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四位读书会同学(06级)的读书体会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snzg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
发帖: 596
威望: 594 点
金钱: 5940 RMB
注册时间:2007-12-15
最后登录:2024-01-16

 四位读书会同学(06级)的读书体会

管理提醒:
本帖被 snzg 执行取消置顶操作(2008-11-26)
四位读书会同学(06级)的读书体会





一,刘锐

2006年~2009年读书书目:
1.    《社会学》(吉登斯)(未读完)
2.    《精英的兴衰》(帕累托)
3.    《现代西方政治思想》(许大同主编)
4.    《中国民族性》 (沙莲香)
5.    《实用主义社会学》(涂尔干)
6.    《组织社会学》(克罗戴特•拉法耶) 
7.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古斯塔夫•勒庞)
8.    《迪尔凯姆论宗教》 (迪尔凯姆)
9.    《21世纪非营利组织的管理》
10.    《组织社会学十讲》(周雪光)
11.    《疯癫与文明》(米歇尔•福柯)
12.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韦伯)
13.    《大历史不会萎缩》(黄仁宇)
14.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
15.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16.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何兆武 陈啟能主编)
17.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18.    《论语别裁》(上,下) (南怀谨)
19.    《市场、群氓和暴乱——对群体狂热的现代观点》(罗伯特•门斯切)
20.    《爱的艺术》(弗洛姆)
21.    《康德哲学讲演录》 (邓晓芒)
22.    《货币哲学》 (西美尔)
23.    《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 (孙立平)
24.    《为社会学辩护》 (安东尼•吉登斯)
25.    《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安东尼•吉登斯)
26.    《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安东尼•吉登斯)
27.    《黄河青山》(黄仁宇)
28.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
29.    《社会学主要思潮》(雷蒙•阿隆)
30.    《新哲学讲演录》(张世英)
31.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安东尼•吉登斯)(未读完)
32.    《新密关系的变革》(安东尼•吉登斯)
33.    《朝话——人生的省悟》 (梁漱溟)
34.    《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孔飞力)
35.    《人心与人生》(梁漱溟)
36.    《现代化新论》(罗荣渠)
37.    《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布劳)
38.    《自反性现代化》(贝克 拉什 吉登斯)
39.    《儒教与道教》(韦伯)
40.    《失控的世界》(安东尼•吉登斯)
41.    《组织与管理》
42.    《社会学的想象力》(赖特•米尔斯)
43.    《有闲阶级论》 (凡勃伦) 
44.    《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
45.    《代价论——一个社会学的新视角》(郑也夫)
46.    《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
47.    《乡土中国》(费孝通)
48.    《发展社会学与中国现代化》(童星)
49.    《个体的社会》(诺贝特•埃里亚斯)
50.    《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林耀华)
51.    《童年的消逝》(尼尔•波兹曼)
52.    《通三统》(甘阳)
53.    《华夏美学》(李泽厚)
54.    《寻找政治》(齐格蒙•鲍曼)
55.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
56.    《中国绅士》(费孝通)
57.    《通过社会学去思考》(齐尔格特•鲍曼)
58.    《政治学》(亚里斯多德)
59.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
60.    《理想国》(柏拉图)
61.    《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 (齐美尔)

