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读书汇报
《社会分工论》 埃米尔·涂尔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社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埃米尔·涂尔干 商务印书馆
《图腾与禁忌》 弗洛伊德 中央编译出版社
《流通品牌》 胡俞越 机械工程出版社
《社会分工论》 这本书是涂尔干的博士答辩论文。由于没怎么读懂,所以对内容的概述就比较困难了,以下所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全面不规范。对于社会分工这个概念,本以为是一个历史概念或者说是经济概念,比如说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几次社会大分工,或者说在生产活动中,为达到最优的产出目标,必须通过劳动分工、工序调整来实现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但是从涂尔干对社会分工的论述来看,可以发现社会学的视角是非常独特的,更加关注的是社会分工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即劳动分工的最大作用所产生的社会团结。在不发达社会中,劳动分工的差异化是很小的,成员间有强力烈的共同意识--集体意识,这种相似性所产生的吸引力只能形成社会的机械团结,进而采取的制裁措施往往倾向于压制性的,压制性制裁阻碍了个性的发展。随着劳动分工的逐步深化,个体间的差异更加明显,个体间的相互离不开就促进了有机团结的形成,制裁制度也由压制性转向恢复性,但压制性制裁并没有消失,只是恢复性制裁的比重更大了。至于分工发展的原因,是因为社会密度的恒定增加和社会容量的普遍扩大。在此,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的城镇化的过程。遗传作为社会分工的次要原因,其功能是不能被忽略的。它能够在家族的代际之间传递某些禀赋,最可能传递的特质只是世代相继的各种平均类型的平均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传统的分工。同时遗传作用在个人所处的外部环境变化中逐渐减弱,为个性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进而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再就是后面讲了社会分工的集中反常形式:失范的分工、强制的分工、过分的分工(功能划分过于细致,使其缺少共同协调,进而破坏了社会团结,产生了社会紊乱)。
《图腾与禁忌》 因为图腾,原始民族部落间有了明确的区分,并建立起了各自的道德体系。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法对原始民族的图腾和禁忌进行了剖析,展现了图腾和禁忌对原始民族的深刻影响。图腾在原始民族当中的地位是非常神圣的,他们将图腾视作种族的祖先和宗族的守护者,由此产生的禁忌体系也是不可触碰的,只能是顺从。他们相信禁忌附带着一种神秘的力量,对禁忌的抵抗意味着必将受到惩罚,因而对禁忌体系有心理上的畏惧。原始民族对乱伦的禁忌促进了外婚制的形成,在避免乱伦的行为上是极其严格的。异性间的为了避免接触,必须远远地躲闪,甚至是母亲和儿子、兄妹间、姐弟间都不能同处一室或是一起进餐。从原始民族的禁忌体系也可以明白他们内心有着极其矛盾的情感,对敌人、统治者、死人的禁忌就是如此。杀死敌人必须举行仪式,供奉敌人的首级,以求得到死者的息愤,并把死去的敌人纳入自己的宗族,期望得到守护。同时军队首领被加以严厉的禁忌,如呆在一个小屋里戒斋赎罪,其间不得与外界任何人接触。他们将死人视为不洁,禁止与死人或者与死人有关物品有任何的接触....原始民族举行的仪式是极其严格和苛刻。对于泛灵论、巫术、思想的全能,都打上了禁忌的烙印。拥有巫术的人被其他人看作是一种禁忌,他们的魔法被普遍认为能够主宰自然、保卫族人的生命和财产,避免受到敌人的伤害。被施以禁忌的人同时也成为了别人的禁忌,形成一种牵连递进的关系。所有的禁忌体系其实是利用了人们相信灵魂的存在,进而在技术上(巫术和魔法)控制了人们的心智,达到一种道德上的禁制,进而规范了原始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
