时候,就什么也不想了,只知道跟着师兄师姐做笔记,开讨论,在他们的引导下以独特的视角思考,站在宏观的角度看待微观的问题,并比较与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的差异。师兄师姐根本不在乎我的想法是否幼稚可笑,他们总是鼓励我要敢于思考,敢于表达出内心的想法。我不是一个害怕失败的人,更不是一个害怕出丑的人,所以只要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想法,我都会迫不及待说出来,让师兄师姐们帮着分析。有时独特的想法或发现得到他们的认可时,心中小有自豪,更加树立了调查的信心。
记得刚开始调查时,燕舞师兄立下一个目标:20天,我们要和村民们打成一片。前几天的调查,由村干部领我们到村民家中,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来历,消除他们的顾虑,后来村干部工作忙,我们也不再好意思要求他们带,所以尝试自己串门,没想到,自己找的访谈对象也不赖,有的比村干部推荐的更健谈,我们从中所获得的信息更多,而他们的影响力也不亚于推荐的对象。那时我们也热情地与农民们搭讪,让他们了解我们,接受我们,所以,一段时间以后,有熟悉的农民见到我们,都热情地与我们打招呼,有的甚至拉我们去他们家吃西瓜。他们淳朴的性格见证了我们目标的实现,而我们目标的实现也进一步印证了他们性格的淳朴。
山中的调查说得上辛苦了。有一段时间,每天上午8点出发,走近一个小时山路到农户家中访谈,正午12点时回村部吃饭,下午2:30出发,又是近一个小时山路,晚上6点左右回来。出发时,都是骄阳似火的时候在山路中前行,爬陡峭的山路,一句话都不愿说,更别谈有闲情逸致欣赏山间景色了。可在山中长大的成举师兄不一样,虽然每次行进他留的汗最多,但他总不忘观察山路旁的花花草草,并教我们如何识别。一般中午我们都是急切的回到驻地的,又累有饿又渴,要喝水吃饭休息。晚上就不一样,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洒在翠绿的山间,薄雾笼罩着层峦叠嶂的山,朦朦胧胧,茶园里的采茶人在田间勤劳采颉,天上的白云和着彩霞,勾勒出不同的画作,在微风的吹动下缓缓移动,天上人间,一幅美妙的图画,是不身临其境无法体会到这其中的美的。景美,人更美!一天的访谈结束,我们怀揣着一天的收获,满脸堆笑地在山路上自由奔跑,山中留下的是我们青春的身影和爽朗的笑声。夜晚,我们则在月光下乘凉,或仰望星空,或在黑夜中寻找一闪一闪的萤火虫,有时谈谈一天的收获,有时谈谈平日的生活,一天的充实与兴奋就在宁静中过去,让月迎接着新一天的到来。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金钱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唯一追求,管理、经济类专业也日益成为大学生的最佳选择,他们爱市场,爱与钱打交道,还有多少人愿意把宝贵的暑假牺牲在农村,把大好的赚钱机会让位于与贫穷的农民交谈,还有多少人关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朋友们。而我们,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奔赴农村,了解民情,为了自己纯粹的理想而作出了与世俗不一样的选择,不算伟大,也称得上可爱了。我们是一群理想主义者,同时为了自己的理想在不断实践着。我们,要为自己喝彩!
在与农民的接触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他们的痛。生活在该村的老人们,丧失劳动能力以后就如同被遗弃的狗,用狗来形容他们,实在有点伤害他们做人的尊严,但事实就是如此。老人老后没有生活来源,因为儿子一结婚就分家,老人只能与儿子分开住,吃饭不在一块,老人吃住自己解决,很多老人一年吃不上两顿肉,更多的老人居住在漏雨的房子里,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分家后的老人是不好意思张口向儿子要钱的,正处中年的儿子也要养家,除自己生活外,还背负着下一代教育和成婚的压力,他们也没有剩余的金钱来赡养父母,只能让父母自生自灭。缺少经济的赡养,连精神的赡养也没有了,精神上的赡养是指对老人的关心,因为儿子没钱给老人,也不好意思多问老人什么,怕一问问出什么需要用钱,而自己又拿不出,所以,即使老人和儿子居住在一起,也形同陌生人。每次与老人谈到他们的生存现状,他们总是说:“还能咋样呢,就这样呗。”他们的脸上掠过的是无奈,是痛苦。儿子让老人自生自灭,是对亲情的极度蹂躏与践踏,让我们感到亲情的冷酷!这,就是山区老人们的生存状况!痛的,不仅仅是他们!
在山区的调查,还有很多现象值得我们思考。我们经常听到某某地方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以前总以为是要传宗接代,师兄们经常用一个社会学词语来概括,因为有绝后的恐惧,所以要生儿子。90年代以前此地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即使你自己不想生,舆论压力也压迫你生,否则你在农村里无法抬头。一位老师举了一个例子:
一户余姓人家第一胎生了一个女儿,不甘心,在1998年生了第二胎,又是一个女儿,家里已经打算放弃生儿子的念头。一天,余家男人抱着小女儿到人群集中的地方玩,一位大爷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小孙子,指着他的孙子对着余姓男人说:“我这是金不换”。男人觉得自己的尊严受损,从此不再到别人家串门,从此不再笑一声。
这种思想观念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让他畸形发展,不能说舆论的力量不可怕啊!但值得思考的是:市场理性的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这种观念是否会影响当地人们的生育观念,若会,又将如何影响?这种改变目前表现的还不太明显,有待收集更充分的资料来加以证明,希望下一次的调查能够弄清楚这一问题。
20天的调查匆匆结束,来不及回顾太多,毛巾党成员们革命般的情谊自会沉淀,并铭记在我的心底。20天里,向师兄师姐们学会的不仅仅是调查方面的知识,更多的是生活、学习、研究的态度与品格,他们的精神让我佩服,也激励我一步步向他们靠近。他们对我这个小师妹的照顾和包容我无言以谢,只能默默祝愿他们在以后的研究之路上一路走好!
[ 此贴被婷不下来在2012-09-21 14:5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