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青年农民无处安放的青春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snzg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
发帖: 596
威望: 594 点
金钱: 5940 RMB
注册时间:2007-12-15
最后登录:2024-01-16

 青年农民无处安放的青春

青年农民无处安放的青春
            ——关于青年农民如何定位与发展的一点思考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党和国家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围绕着农业农村农民的研究越来越多。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而农村的新一代青年农民的自身发展与自我实现将会直接影响着新农村的未来走向。因为这可以说是一个源与流的关系,而青年农民就是农村新发展方向的源泉。
  去年寒假,我到市里跟一个初中肄业的同学一起吃饭,而后经他介绍到一家理发店去理发,据说那家老板是他的好朋友。我刚进去就闻到了满店的烟味,那是正值中午1点左右,生意还处于冷淡时段。我看见的是五六个青年男子坐在一边的沙发上边聊天边吞云吐雾,眼神中是青年人独有的不屑与活力。在理发的过程中我就开始想象他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业余生活。
  经过我跟那个同学的谈话,我得知他们这些人大多是从农村来城里打工的,比较好的是在这里自己开店当小老板。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序,一下班最常去的地方就是网吧,因为也害怕寂寞无聊。网上聊天看电影打游戏是他们打发时间的好办法,不是为了什么期待,只是单纯的度过工作以外的业余时光。再一个令我感到惋惜的例子就是零八年在医院照顾住院的爸爸时得知的。是说一个19岁的男孩因为想摆脱爸妈的唠叨自己出去打工,后来为了哥们义气被人桶伤。但他死不悔改,说好了还要回去!一群年轻气盛的青年人在闲暇的时间聚众吃喝也是常有的事情,在吃喝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一句话不顺耳就大大出手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偶然间得知生活方式与生活状态是有很大区别的,不知道这是不是现在青年农民在城务工的公认的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我所知道的就是他们在非工作时间中的空虚。我常常告诫那些经常上网的同学在不工作的时候可以看看书,少上网。但得到的回答永远是“不上网整个人都感到空虚与孤独,看书有啥用,只能更加寂寞。”所以可以看出,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渐渐的内化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上网就是结束这一天的最后一个解题步骤。看来精神家园的空虚不是说想杜绝就杜绝的!好像越来越多的评论给这一人群贴上了好打斗,爱泡网吧的标签。不知不觉我已经有好多同学成为他们中的一族,成了这种依赖这种生活方式寻求解脱的人!
  看得出来他们不是没有压力,但更多的是逃避,迷茫与麻木。打算在城市里混过人生中最值得去珍惜打拼的时光然后回家继续种地,安安稳稳的当农民。不求什么成功,只求有四间大瓦房和一个小家庭,重复着村子里代代相传的生活。出去逛了一圈又回到原点,把希望再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这就是目前大多数青年农民的现状。
  中国是农业大国,由于城市建设等各种原因土地越来越少,再加上越来越普及的机械化生产,农村有很多劳动力应运从土地剩余出来。这些剩余的劳动力尤其是青年农民将怎样继续经营自己的未来如何谋生在叩问着他们自己以及党和国家。如何引导他们接受新的职业培训选择自己理想的工作,去充实自己完成新一轮的再社会化,真正把劳动力的数量转化为较高标准的质量型劳动力?城市将如何对这些在城打工的青年农民进行规划管理,让他们过着有意义有保障的生活?这些问题的解决从小的方面讲是真正的发展了农村,可以增加农村的财富。上升到大的国家政策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青年农民就是农村的源泉,他们的发展与定向就是农村的未来。否则农村永远就只能在一个死循环中继续下去,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蜕变。从青年农民的暂时接纳地城市来说则也讲是一个好现象,一是能够获得更高素质的劳动力增加城市财富。二是规划管理有利于减少群体活跃分子在没有事情可以做时在公众场所到处游荡的压力,乃至减少犯罪率。这从城乡两个层面上来说都是一件不可不解决的大事!
  针对青年农民无处安放的青春与寂寞,我有一点小想法。赞成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乃至村企业。而且这已经在很多地方被实践且取得了很好的结果。首先这要解决资金,技术问题和新型领导问题。资金这一环节可以通过村民集体集资,但如果宣传力度不到,村民没有被热情起来,还是要靠政府拨款的。可是政府肯定也不会很容易很情愿的就往下拨钱的,万一打水漂谁来负责?据我的设想是由村干部签一份“军令状”。可是谁又有这个胆识和能力来担这个责任?技术嘛,农村企业主要就是加工初级农产品,顶多是为汽车加工零部件,也用不了什么很高端的科技。但是引进人才还是必须的。新型的领导,毋庸置疑就想到了大学生村官。这批人本身就掌握一定的胆识能力甚至是技术。所以最后归结一点——就是人才的引进,还是落到了大学生身上。我觉得国家应该再进一步宣传鼓励大学生回村帮助家乡致富,从物质上予以鼓励。不用说应该以高工资换低姿态。很多大学生宁愿在中大城市拿着刚够日常生活支出的薪水,也不愿回到家乡拿一份相对高的工资,原因是为了所谓的面子。那么国家就要好好“诱导”这个人群。我认为应该支付比城市公务员更加高的工资!想一想,这也与他们所付出的劳动与所处相对艰难的环境想匹配。再从功利化角度说,用仅仅比城市公务员高点的工资来换取新农村真正的转型这又何乐而不为?对于国家而言仅仅一笔不大的投资就可以将中国的农村推进几十年的发展,于我而言这是在省钱省力!再者,党和政府要利用媒体舆论的作用去大力提升大学生高素质村官的地位形象,就像近几年再提升教师地位一样!
  最后展望一下未来的农村,作为一个学社会学的学生,我想象着新型农村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学生:孟玉祥
U200816518
社会学0801班
 
Posted: 2010-03-26 23:12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本科生读书报告

Total 0.148939(s) query 3, Time now is:11-23 22:57,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