《流通品牌》 首先对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进行了阐述。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供给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性,企业处于卖方市场的位子,导致企业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企业形象的建设。但改革开放之后,逐步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社会生产极大发展,供给逐渐大于需求,卖方市场不得不向买方市场转变,生产者的主动权让位于消费者,进而引发连锁反应。企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转变发展方式,按消费者的需求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品牌建设被提上发展规划。书中详细区分了流通品牌与品牌、名牌,并阐明了三者的关系:流通品牌是以前两者为基础,并且是两者的最高级形式。一般意义的流通品牌包括贴牌生产、中间上品牌和特许经营,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综合实力的象征。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中国还处于“中国制造”阶段,要想实现“中国创造”还有一段路要走。流通品牌的建设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它与国内企业的发展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各企业应当深化企业建设流通品牌的意识,着力打造世界先进的知名的品牌,充分发挥流通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实现企业的综合效益。其后介绍了一些流通品牌运营的经典案例,比如国内的海尔、青岛啤酒、哇哈哈以及国外的沃尔玛、可口可乐、肯德基等,算是对国内企业正在发展壮大的品牌企业提供经验知道吧。不过,由于本书写于05年,个人认为其中对中国经济走势的某些分析不尽合理。只能说这十几年中国的经济高速、高效的发展,现实状况远远超出了当时的预测,因此对其中的某些问题也只能给予宽容了。
感受:这个月响应了“体系化阅读”的号召,主要是读了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和《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以及正在读的《自杀论》,也算是和以前读过的《原始分类》《道德教育》进行一个衔接。只是觉得这个月真的读得很痛苦,狠狠地打击了我的读书热情,以至于不再想读他的著作了。其实认字并不痛苦,痛苦的是抓不住线索,读完之后感觉一无所获,很难归纳总结。可能是他的论述方式太过于迂回,使我跟不上其复杂的逻辑动向,分不清其论述中前后矛盾的结点,使我自己也陷入了一种矛盾当中。有时感觉就是他讲了一个冷笑话,我没反应过来。但是从这几本书的论述质感(可能与翻译有关)来看,可以看到涂尔干的逻辑思维有一个逐步流畅和严谨的成长过程,前后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说明大师不是一两天就可以练就的。《图腾与禁忌》虽然是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论述的,但是其中很多内容还是可以和《原始分类》相融合的,至少能找到很多联系。图腾是原始民族的信仰,是部落分类的一种依据,也是原始社会结构的因子。禁忌只是促发了原始民众内心的畏惧感,使他们的生产生活趋向于一种规范。即使在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图腾与禁忌的影响,不能不说道德就与禁忌密切相关。再就是只有读了书才明白原始人并非大众所谓的野蛮人,其实他们还是蛮讲理的。 《流通品牌》这本书算不上经济学经典,里面的案例都是些老生常谈的,没有什么新颖的地方,只觉得里面对我国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卖方市场转向市场经济时代的买方市场的工商关系的论述还不错,消费者在市场当中的地位的转变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各工商企业要想谋求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变思想,与时俱进。在此对读书的重要性就不谈了,其实读书是生活的某一部分,当状态不太好的时候,可以做点儿其他的事儿来调剂调剂,快乐的读书,快乐的生活。
张清 2013年8~9月读书汇报
书目:
《融资——奔向纳斯达克》 刘建华 石油工业出版社
《全球通史——下》 斯塔夫里阿诺斯 北京大学出版社
《钝感力》 渡边淳一 上海人民出版社
《菊与刀》 本尼迪克特 当代世界出版社
《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邓小平时代》 傅高义 冯克利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社