生活  读书  新知——读书生活体悟

看着上面罗列的书单,突然间产生一种沉甸甸的神圣的感觉。岁月不饶人啊,转眼间已经大三了,似乎大一的迷惘还在昨天,一觉醒来就匆匆踏上了大三的列车。看着周围的同学为工作,为学习匆匆忙忙的生活,心情也会由平静而堕入一种感伤。按贺老师的说法,我是没有大志的人,当我突然间感到生活的重量,人生的意义时,我还是不能对俗务,诸如生计而释怀。或许是由于自己性格的缘故吧,我一下笃信一句话:给我个支点,我会把地球撬起来。但是回顾三年的点滴,我发觉,原来生活的支点不是一个,想过一种单向度的生活是很难在当下社会行得通的,当然,拿这些借口搪塞的时候,师兄又要说我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了吧。我承认,这是我的弱点。虽然,现在我的读书欲望膨胀,但内心深处的“生活哲学”还是在暗流涌动的。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我也会问自己为什么这么势利这么地短视,但,我想,我也许只是当下众多大学生忧虑心态的一个缩影吧,想要从根本上抹煞它,只会导致人性的压抑,走向反面。
写上面的这些话时,我是常人,是个平庸的大众,我不懂得超越,不懂得人生境界,只知生活,我经常提及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想,要如庄子那样的心斋,坐忘,达到一种至人的境界,对众生来说只是一种奢望吧。说到底,我还是个庸俗的大众。
可是,我又不甘于整天为柴米油盐而生活,又总想有点高尚的,自由生活的东西。偶尔也会埋怨自己的物质主义,内心升腾出一种为生民请命的高尚冲动。这种美好情感,在没读书以前,怕只是在小学的课堂中老师提到过吧。想着有一天能为人一任,造福一方,却自从进入大学,被种种所谓的现实主义打击得七零八落。在华工这样的工科学校,这种生存的焦虑感更加的强烈,难以抹去。在日复一日的自我纠葛中,有的人被现实所征服,所幸优游于世,不想过去,也不想未来,整天麻木的过活,有的人又始终在所谓的价值与工具中左冲右突,造成一种人格的撕裂,痛苦终日。
在加入师兄的读书会以前,我就是后一种的人,人生找不到方向,很是痛苦但又无奈,更加要命的是我也不知道出路。当师兄第一次在系办和我见面的时候,当时我就产生了一种亲切感,很多人都觉得新鲜只是因为“博士”那个头衔,当时很多人对师兄都很敬佩的,与其说是知识的仰慕,不如说是对师兄学识和能力的一种钦羡。我们那时候对师兄的感觉是很复杂的,多少掺杂些功利的现实的因素。可是,后来发生的事似乎出人预料,师兄似乎在读书,在做学问方面很有一套,可是,在见识上,在把握现实上,却总像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很多人觉得师兄不通情理,不懂人情世故,没有生活常识,很“顽固”,尤其是强调要从难啃的三大家开始读,并且不留情面的批评,本来一些对读书有兴趣的人,刚开始听到师兄的训诫还是很听从的,都努力从基础,从三大家读起,可是,那时的我们一点人文社科基础也没有,一上来就抱着那不知所云的韦伯,涂尔干读,很多人云里雾里,不知其所以然,而在读书会上,师兄却只顾指责,却忘了我们只是大一的小弟,有很多期待,很多情趣的,并且也很无知的,尽管师兄苦口婆心地说教,可是读书会的人越来越少,能坚持下来,受信师兄魔鬼训练的人,我想,他们多多少少在性格上都有坚强的一面。其实大家都是文科生,除了极数人,很多人都对看书有兴趣,只是没有被很好地引导,又因三大家理论的偏难和枯燥,一些人不仅对读书,对社会学这个专业也渐失兴趣,后来终至没有了。在引导后面的师弟师妹们走上读书的正途上,我想,师兄是应该反思的。
当然,在对读书会的发展作回顾,也是对自己心路的一种总结。我就是当时众多人中对师兄要求的经典阅读很排斥的人,当时因为受师兄的鼓舞,读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实用主义社会学》《毛泽东选集》等一些著作,可是,读书的情绪却因这几本书而被搅得乱七八糟,我开始思考自己适不适合学习社会学,又加上当时一些人的人鼓动,渐渐有了转系的意念。其实自己本来对读书是很有兴趣的,只是当时不明就里,就很快地否定自己,决意转管理学院了。受此影响,看了很多管理学的经济学的书,当然,有印象的就只有上面的《组织与管理》,《组织社会学十讲》等一些社会学与管理学交叉的书籍。