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月只读了一本书,书本信息如下:
黄仁宇著•万历十五年[M]•中华书局,2006
这本书是相对简单易懂的,但是最后一章,讲述的是“自相冲突的哲学家”李贽,其中涉及到儒家的发展脉络,有些难懂,没有完全理解。
这本书其实是在上了吕师兄的政治社会学想起去读的。但是在当时只觉得 是走马观花,因为读了之后并没有太多的思考。但是,我是打心里很喜欢这本书,因此,趁着这次机会,我又重新读了一遍。《万历十五年》,外文翻译为《1587,无关紧要的一年》,全书分为七章。分别是:1.万历皇帝;2.首辅申时行;3.世间已无张居正;4.活着的祖宗;5.海瑞——股改的模范官僚;6.戚继光——孤独的将领;7.李贽——自行冲突的哲学家。
这本书读来非常有意思,作者看似没有重点的对几个至关总要的人物的生平像道家常一样娓娓道来,但是实则他是要通过这几个伟大人物的悲剧性的一生来影射历史的悲剧,他们都是那个历史背景下造就的悲剧。
他选取的人物来说都是具有代表性的。
万历皇帝,他是最高的精神领袖;张居正,是万历的老师和首辅,是他倚仗的重臣,但是也由于张先生,使得万历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他和万历的一生夹杂在一起。
申时行,继张居正之后一个稍有作为的首辅,因为看清了张居正的悲剧原因,他尽量使自己变得谦逊,采取温和而平和的处事方式,使文官集团保持一个平衡,然而他也始终无法逃避这个历史环境,个人的力量始终是微不足道,也不见得有人领他的情,最后悲剧收。
活着的祖宗,对于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人——万历,在活着的时候就要为自己的死后墓地选址,其实他只是作为一种祖宗活着的灵魂而继续存在,他不是自己,他是一种象征。
海瑞,史上有名的清官,他一生以节俭和清廉著称,他的悲剧就在于他自己甘于清贫不要紧,他还希望所有为官者能够如他一样,真正为民所想,为民服务,甘于清苦。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他是为数不多的既有军事才能又有文学素养的武将,他在张居正的赏识下做到了武将中的最高职位,然,一旦张居正死后被其政敌清算,他的政治生涯随之没落,在没有人庇护的情况下,纵使再有才能也只能付之流水。
李 贽,一个始终与世俗抗争的哲学家。他不惧怕世间的流言,敢于反抗和背离传统,在其仕途美好的时候落发为僧以逃离世俗加给他的那些责任和义务。他抨击那些达官显贵,但是他却不得不依赖于这些被抨击者的接济而生活。所以,他是矛盾的。
万历十五年对于我们理解古代的官僚体系及至现代的体制运行都大有益处,读来自觉会对中国的官僚体系有一个思考和新的认识。万历在位长达48年,但是他真正地励精图治,有一个明君之范的生涯到1587年前后戛然而止,此后的30多年,他消极怠工,以一种近似于“拖”的无赖形象对抗这满朝的文武,对劝诫和抨击不闻不问,将自己深锁宫墙之内30余年,并可以借老子的“无为而治”为盾牌。万历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与1587年前后发生的几件事情无不有关。张居正——万历皇帝的老师和倚仗的重臣,在死后几年,遭到弹劾,他的种种“恶行”,诸如将自己的意志授意亲信呈报皇上,再借以皇上的名义批准自己的计划,一想到自己曾经自己最信任的那个人居然这样只手遮天,长期利用自己,万历心中的信任的围墙坍塌。第二件事,万历喜欢的女人郑贵妃诞下皇子,自己却不能遵循自己的意愿将之立为太子,以致因为立储的问题,整个朝廷都与他作对。他终于意识到,他不过是一个工具,是大臣们将自己的意愿得以付诸实践的必要的一道工具。万历贵为天子,然,他的人性早就被忽略或者说扼杀掉,他的一言一行早就被规定好,容不得他有自己的想法。认识到自己的处境之后,他开始消极怠工,一旦他实现不了自己的意志,那么,他也不让那些大臣得逞。身为皇帝,拥有名义上的最高权力,但是,他其实只是一种标志,更是一个悲剧。
既然说到最高首领的消极怠工30年,那么,我就不得不惊异于,在皇上不理朝政的30多年里,整个王朝还能够高效运作,王朝并没有因为皇帝的懈怠而停止运转,整个官僚体系在自主有效地运转。这说明中国的官僚体系其实内部有一个自主的平衡。而要维持整个王朝的有效运转,保持文官集团的平衡就是关键。海瑞如此清廉,但是不能够得志,就在于他已经破坏了文官集团的平衡。这种历史经验对于今天的政治运作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事实上,今天的官僚体制仍然隐约地继承了历史的遗迹。例如,执政者始终在追求一个合法性,合法性的问题不解决,那么,他的执政基础必然不稳定;又如,万历三十年不理朝政,但是民众却不能推翻他的统治,原因就在于他在一个社会容许的法度内行事,他的地位是天命所归,既然没有达到桀纣的暴虐程度,那么,他就不能说是一个暴君,在现代的政权争夺中,必定要标榜政敌的统治已使民不聊生,取而代之乃是顺应民意。
又如,黄仁宇在讲述历史的过程中,讲述为什么戚继光和俞大猷会有不同的命运,在于,戚他懂得武将必须在文官的领导下行事,而不可跨越这权力引起文官集团对权力旁落的担忧。武必须臣服于文,才能各得其所。仔细想想,这不就是今天的“党指挥枪”吗?