《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 中华书局
《乡关何处》 野夫 中信出版社
《融资——奔向纳斯达克》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充足的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和发展壮大的保障,良好的融资渠道是企业获得外部资金的重要来源。纳斯达克是美国的小型创业板,是中国中小企业希望能在美国巨型金融市场OTCBB上市融资的最佳跳板。书中首先对中国的众多中小企业难以在国内金融市场上融资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说明,并与欧美的金融市场环境作了详细的对比,指出了美国金融市场的特点及上市融资的诸多益处和中小企业上市的重要意义。前面的内容是比较宏观的,然而后面的涉及企业如何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过程作了详细的介绍,这个就比较具体了。比如期望上市的国内中小企业所必须具备的各项条件,上市中介机构(专业的信托中介公司)的合理选择,最佳上市空壳公司的挑选,以及为了在纳斯达克上市,使得原企业的资产必须进行清理和有选择的保留,和上市中介机构共同进行的企业资产重组等。一系列的工作是极其繁琐和耗时的,同时伴随的风险也是很高的,可以说细节决定成败。很多国内的中小企业都希望能够在纳斯达克内借壳上市以便获得海外资金。虽然有很多上市成功并过渡到OTCBB的国内中小企业,但并不是所有的能够在纳斯达克上市和在OTCBB上市的企业都能融到资金。要获得海外投资者的亲睐必须做好企业自身,以及后续发展。其实读这本书只当是开拓一下自己的视野,了解一下当前的经济动态而已,但必须明确的是书中所写的详细明了的东西在实施过程中是非常困难的。
《钝感力》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了自己以前没有关注过的一些毛病,觉得钝感力对这些毛病的纠正是很有帮助的。作者渡边淳一选用了一些与他自己、朋友的小故事来说明钝感力存在于其中的意义,写法表现得轻松愉快。钝可理解为迟钝,感即为反应,力即为作用,钝感力简而言之就是对事情不能过于敏感,不钻牛角尖,保持一颗平稳积极的心态。有点儿类似于大智若愚,但又不全是大智若愚。对于别人的批评,钝感力要求虚心接受,不可当即与人激辩,并且不可针对细节死抠,否则这样于人于己都是无益的。对于他人的夸奖,钝感力要求心存感激,并且朝着好的方面继续奋斗。在人际关系中,尤其是朋友间、同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钝感力的作用就非常的恰到好处了。其实钝感力并不是什么很神秘的东西,往往只是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给忽略了,所造成的性格缺陷通常让我们苦不堪言。钝感力可以算做人间关系的磨合剂与润滑油吧,我相信内心拥有一份儿钝感力,那将会是不一样的人生。
《梦的解析》 书的第一章是作者弗洛伊德对当时众多心理学家关于梦的观点的评述,其涉及的内容多而杂,我接收到的信息是比较混乱的,常常搞不清某个观点的归属问题。后面的内容就清晰多了。通过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可知,梦的来源与梦者所受到的躯体刺激相关,外部对象的客观感觉刺激,主观依据的感觉器官的内部刺激,身体内部的躯体刺激都会让人在睡眠中产生梦。形成梦的材料是丰富多样的,但并不是当天的思考或者见闻都会在当晚形成梦,往往是梦者前几天或者更远些时候的经历和见闻。所有的梦都是在睡眠状态呈现的,能被梦者在醒来后还能记住的信息是非常短暂的,差不多就几秒钟,但内容确实是相当丰富和繁杂的。无论梦的形式怎样变幻,最终都可以解释为梦者自己欲望的达成。这种所要达成的欲望被一层层表象或者梦者羞于表达所掩盖。梦的内容的来源是可以追溯到梦者的遥远的童年的,尤其是其童年时期非常深刻的经历,多会以其他的形式展现在梦者的梦里。弗洛伊德通常是对自己的病人和朋友的梦例来进行研究的,众多梦里通过其深层解析划分,是可以分为一些典型梦的,比如令人尴尬的赤身裸体的梦、梦者亲人死亡的梦、考试梦等,典型梦探究其实质都是一样的。读完这本书,首先是对“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了新的理解,然后觉得梦既然是欲望的达成,那么就心存一个美好的梦,用自己百倍的努力去实现它。
