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寒假读书状态不好。承接上次读梁漱溟,此次读书如下:
梁漱溟《人心与人生》
《印度哲学概论》
《乡村建设理论》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博厄斯《人类学与现代生活》
伯格《谁的新千年》
寒假见闻感想
1、由公到私:林权是如何转变的
村里有几座山,在集体时代属于村集体所有,当时组织了村里的劳力义务劳动植树造林。
分田到户之后,山林资源照旧归集体所有,由村委会专设林管员一职专门负责集体林场的看护工作。
新世纪以来,铁路修建,镇政府以征收林场为由直接将林场资源无偿征收。实际上,镇政府并不愿意也没有能力看护林场,故而,在征地之后又将这些林地转包给本村极为比较“霸蛮”的的大社员。
至此,村里经常发生因为有人偷树导致的纠纷和斗殴事件。当年参与植树造林的农民坚持认为是自己当年造的林场,当然有权砍伐;而承包户则以拥有国家林权承包证件为由坚持林地为其私有。
2、农民越来越富裕,农村越来越凋敝:公共品供给的尴尬
村里修路,自是一件关系到村民利益的大事,也是一件富民的好事。但是由于税费改革以来,村集体资金的匮乏,财力有限,这种公共品供给往往是通过村民集资来完成的。这时候,农民“扯平”的观念一上来,再加上村领导班子在纠纷处理上的不当,往往使公共平的供给成了无限推迟的“正当议题”。
自今而来,家电下乡的补贴使很多农民纷纷置办,摩托、冰箱、彩电、音响等耐用消费品,修建了楼房,水泥或瓷砖地面,家中装修一新。然而,走出大门,来到户际之间,只见道路泥泞,沟渠阻塞,白色垃圾遍野。户内户外,自是里外不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