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从中国近代政治社会变迁看革命——一个现代化的分析视角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胡闯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8
威望: 8 点
金钱: 80 RMB
注册时间:2009-10-20
最后登录:2011-07-01

 从中国近代政治社会变迁看革命——一个现代化的分析视角

                  从中国近代政治社会变迁看革命
                            ——一个现代化的分析视角
                                  本科07级读书会  胡 闯

文章摘要:近代政治社会急剧变迁,我们清晰的看到了历史的主线——革命,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革命史。革命是彻底的变革,推翻原有统治,打破旧的统治秩序。革命是悲剧,革命给普通人民带动灾难,也延误了社会进步的时机。革命和改革一直在竞争,它们是后发展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两条途径。现代社会仍然隐藏着危机,我们需要正视革命。

关键字:革命;现代化;现代社会的危机


一、革命的界定
    在讨论革命时,对“革命”的界定是必需的。革命不同于改革,但很多学者讨论时将革命与改革混同。例如,在对日本近代的明治维新进行研究时,很多学者称其为改革,但是,日本本土称为“明治革命”。这都是概念混淆引起的。
(一)、革命的涵义
    “革命”一词古已有之,但其含义经历了几次变化。
    “革命”是中国古典词汇,创制于先秦,是由“革”与“命”组成的动宾结构。“革”的一个意思是变更,“命”指天命,其意义也显而易见。
    “革命”一词随《周易》在6世纪东传,始为日本人所知晓。日本主流思想界并没有排斥“革命”一词,而是向这一在中土颇具权威的词中注入更宽泛的制度重建、社会改革意义。淡化其暴力夺权、改朝换代意义。至明治维新时,“革命”己转化为“尊王变革”之义,从而成为“维新”的同义语,与“改革”也别无二致。西学在日本传播以后,日本的“革命”一词又融入了英国和平变革和法国暴力革命的含义。后“革命”像其他很多西化词汇一样,被中国留学生重新引入中国,但其意义已和古时迥异。
一系列的词汇演变后,才有了现在说说的“革命”,“‘革命’一词经历了中国创制的古典词,传入日本后在近代与西方语意融通,发生演变,然后又从日本逆输入中国这样一个跨国、跨文化的迁衍过程。以后,中国人又汲纳苏俄的‘革命’论,暴力夺权意义上的‘革命’一词影响力扩大” 。
    毛泽东也对革命作了经典总结,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 总的来说,革命是彻底的变革。

(二)、伟大的中国革命
    “伟大的中国革命”,这是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的结论。近代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被抛弃,中华民族惨遭蹂躏。从傲慢突然堕落到自卑——这是近代中国人心理演变过程。正是这种反差,促使一批批伟大的中国人去探索。面对国内外的反动势力,他们不屈不挠,谱写了雄壮的历史赞歌。 
    费正清认为中国近现代革命有五次,包括解放后的文化大革命;在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经历了四次革命,“第一次是1850——1864年的大规模的太平天国革命和伴随而来的起义,全都以失败告终;1911年辛亥革命,是政体的变革;1925——1928年的半途而废的国民革命,为的是团结反帝;1945年——1949年的国共内战” 。

二、革命是悲剧
    我们常被教导说,现在的日子得来不容易,是革命先烈们的努力才有今天。我们现在的生活是通过革命得到的,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撇开价值判断和意识形态的约束,我们会很容易的发现一个事实:革命是一场悲剧。这主要从革命的破坏性、革命的结果来说。这里的悲剧不带任何价值判断,只是表述事实。

(一)、革命给大众带来灾难
    纵观每次革命,不管是农民运动还是民主革命,伴随革命的都是战争。革命是暴动,是用武力推倒久政权。烽烟一起,流血漂橹,生灵涂炭;战争过后,饿殍遍地,背井离乡。战争带来的惨痛不可言状。战争对军人本身的摧残更是残酷,贺岁电影《花木兰》结尾有句经典台词,“离家太久,忘记故乡;杀人太多,忘记自己”,这是对战士处境的经典描画。
    数字更能说明问题,资料显示,国共内战中国民党伤亡合计807135,共产党没有记录,保守估计解放军阵亡26万,失踪19万,被俘1万,受伤106万,国共军人伤亡近200万,给普通百姓的伤亡更是不计其数。
    无论革命本身有多少正义性、在道义上有多么站得住脚,伴随革命的损失是不可忽略的,革命的代价必须永远铭记。