《邓小平时代》 一部由美国汉学家傅高义写的关于邓小平的传记。书有点儿厚,加之自己读书的习惯,读它也花了不少的时间。当然,读完过后还是蛮有成就感的。我们这一代没有经历过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生活在改革开放丰硕的成果里久了,仿佛忘记了还有那么一些值得翻开的历史。走进小平同志,才能了解到他不平凡的政治历程,才能感受到他坚毅忠诚的人格魅力,对这样一位“巨人”只有深深的敬仰。在此与小平相关的各种历史事件必然不能详尽地说明,以下只是大致的线索。年少时期留学法国,已有了很高的政治觉悟。他靠勤工俭学完成学业,并在法国加入了共产党。辗转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归国后在广西、上海、江西开展地下革命工作。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当中担任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他是忠实的“毛派头子”,一心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毛主席。文革期间受到批判下放到江西,承受着子女天各一方,长子邓榕跳楼瘫痪的巨大痛苦,在艰苦的条件下还一心期望着毛主席的召唤,愿意随时回到北京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1975年恢复工作,并开始全面整顿,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年底在“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再度受到错误批判,次年4月又因“天安门事件”被剥夺一切职务。毛主席逝世后,间接接管中央日常工作,在十届三中全会上恢复了他原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领导中国走向富强。92年“南巡”讲话,及时深刻地回答了我国改革开放中“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他要求党和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后因因身体状况逐渐退出国家日常事务,但对国家重大事务一直发挥着核心作用,97年逝世。小平同志的政治生涯历经坎坷,但“钢铁公司”以其坚韧的毅力和永恒的忠诚屹立不倒,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国防外交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以他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带领全国人民迈向祖国统一、安定团结、富强民主的新时期。作者傅高义站在客观的立场对邓小平进行了全面的评价,时势造英雄也罢,英雄造时势也罢,小平同志在这个时代的伟大功绩是不可否认的,值得历史铭记。
《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即1587年,在明历中应该是十分平淡的一年,却不知这一年是大明往后风云变幻的开端。万历十五年,首辅张居正故去五周年,首辅申时行仕途的转折,万历皇帝开始掌握实权,谏官海瑞病故,名将戚继光西陨,哲学家李贽削发为僧。在这样平淡的一年,由于他们的故事,才再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官体制内外纷繁复杂的矛盾,见证了大明帝国内忧外患、步步衰退的悲惨结局。文官体制内部的上层矛盾在张居正、申时行、二人的轨迹中得到展现。首辅张居正,对万历皇帝的栽培和辅佐算得上是竭心尽力了的,但由于他过度自信,在职时采取了激进的治国方略和高超的权术,使得他与整个文官体系的利益冲突日益加深,所有的仇恨不得不在其死后遭到清算,结局不免显得十分悲惨。首辅申时行,在所有文官的印象中就是一个“老好人”,看透了文官内部的阴阳,对很多矛盾采取避让化解的态度,竭力制止各方矛盾被激化。即使是这样温和的态度,反对的声音依然很多,屡遭参劾。但最终他要逃避的始终是逃避不了的。他们都是权倾一时的内阁首辅,在处理其内部矛盾时一个正义激进,一个中庸温和,得到的结果大相径庭,都可堪一首悲歌。谈到万历皇帝,确实颠覆了我曾经对古代君主的美好形象——高高在上,无所不能。实则不然,万历虽身为人君,本应是大展宏图的年纪却处处受到文官臣子的牵制,被迫参加古老繁琐的仪式,出游巡览被多次谏言制止,万分纠结的废长立幼........他们只要万历为他们的代言人罢了。万历的进取之心就这样慢慢的被蚕食一空,变得极其消极,无心治国,更无心于臣子们的内斗。君如虚设,应该算是极其悲哀的了。当时朝野文武难容,矛盾激烈,文官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极力限制武将,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悲剧就是一个完整的缩影。文官集团所制定的军事制度为军队的积贫积弱埋下了祸根,最终辽东一战为整个帝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古至今,大凡当官的没有不想贪的,海瑞却是一个绝好的反例,算得上文官体制下层官员内部的另外一种矛盾。他一生清贫,死后竟然没有棺材本儿。在那样的时代,它体现的是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服务与公众的牺牲自我的精神,但其实际作用却是极其微薄的。和海瑞一样被视为异类的还有哲学家李贽,不堪于家族的重负削发为僧,他自相矛盾的哲学观与文官体制内正统的哲学思想是不协调的,所有的一切终于被一场大火烧得四大皆空。总而言之,这是一个人和一群人的斗争,最终失败的绝对是一个人。用黄先生的大历史观来看,大明经历了两百多年的1587年,在历朝历代兴衰的历史轮回中,大明的黑暗没落都将归于平淡。