大一上半年,老实说,社会学的书没看什么,到是在管理学方面看了不少书,可是,看了大概七八本后,我突然觉得管理学很虚,徒有形式而无真正的价值内核,又开始怀疑自己的兴趣所在了。终于,在大一上没有痛下决心转院。当然,大一下的时候,我就开始为工作,生计发愁了。因为一些家庭和自己的原因,我经常外出作兼职,那时候的自己也很极端,属于人生观模糊而又很固执己见的那种。那时候的我似乎很聪明,突然觉得所谓的学识不过是一种门面,是一种装饰,只是在与人交往中才用得上,当时不知听了谁的一堂讲座,立刻奉为圭臬,依稀记得是文科生最大的特长在于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在于一种翻手云覆手雨的能力,对读书,当时是很疏远了,可是,骨子里是有读书意识的,又是一种人为的自设的价值倾向,我读了些很浅显的历史学书,有点像历史小故事的那种,还有些成功学的书,现在再回顾,连名字也记不起来,可见,越是实用的书,对灵魂的触动也越小。至于师兄所谓的学术书,我看得很少,特别是西方大哲的书,几乎搁下了。倒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一些涉猎,有些心得。当然,对西方那种“上帝死了”之类的后现代书也感到有一种快感。当时还以为吉登斯是后现代的了,为了应付,看了不少他的书,当时的触动还是蛮大的,不过,现在再翻看一下笔记,触动依然很强大,所谓的真正的思想,一直是在灵魂深处的,它对人的影响也许会延及一生。我读书的章法基本上顺着自己来的,如果合情合理我就会细细地听,然后,用全部生命去付诸实践,而如果只是一种泛泛而谈或者对灵魂的触动不大的话,对我的启发也是不大的,原谅我的偏激与顽固,在大一一年里,我想师兄对我的印象也不是很深刻吧,恐怕负面印象更多一些吧,呵呵,现在想想那时的自己,可真幼稚,以后我才知道,这种社会学上所谓的“心灵上的断乳”期对青年人生的定位影响是极大的,说到底,引导读书首先要引导正确地看人看人,正确地做人。我想,做人是第一位的,这种在生活逻辑下的读书,才是常态,而非读书指导生活,理解生活,这种进程恐怕是随着读书的后来的思想境界了吧。
我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慢慢地走社会学的道路,并自觉渐渐地和师兄的路子全拍了,但是我知道,这其中经历了很多艰难和折磨,其中重要的是关于如何在现代社会生活的话题,这是一个很社会学的问题,但社会学的实用性也许从此也可以看出吧。在如何正确而有意义地生活上,我想,这比读书更重要,一种成熟的心智在当今这个纷繁而流动的社会之流中是必要的。要想读好书,必须学会做人。谈到这,很容易回到中国本土的思想,如儒家思想了。在谈生活逻辑和价值逻辑的时候,以心态的提及是避不了的。如何协调好两种逻辑,这才是根本。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上看到一句话,很经典,说“儒家说到底不是一种思想,而只是一种生活的艺术”,这是很有道理的。围绕这个根本性的很现代性的话题,我浪费了整整一年半的光阴,当我重新确立人生目标,并投入看书事业时,竟猛然发觉时不我待了。当然,很多原因使我没有从社会学的经典三大家看起,而是对前沿的社会理论感兴趣,读过去的基础性的书很有必要,但我想,这需要一个特定的读书过程的,否则,这种各个社会学版本的书上都可以看到的总结的东西,再系统地看,如果没有一定的学术修养,看了也是没什么特别感觉的。当然,我说这些话是,有些反动,但,我想,我会捡起那些三大家的书的,只是,现在时间有限,想系统地阅读有些困难,加上些课程和实际作文的需要,只得先把它们搁弃了。但是,适应的时候,我的读书状态师兄是不必担心的,我对这些书还是有些感觉的。
叙唠了这么多,其实只想说明一点,读书,然后学会思考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和生活是统一的。读社会学更是对正确生活大大有益的,我想,社会学首先是一门生活的艺术,然后才是一门科学,要不然,想进入它还真的困难。至于社会学何为,我想,《通过社会学去思考》,《社会学的想象力》上阐释的很好,我不必赘述。但是,我想,不管读书的动机如何,但读书本身必须首先有助于生活,常人如我的人是在一种生活的指引下读书的,如果想以读书来统领生活,除非那种超人,一般人是很难胜任的。因为生活的需要(可能是陶冶情操,明事知理等各方面的需要)而读书,因为读书的深入而更加的理解生活,获得对世界的知识和认识的深刻,由此,读书由生活的附属变得和生活一样重要,这才是常人读书的套路。