(二)、革命的混乱局面延误了发展的机会
    有历史学家提出,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如果没有以后推翻清王朝的斗争,如果清朝末期的“清末新政”不被打乱正常推行,按照这个趋势中国现在将会怎么样?部分历史学家认为,中国的发展会比现在更好,更民主、更繁荣、与世界融合的更充分。当然,历史不可假设,历史也不会按照历史学家的假设运转。
    不论这个假设的科学性和指导性,从这个假设中我们必须得出:革命需要机会成本,革命及其造成的混乱使正常的发展没有了可能。革命的动乱使中国在现代化的浪潮中落后于西方,有学者提出,“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 ,他们的假设是中国的现代化是可以提前的,其中革命对社会的解构是重要的延误原因。
    社会发展需要正常的秩序,需要和平的环境,革命破坏力带来的后遗症是很严重的。理性看待革命,需要清楚革命对中华民族在历史关头作出选择的影响。

(三)、革命的结果似是而非
    为了达到革命派的目标,革命总是在一些煽动人心的口号下越演越烈的。一些具有普世价值的、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汇就成为了革命的旗号。
    太平天国的旗号是“天下太平”、“人人平等”;辛亥革命的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又仿效西方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北伐战争提出“打土豪,分田地”,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也大胆抬出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号召“民主”和“自由”。但是,我们看一看这些革命后的结果呢,基本是没有一样得到了兑现。革命的口号只是用来团结革命力量的,革命偃旗息鼓之日,也是这些口号寿终正寝之时。
    当然,“民主”、“自由”在现代是比较敏感的词汇,由于其意义的广泛,任何人都可以加以利用,从而获得道德上的正义性,“各种以政治形式出现的社会运动都带上衣服博爱的面具……民主制度总是为那些能言善辩的人民提供了舞台” 。我们必须承认一些普遍的事实,例如,民国时候至少还有鲁迅!

三、革命是常态
    以上讨论虽然一直都在否定革命的合法性,但是我们也必须正视历史的史实,翻开历史,我们看到的最多的还是革命。革命是历史的常态。历史的发展不是理性的。 
  伴随着对革命的反思,很多学者也对革命进行了研究,发展了一系列的革命理论。
勒庞曾对法国大革命做了分析,他认为革命就是暴民的狂欢,群体的聚集使群体失去理性。 沿袭着勒庞社会心理学的分析路径,很多学者认为革命是一种非理性的产物,苦难诱发了革命;也有人提出相当剥夺感理论,认为正是财富、社会地位、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了相当剥夺感,使革命成为了可能;吉登斯在总结了前人的观点后,认为是利益受损是革命发生的原因,这是现代化理论的变种。托克维尔开创的国家——社会路径也在革命理论上很有建树,蒂利和斯考却波等人对这个路径有很大发展。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得到了列宁和毛泽东的发展,现在仍然有很大影响。
    私有制下的现代社会,资源和财富的平均分配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在最发达的美国,仍然存在低收入的阶层。由于资源和财富的稀奇,利益的不均是常态。当利益分化超过一定限度,当低层次人的基本需要都得不得满足时,这种利益剥夺导致了相对压迫,这些利益被剥夺者就会反抗利益获得者,大规模的反抗使革命成为了可能。


四、现代化的路径:革命VS改革
(一)、现代化
    现代化也称为近代化,是学术界常提到的一个词,但不同学者基于自己的研究对现代化有不同界定。
    一般认为,现代化是一种世界性的历史发展过程,对十六七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其基本特征是“人类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主要表现为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革过程” 。
    很多人认为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就是西化,认为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相抵触。北京大学教授罗荣渠是研究中国现代化的大家,他认为,中国的出路不仅仅是个文化问题,现代化不等于西化,我们传统并不是反现代化的。 现代化产生于西方,在进入中国后必定与传统文化有某些不适应。中华民族正是由于其包容性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吸收现代性因素,使现代化合传统协调是可以办到的。

(二)、革命与改革的赛跑
    革命和改革是推进社会变革的主要方式。在现代化历程中,革命和改革是实现现代化的路径。“改革”主要是在统治阶级的主持下,通过和平方式对旧制度、旧观念、旧事物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变革,就政治领域而言,“革命在短时间内动摇旧的上层建筑;改革则可能耗时几年,甚至几十年,它通过逐渐注入的方式改变旧法、实行新政” 。
在出现政权统治危机时,部分保守势力为了维护原有统治的秩序,只支持渐进的改革,古今中外这种改革成功的例子有很多,例如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俄国彼得大帝的改革;当原有势力的统治已经腐化,部分激进人士要用新的统治方式结束原有政权,用暴力打碎原有国家工具,这种方式更加常见。
    因此,当出现统治危机时,改革派和革命派都在努力,这也是不同利益团体的抗争。
    如第二部分提出的那个假设,有历史学家认为,改革更有合法性,因为他具有较小的破坏力,如果没有中国近代的革命中国将发展更好。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当清末新政的改革者和辛亥革命的革命者竞争时,如何保证改革者持续改革?改革的动因何在?改革者会自己意识到有问题,然后主动将权利和利益转让吗?这里又有一个假设:革命的力量保持到一个合适的程度——刚好促使改革派不得不改、但是又不爆发革命,在这个理想程度下改革比革命更好。但是,历史不可假设,改革派和革命派也没有充分理性,这种情况只可能是上帝的一个玩笑。
    革命和改革的竞争是非理性的,也是不可控制的,讨论革命和改革的竞争只是学者的一个理论模型而已,现实情况中“擦枪走火”的情况层出不穷。