《乡关何处》是野夫的散文作品,在此就不细说了。基于同乡、校友的情怀,翻开这本书,体会到了他内心的那种浓烈的乡愁和对历史不公的沧桑的愤慨。“江上的母亲”“坟灯”实在是让人不忍蹙读,常常使自己心泪帘目。其后所写的与亲人、儿时的朋友、高中同学等相关的事迹,那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江湖,而是他们那一代人的江湖。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对我们利川周边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些熟悉的人名和地名,才让人觉得历史的真实。
感受:这两个月根据自己的书目来看有点儿偏重于历史方面。承接以前读的《全球通史》上册,读完了《全球通史》下册,觉得自己对整个世界的历史框架有了比较系统和清晰的认识。只是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记忆有些模糊,算是有点儿遗憾。后面读了《邓小平时代》,是美国汉学家傅高义写的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传记。当然这与历史和政治都有紧密的联系,让我了解了邓小平坎坷的人生轨迹和国家在建设时期的风云变幻,更为他忠于国家、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伟大精神所感动。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很吸引眼球,在最艰难的时候想想老师说的“不怕慢,只怕站”,然后咬咬牙继续前行。《万历十五年》写的是明朝后期的历史,再现了中国传统文官体制对整个封建统治的深刻影响,在整个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存在着纷繁复杂的矛盾,个人权力往往盛极一时过后又变得微不足道。即使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我们的党和政府中,依然能够看到那种挥之不去的文官体制的阴影,但我们的领导人更加具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魄力和促进国家富强的长远眼光。对于读书体系化的问题,自己落实的程度确实不够,有时纵于自己的兴趣使然,很难将自己拘泥于某一点,是应该好好反省和纠正才行(报告时忘讲了)。在读书会读书一年了,觉得读书不仅扩宽了自己的知识视野,还为自己的性格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指导。我把读书当做了完善自己人格的有效途径,可能有点自私自利吧,缺乏深刻而远大的眼光,好像也应该反省才是。在这一年里,觉得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确实有所成长,老师、学姐学长的指导和帮助使自己觉得非常感激,对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感到特别的惭愧。最终还是要敢于面对不足,有勇气抬头向前阔步才行。在接下来有限的时间里,一定要克服急躁的心态,静下心来做好一件事儿,那就是读好经典。就是老师说的抓住这个关键的蜕变的机会,真正意义上让自己成长起来。至于其他事情,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湖经~~张清 2013年5月读书汇报
书单:
《动机与人格》 亚伯拉罕·马斯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学术与政治》 韦伯 三联书店 2005
《社会学的想象力》 莱特·米尔斯 三联书店 2005
《一分钱创天下》罗宇 中国三峡出版社 2005