而疑惑又产生了,如果生活本身是紊乱的,像我这样,找不到归属感的人,又该怎么办了?我想,这应该是当代中国人的困境吧,在本土和外来,在传统和现代在的困境是中国人现代困境的根源。本来社会学就是个舶来品,它在中国尚未发展成熟,当前又面临着西学本土化的困难。在这个大背景下,作为刚入社会学门的人来说,一大难题出现了,第一是西方文本的思维逻辑和中国人的逻辑的不合,另外,翻译等各方面原因导致对它的阅读不仅困难,而且还是反中国的,第二是社会学很大程度上是因社会问题的兴起而出现和发展,西方的问题和问题意识又与中国当代的问题不同,所以,又很容易出现一种“伪困境”,把自己束缚在西式的话语体系下,从而脱离当下中国人的生活,个体即很痛苦,也会逐渐感到社会学的不“实用”,如何在读社会学之前使我们很自然地有一个成熟的心态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涉及到对传统文化精典的汲取,所以,介绍一些通俗的对中国文化的概括总结性的书籍是很有必要的。如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李泽厚的《美的历程》,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等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再续,这样个人从书读出中国人的生活的历史感和价值感,从而获是一种稳定的生活态度与生活价值观,有了比较稳定平和的心态才能走入社会学,学好社会学。
很喜欢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书,在读书的逐渐深入中,我发觉这个书店名本身就很有中国社会学意味。当代中国人的新知只有沿着这条主线走才会干好事,做成大事。我不知道自己的“新知”到底有多少。不过,我总觉得,系里的读书会似乎有逐本求末的味道,为学术而学术,以学术来改造生活,试图以学术本身本作为安身立命之基,殊不知,我们中的很多人以后都不会做什么学者和专家,而只想好好地生活,特别是在本科阶段,培养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当下的现代化语境下,更有新时期它的新内涵。所以,如何通过读书来重新发展生活,找到生活中的安身立命之基而不是替代生活,这才是读书的正途。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并不指读书就是生活,它们之间是有张力的。是矛盾和统一的结合体,正如当时我的读书历程,如果没有解决当务之急的矛盾,想要单向度地去读书做学问,是会吓走很大一批人会导致一些人对所谓学术的隔膜的。当我接触到梁漱溟后,我很快就喜欢上了他,他的学问应该来说并不显得特别深刻和有洞见,他本人也并不是所谓的专业领域的大师,可是,我佩服他的是,他在当时动荡的社会,始终能踏实而稳健地生活,并且有为民族为国家谋福利的志向,这种精神是了不起的。我想,有了这咱牢固的生活之根,无论做什么事业,都会有所成。中心的读书会要是能首先通过一种方式培养我们一种健全的人格,今天的读书好学上进的人数恐怕会蔚为大观了。
读书读到现在,感觉整个人生境界有了很大的提升,其码自己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个思维在现在群氓的社会是很有用的。当时苦其心志去读管理学的书,现在却一点感觉都没有,到是真正的思想性高的书一直对自己触动很大,真应了师兄说的,在此对师兄表示诚挚的谢意和敬意,虽然,当时走上读书路的过程有些艰辛,可是,毕竟在你们的带领下,我的人生进入了一种新的高度。 虽然现在有些社会学的思想性的理论我还是不甚了了,但是,我想有了贺老师所谓的中国的本土意识,这才是当务之急。读书会的培养方式,能不能在坚持原则性的同时更加的灵活一些,以使我们不仅努力地做学问,而且快乐地生活。这个问题不仅是关涉读书,更关涉到一种新时期中国精神的重建。这个才是重中之重吧。
再次感谢师兄们三年来在我们身上倾注的心血和中心培养的无私,我想,这不仅指涉一种感恩意识,更意味着对中国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 刘锐    2008年10月20日星期一晚 )