读史使人明志,黄仁宇的这本书还是值得去品读的。
2012年4月份
《平凡的世界》路遥
《私人生活的变革》阎云翔
2012年2、3月份
《社会分工论》涂尔干
《乱伦禁忌及其起源》涂尔干
《礼物》马塞尔·莫斯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应星
《中国婚姻暴力》刘梦
所读的书最喜欢的是《万历十五年》和《大河移民上方的故事》。万历十五年对于我们理解古代的官僚体系有很大的益处,读来自觉会对中国的官僚体系有一个思考和新的认识。这本书其实是在上了吕师兄的政治社会学想起去读的。读过之后最有感受的就是说中国的官僚体系它是一个很结实并且会自主平衡的一个系统,它其实是很高效率地在运作。例如万历皇帝在位几乎长达五十年,但是他真正自主地将自己的精力放在朝政方面只有二十几年,之后的几十年由于他意识到自己只是没有意志表达自由的空壳的时候,在达不到自己的意愿的时候,他就采取了消极怠工的方式进行反抗。但是整个王朝并没有因为皇帝的懈怠而停止运转,整个官僚体系在自主有效地运转。由此可以窥见中华文明几千年没有衰落下去跟自古已有的强大的官僚体制有关。 《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是一部精彩的官民利益之争。在应星所描述的因为大河电站的及其移民所引发的利益分配过程中,充满着变数。书的精彩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跟这跟里面所展示的政府与普通百姓之间的斗智斗勇有真实的关系,另一方面,是考验作者的写作能力。读来感觉很不错。推荐大家没有读过的可以读一下这两本书。很简单,但是读后的收获不会亚于理论经典。
2011年9月份
《权力精英》米尔斯
《疯癫与文明》福柯
《组织社会学十讲》周雪光
权力精英的读书感受已经写成了读书报告的形式,疯癫与文明的话木有看懂,一方面,作者的哲学意味比较强,另一方面,道行太浅,之前没有看过福柯的书,更没有系统阅读过。还得好好琢磨琢磨·········继续加油,接下来,我想要系统地看书了,大三的娃儿,还是无章法地读,就很是惭愧了
暑假跟着孙老师去调研了,自己的感受挺多的,但是疏于读书,很惭愧,大三是如此关键的一年,好好读书,好好加油!
2011年5月份
《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
齐奥尔格·齐美尔:
《时尚的哲学》
《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
《现代人与宗教》
前一阵子写了一篇中国人怎么了?对于群体的非理性行为很不理解,在师兄的推荐下,看了勒庞的《乌合之众》,看了之后,有一点清晰了。从勒庞的理解看来,群体是一个非理性的组织,高智商的个体进入到一个集体内部之后,智力因素下降。群体不相信理性的指导,而是相信由形象连接起来的观念。所以,对于一个群体,你无法用逻辑清晰的大道理说服他们,但是一句简单有力的口号,就可以让群体跟随你的脚步。简单的逻辑、断言、重复、感染等等都是你支配一个群体的有力工具。
2011年4月份
埃米尔·涂尔干
《原始分类》
《自杀论》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他者的眼光》罗伯特·莱顿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张鸣
更新2011.3月份
《社会学的想象力》米尔斯
《社会学主要思潮》雷蒙·阿隆
《乡土中国》费孝通·
《生育制度》费孝通
这个月读书的感觉踏实了,在看书的时候能一定程度上有一个知识的承接过程了,还有就个人来说,是一个小小的进步,真正的不用靠那些通俗易懂的小说类的书籍来滥竽充数了,踏实把书看完的感觉真的很不错,希望再接再厉,取的新的进步。
2010年12月份
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
《精神分析引论》
《性学三论》
《达芬奇的回忆》
《爱情心理学》
《释梦大全》
前一阵子看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觉得很多东西不解,到底他是一个泛性论者吗?读书会上大家一起讨论,学长建议我系统的看他的作品,不仅仅把他看做一家之言,而是把他融入整个西方的文明体系中,个人觉得泛性论也好,每一个领域都应该有人去涉及,作第一人势必会首当其冲。一个社会的进步不是什么都固步自封,维持原状,而是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出来。学术应该也是。
但是不管怎么说,成系统地看,总会有收获,于是我又接着看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性学三论》《达芬奇的回忆》《爱情心理学》,看完最大的感觉就是在弗洛伊德的学术体系中,贯穿始终的是人格结构(id,ego,superego)以及他的性本能学说(后期发展为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所有的知识都建构在这个基础之上。
又对比看了一本《释梦大全》,没有多少收获,读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的过程中,觉得可以解释自己的很多东西,和以前的经历可以接洽上,但是释梦大全蛮失望的
[ 此贴被张乐湘@在2013-05-17 21:3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