《中国绅士》费孝通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动机与人格》这是人本心理学家马斯诺的经典之作。全书分为动机理论、心理病态与正常状态、自我实现和人类科学的方法论四大部分。虽然每个部分的论述都非常精辟,但第一部分中的需要层次理论也许更能体现其研究的成果和价值。他的研究是以人为主要对象的,只对动物的研究是不能真切地反映人类这一独特生物的思维和需要的,这其实也跨越了传统心理学研究的局限。在马斯诺看来,人的基本需要是一个有相对优势的层次结构。由低到高可以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无论我们的需要处于哪一个层次,我们的机体控制者和组织者只能是未能满足的需要。并且各个需要层次间其实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只是谁表现得更明显罢了。人的需要始终是由低到高发展的,人靠面包活着,只是在没有面包的时候才是事实,当这个事实不再是事实的时候,人们通常追求得更多。自我实现需要相对于其他几个基本需要,可以算是基本需要里的高级需要了。自我实现的人可以说是有别于其他人的。其一是他们的其他几个基本需要可以说都是得到了满足的,他们不必为生存问题而担忧,其二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事业竭心尽力。至于存在心理病态的人,用马斯诺的观点就是那些人的某种基本需求长期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是幸福来得太突然。尽量去满足他们那些缺失的需要也许是相对较好的治疗方法,当然不排除其他的因素。后面所讲的像认知、学习等比较细致的方法论,在此就不谈了。
《社会学的想象力》这是米尔斯的代表作。他首先告诉我们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心智品质,可以帮助人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人们能看清世界,以及发生在人们之间的事情的清晰全貌。其价值对不同类型的人的内在生命和外在职业生涯都是有意义的。全书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米尔斯对宏大理论、抽象经验主义、形形色色的实用主义(新旧自由主义)、科层制、科学哲学这几种当时比较流行趋势的批判,二是对人类的多样性、人类历史的运用、理性和自由这几种社会科学研究前景的展望。在米尔斯看来,帕森斯的宏大理论并不是没有价值,只是其价值不够明显而已。对事件的论述只触及到某一方面,没有全面、动态的分析。他用静态的观点看问题,使其研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抽象的经验研究,其实是缺乏对规范行为的关注,导致研究者限定了研究问题和表达问题的方式。社会学中行行色色的实用主义,既是道德上的,又是学术上的。由于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其自由主义之风相当盛行。社会科学家们倾向于当时对经验性的细节实事和情境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分散了关注的焦点。后来产生的新实用主义,由于在经济、政治和军事的秩序中,科层制组织占支配地位,实用主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学术上减弱和行政上加强的趋势。由于抽象经验主义的研究成本很高,单个的研究者比较难以承担,因此就得借助于科层制组织的财力、物力来进行研究。这就必然受到科层制组织的影响,研究者很容易丧失其研究的自主性。在面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前景,由于人类在整个社会科学发展的过程中的重要性,决定了人类的多样性是必然应当被关注的。历史是人类发展的足迹,社会科学研究应当具备历史的视野和充分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然后融入理性和自由,才可以对所有的事实进行深度处理。
《学术与政治》主要是由韦伯的两篇演讲——以学术为业和以政治为业构成。在“以学术为业”中,通过德国与美国在学术职业环境上的对比,凸显了学术职业在德国的不利处境,但同时他也看到了德国学术职业环境正在趋向于美国化。至于想要从事学术的年轻人,不一定要同时具备学术研究任务的双重性的。原因在于教学技巧和学术素质并不是一定相吻合的。在谈到科学不涉及终极关怀上面,我觉得蛮有意思的,韦伯用了这样一个自然科学的例子:假定我们希望控制生命,或是应当有这样的愿望,这样做是否有终极意义,都不是科学所涉及的问题,或他只有些出自于自身的偏见。如果科学研究只是停留在是否应当的讨论上面(我觉得可能是过多的关注研究关系到的道德问题吧,思考的是研究是否符合道德要求,而忽略了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至今科学研究可能是鲜有成就的。谈到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上,重点是学术职业者是否应当强调政治的问题。他说,教师在课堂上不应该对学生谈及政治的,“让先知和煽动家向公众去演说吧”。教师只能置身于自己的位置,不应是领袖,应排除政治意见。“以政治为业”阐述了三种权利支配的类型:传统型、超凡魅力型、法理型。还有以政治为业的两种方式:一是发自内心的将政治作为生命的全部的人,愿意为政治事业奉献生命。二是将政治作为谋生的途径,靠政治吃饭。两者在很多方面都是有差异的。要以政治为业,必须要经济上足够富足、时间上有闲暇、政见上追随者等条件。因此,并不是每个有心从政的人都能如愿。然而律师在相比之下,由该职业转向政治却是极好的。