二,王海娟

大一读书
《老子》  《论语 》 《红楼梦》《三国演义》《巴金文集》
  《西方社会学理论 》
  《网络社会学 》 
  《后现代社会学理论》
    《现代社会学理论 》  沃特斯
韦伯作品集: 《学术与政治》  《 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涂尔干
《社会分工论 》 涂尔干
《尼采的哲学》  尼采  九州出版社  2006
《悲剧的诞生》 尼采     
《社会科学方法论》 韦伯  人民大学出版社
《乡土中国》费孝通
《新乡土中国》  贺雪峰
《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
心理学  《现代心理学》张春心
哲学  《通俗哲学》 
《探根寻源----新一轮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直面生活---现实生活的哲学思考》
历史  《中国古代史》(上下册) 
《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综合  : 《敢活一百岁》 
《大学生必知的重要学说 》
《中国问题报告》 
《毛泽东读书生涯》
《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孔子思想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 》
《儒学价值的新探索》
美学  《新编美学教程》  司有仑编

大二读书
《支配社会学》 韦伯
《全球通史》 (上下册) 斯塔夫里阿诺斯
《法律社会学》 韦伯
《原始分类》  涂尔干
《理想国》  柏拉图
《哲学之树》
《社会学的想象力》 米尔斯
《经济与历史支配的类型 》韦伯 
《韦伯学说》  顾中华
《论传统》  希尔斯  上海人们出版社  1991 3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人性能达的境界》 马斯洛
《论语别裁 》 南怀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的宗教 宗教与世界》  韦伯
《梁漱溟集—内圣外王之境》 
《风险社会》  贝克  译林出版社 
《废弃的生命》  鲍曼
《货币哲学》  西美尔
《生育制度》 费孝通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涂尔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7 
《资本论》(第一卷)  马克思  人民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上卷) 罗素  商务印书馆  2005
《乡村的前途》 贺雪峰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7 7
《社会学在中国 》  阎明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4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韦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亨廷顿  新华出版社  2002
《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吴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5
《菊与刀》            露丝。本尼狄克特  上海三联书店  2007 11
《人心与人生》        梁漱溟  学林出版社  2000 7
《弗洛伊德文集——释梦》车文博主编  长春出版社  2006 5
《通往奴役之路》        哈耶克  中国社会科学院  1998 7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  上海三联书店  2006 4
《曾国藩传》            朱东安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
《货币战争》            宋鸿兵编著  中信出版社  2007
《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 郑也夫  山东大学出版社 
《老子他说 孟子旁通》  南怀瑾  复旦大学出出版社  1990
《金刚经》  《平凡的世界》  《忏悔录》  《瓦尔登湖》    《泰戈尔诗集》 《荆棘鸟》 《源氏物语》(上中下册)