(三)、理性看待革命与改革的局限
    革命和改革不是万能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改革和革命各有所长,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革命难为改革之功。革命作为付诸暴力的突发性事件,以“破坏旧社会”体现它的社会性,以“推翻旧政权”体现它的政治性。“破”是革命的强项,“立”则是改革的优势。社会发展更多的在于其建构,而不在它的解构。改革因而有更多的现实意义。
2. 改革难行革命之职。古今中外的大量实践证明,社会改革基本上是建立在改革可以阻止、甚至避免革命发生这样一种构想基础上的。那么,当革命无法阻止,矛盾无法通过改革缓解的时候,顽固的推行改革只是阻碍历史的发展,改革无法达到革命的效果。
3. 改革之与革命,所面临的问题更多。一场革命只要改变了现存的社会秩序,既使它没有创立起一套新的制度化的社会秩序,也具有一定的革命价值,因而革命的爆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盲从性。然而,改革一般都有较为系统、完整的规划,是经历了周密思考、精心准备和反复权衡的。改革者在改革中所遇到的问题往往更千头万绪、更复杂多端。

五、正视革命及现代社会的危机
    历史已经证明,改革和革命都有重要作用,在不同时期他们都是必需的。即使革命是悲剧、革命没有合法性,革命仍在历史长河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当前和平的环境下,有人提出现代社会没有了革命的可能性。但是,暂时的平静只是表象,如历史的很多时期一样,短暂的稳定在剧变以后经常出现。现代社会存在危机,贫富分化、宗教冲突、国际恐怖主义、一触即发的核危机等,这些都是现代人必须面临的问题。这些危机的不适当处理都会引起利益纠纷,在某些偶然事件的带动下也可能引发新的革命。

六、小结
    本文通过对革命的讨论,梳理了革命和改革的关系,同时,也对革命进行了深入分析。革命是悲剧,但革命仍然是历史的常态。在现代社会,维持社会的稳定显的格外重要,任何统治者都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只要统治还有一丝合法性,我们必须理性的去推动改革。
    历史的存在意义不在于其代表过去,在于启示现在和未来。伟大的中国人啊,回头看看历史吧!

六、参考文献
《中国近代革命文化基本问题研究》,雷家军,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载《毛主席语录》
《伟大的中国革命》,费正清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罗荣渠,载《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1期
《寡头统治铁律》,米歇尔斯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乌合之众》,勒庞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近代中国百年现代化历程及其历史启示》,姚琦,载《宁夏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传统与现代化问题的理论思索》,罗荣渠,载《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
《近代视野中的“改革”与“革命”辩》,徐奉臻,载《北方论丛》,1997年第6期
Posted: 2010-04-18 10:05 | [楼 主]
刘大龙
美梦易醉,红颜易老,莫若苦练内功,健全人格@@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
发帖: 729
威望: 731 点
金钱: 73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19
最后登录:2017-10-23

 

不错
Posted: 2010-04-18 13:07 | 1 楼
王海娟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765
威望: 765 点
金钱: 7650 RMB
注册时间:2008-04-12
最后登录:2016-12-21

 

我们现在的生活是通过革命得到的,这是显而易见的。
革命的任务需要改革来完成。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化解革命。
一心一意读好书
Posted: 2010-04-19 16:22 | 2 楼
wonderful
抉心自食,拼死坚持!!!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442
威望: 442 点
金钱: 442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4
最后登录:2017-01-25

 

有这样的思考很难得!
只是尚有值得进一步反思的地方,还是要继续多读书,多思考,不断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否定之否定,以免自认为跳出了一个框框,却又陷入了另一个框框。
抉心自食,拼死坚持 !
Posted: 2010-04-21 22:56 | 3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本科生读书报告

Total 0.217776(s) query 4, Time now is:11-23 20:59,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