《一分钱创天下》这是一本关于华人首富李嘉诚的传纪,较为详细地记录了李嘉诚的创业历程。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写的不怎么滴,很通俗,很浅显。(让我再次体会到经典与世俗的区别,同时坚定了我继续攻读经典的决心和信心) 一九四零年,李嘉诚随其父李云经有广东潮州背井离乡来到香港,丧父后辍学养家,历经千辛万苦。在茶楼里当茶博士,跑街串巷当推销员,自办工厂成为香港的塑料花大王,后辗转房地产和金融,扩张海外,一跃为全球华人首富。以及他积极从事慈善事业,并出资创办了汕头大学等事迹。他的经历可以说应证了古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逆境最能使人上进,顺境仍能保持上进。当然,他的成功除了他自己的勤劳,受其父教育的影响也是不能够忽略的。对于李嘉诚的创业精神和出世态度,还是值得我们体味和学习的,我初略归纳了以下几点:.勤快,他的时间总比别人快十五分钟,做事儿抢先一步。2.诚信+真诚,生产时刻注重产品质量,在激烈的竞争中做到以质取胜,对待客户极为真诚。3.善于管理,关爱员工,让员工确实老有所依。4.把握时机,敢于决断。5.处世低调,做事留有余地。6.热心公益,慷慨大方。
这个月读书延续了前几个月的毛病,一个问题(论题)难以深入读懂,总是前面能读懂,越往后就越迷糊,理不清思路。还有就是难以做到效率和质量的有效兼顾,两者很难达到平衡。而且觉得自己太注重一本书的框架结构了,而忽略了很多细致的内容,没有真正体味到作者的思维过程,感到很是遗憾。可能经典读多了就会有所改观吧。其实这个月读的书硬度很不够,一是计划读完手里头有的书;二是看过社会学入门的书单,想对一些基础的东西作一定的了解;三是临近期末,牵念着复习、考试,不敢挑战厚一点儿的书来读。看到读书会其他同仁上个月读书都很不错,硬度、深度兼备,让我感到压力非常之大,往后一定要再加一把劲儿,客服困难,大胆向前冲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经~~张清 2013年4月读书总结书目:
《全球通史》—上,斯塔夫里阿诺斯 第七版修订版
《原始分类》 爱弥儿•涂尔干 上海世纪出版社
《道德教育》 爱弥儿•涂尔干 上海世纪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教材),高鸿业
《原始分类》 本书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使人们采取了这种方式来安排他们的观念的,人们又是在哪儿发现这种独特配置的蓝图的? 就这个问题,涂尔干通过对澳洲、中国的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发现人类的原始分类是源于社会结构的。首先是对澳洲原始部落的研究发现,其体系是:一个部落一般由两个胞族构成,一个胞族再由两个姻族构成,一个姻族又可以分为多个氏族。相对于胞族和姻族的划分,姻族和氏族的划分就更加复杂了。图腾制度是溶于这一体系的非常重要的制度。因为有了图腾,各种事物才有了明确的划分,一个部落只能拥有与其图腾相关的事物,并且不容其他部落的侵犯掠夺。氏族不仅可以拥有胞族的图腾,还可以拥有自己的图腾,只不过他是处于次级地位的。在澳洲的其他部落中,带有心灵体系的星象神话的实质也是以图腾为模型的。社会结构的变化,使图腾体系的组织形式也会发生变化。比如,一个图腾氏族可以分裂为若干个与原图腾相似的更小的组织,次级图腾可以升级为组要的图腾。对祖尼人和苏人的分类研究发现,他们表现出了分类形式在更大程度上的复杂性。前者是以方位的分类作为部落间划分的基础,后者以空间区域的分类则是以部落的法制和宗教组织为蓝本的,但两者可归于一点的是他们都源于社会结构。最后是对中国的独立于任何社会组织的占卜预测体系分析。相比于澳洲的分类体系,中国的原始分类体系是做复杂的:一是四个基本方位(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一分为二的再划分,二是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再划分,,再联系到时间、季节、物种和活动。两者融合为一体,复杂而有序地支配着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本书后面是尼达姆对涂尔干的原始分类体系的较为详细的解读,他在肯定其价值的同时更多地侧重于批判。且不讨论他的批判正确与否,但这对我们理解涂尔干的分类方法还是很有帮助的。
《道德教育》 书中对教育的定义为:年长一代对尚未对生活做好准备的一代所施加的影响,目的是在儿童身上唤起和培养一定数量的身体、智识和道德状态,以使其适应整个政治社会的要求,以及他们将来注定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简而言之,教育是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的过程。由此可见,以儿童为主要教育对象的道德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道德三要素(纪律精神、对社会群体的依恋、自主或自觉)及关系的详细地论述,二是如何培养儿童的道德诸要素。道德不仅是一种行为体系,还是一种命令体系。它要求儿童必须服从道德规范,要求教育者必须维护道德的权威性。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可以说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通过学校纪律的实践,可以使儿童养成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习惯。在儿童生活的不同群体中,通过道德教育能够让他们与其周围的社会融为一体。在儿童开始生活的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家庭成员对儿童的爱,已经足够儿童所需要的各种感情,这恰恰是有利于儿童利他主义精神的培养的。学校作为道德的代理人,是可以让儿童理解他们的国家和他们所处的时代的,感受到属于他们的责任,培养他们认识社会和热爱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与此同时,交给他们生活的基本知识,让他们能够为以后的集体行为做好准备。至于惩罚,它是防止纪律丧失权威性的有效手段,而体罚却不是最好的惩罚,最好的惩罚是那些富有表现力、代价很低的方式进行责备。涂尔干之所以不赞同体罚,也是因为体罚是野蛮的、粗鲁的、不道德的。儿童既然已经不是小动物,教育儿童应该用道德的方式,而不是训练小动物。奖赏相对于惩罚来说,奖赏是不及时的、模糊的。学校出来对智力进行激励,还应该将更多的把荣誉赋予道德,来体现道德的价值。
《全球通史》上, 介绍了1500年前的世界文明。大致可以分为史前人类、古典文明、中世纪文明等三个阶段。人类的产生是一个复杂而且漫长的过程 。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到食物生产者的飞跃,既是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又是人类智力发展与环境变化竞争胜利的结果。如果人类的智力发展落后与环境变化,那么现在主宰地球的绝不是人类这一灵长类动物了。每一次技术革命(工具)都会推动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铁器及其以前的金属器具,甚至是磨制的石器了。工具的改进使非洲草原的原始人类向热带雨林迈进,使人类由游牧而生到定居栖息,食物的日益充足加速了人类进化的步伐。古典文明最先诞生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地带,也就是以苏美尔为中心的古巴比伦文明,这是一种城市文明类型。在这一时期,以尼罗河下游的埃及为中心形成了古埃及文明,这是一种帝国文明;在地中海的克里特岛,形成的米诺斯文明是一种海洋文明;在印度河流域形成的印度河文明是一种农业文明;在中国的黄河流域,则形成了商朝文明。各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社会因素。地理上比较开放的应该算是苏美尔了,最为封闭的则是中国;地区间的商业交往是文明兴起的重要因素,而战争可以说更具有破坏性,但我们不能否定战争对文明的有效的更新促进作用。比如富有侵略性的闪米特人对两河流域的征服,尤其是萨尔贡一世建立的大帝国。总之,古典文明时期相对独立的各个文明间的商业、政治、文化交流,使整个亚欧大陆趋于整体化。而在中世纪时期,西方探险家、商人、传教士和移民的海外活动,使世界历史由亚欧大陆的地区性转向了全球性。在东方,突厥人和蒙古人凭借军事优势差不多征服了整个亚欧大陆,同时向西方带去了不少的先进技术。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后,加上西方人的冒险精神,使世界加速来到全球化阶段。
读书感受:本来是有些感受的,但开完汇报会后,我觉得这些感受只能说明这个月自己确实没有用尽全力来读书、读经典,也确实需要好好反省一下。读书不仅要时刻充满激情,还要多思考,注意训练思维。还有就是学习一下其他同仁的汇报方式,尽量将自己通过读书吸收的东西表达出来。总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加油!谨记老师说的抓鱼理论。
[ 此贴被湖经~~张清在2013-11-20 22:0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