当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本来是不准备写这篇感想的,因为走上读书的这条路对我来说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没有经过太多的思想斗争。而现在读书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就如吃饭睡觉一样,一日不读就有一种压力,手上有书才有一种踏实感。读书与吃饭一样是一种日常生活,因此并没有什么总结思考的,就像没有人会对吃饭进行总结思考一样。但是鉴于师兄的重视,就姑且写点东西,总结也好,感受也罢。
  上大学以前没有读书,但是一直都知道读书很重要。大学以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于是开始看一些在高中想看而没有看的书,主要是文学名著。正好这个时候参加了博雅读书会,自己没有对哪一方面特别感兴趣,同时意识到要看的书太多了,只能先打通一个领域然后旁通其他领域,这样就开始读社会学的书。这样坚持下来断断续续读了两年,收获很多,困惑也很多,但是从来没有要放弃读书。这两年,生活与读书想结合,我只是把读书穿插在生活之中,并没有像有的人那样狂读几个月,虽然那种方法状态很好,但是也很容易使读书对生活有着压迫感。我只是想把读书当作生活的一部分。
  今年回顾了一下两年的书单,发觉自己读的并不多。而且太专了些。读书不是为了什么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这些书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从社会学的专业性质来看,也需要涉及经济、政治、历史等,而且研究生阶段可以读得更深更专,因此现在应该读博一些。所以这学期开始涉猎其他方面的书。另一方面书很散,没有把它们连接起来,每本书还是一个个个体。以后进行分类综合一下,再看看以后应该看书单方向。一直都把总结的工作推后,这次终于有了这次机会。对读书方法的思考,对社会学的思考,对读书意义的思考,以及读书与生活等等都经过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把两年的思考都总结出来,确实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我这里就谈论一下读书给我的感觉,以及这两年读书的大概情况。
  读书从来没有对自己产生压力,而是成为了一种嗜好,甚至可以说是上瘾了。几天不读书就不舒服,当特别想看一本书的时候就不顾其他了,做其他的事情也没有什么热情。
就像无须强调吃饭对人的重要性一样,在这里无须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谈论读书就像是谈论生活的一部分,平静而简单。读书从来就不能成为一种安身立命的方式,而且带来很多的困惑,也有可能把人带入歧途,比如书呆子。如果钻到故纸堆里不知如何运用的话,人必然与社会隔离起来。现在学的知识都是死的,把它们运用起来才会活过来。从这种意义来说,现在谈论读书的作用都会很虚。也是因为如此,我们不知道我们的知识结构的缺陷。我现在是准备通过与现实的实践结合起来尽可能完善并建构知识体系。知识是很实在的,我们不要把它读虚了。但是读书不是仅仅是自己个人的事情,应该运用我们读到书承担起我们的责任,因此也要考虑如何把读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但是把所读与现实结合起来还是需要很多智慧的。这是我们以后要做的事情。
读书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所以不会存在以后还会不会读书的问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的困惑矛盾,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影响,但是对我来说,那是读书过程中必然存在的,我很冷静地看待读书带给我的痛苦。如果把读书当作一件事情来谈论的话,在我的生活中它一直都是很平静的。
浑浑噩噩的,半学期过去了,回过头来看看这半学期的生活读书,发现自己懒散了很多。昨晚的读书会对自己的冲击比较大。因为某些原因,这半学期对自己放松了很多,既没有好好学习也没有好好读书。今晚“闲坐”下来,才猛然发觉,没有拼搏的激情,才会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才会时时觉得生活没有劲。人生是要拼搏的,这样才会有生气,一股冲劲从内心中生出来,一扫这两个月来的烦闷与无力感,有重生的感觉。
虽然抽出一个晚上来总结近半个学期的生活和学习,但还是很值得的。有些东西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必须保持的。而我们在忙碌中很容易忘记什么才是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的。浪费了这么多的时间,无法挽回了,唯一的只能更加安静地读书学习。
至于读书的感受,读书过程中的思想历程变化已经在读书会上交流过,和大家的大体相同。这里就不详述了。



三,阳云云
读书书目
韦伯    《韦伯作品集。非正当性支配——城市的类型学》《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中国的宗教 宗教与世界》
《宗教社会学》《经济与历史 支配的类型》
《支配社会学》《学术与政治》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涂尔干  《原始分类》《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实用主义与社会学》《自杀论》
齐美尔 《社会是如何如可能的》
《宗教社会学》《货币哲学》
埃利亚斯 《个体的社会》
福柯 《疯癫与文明》《规训与惩罚》
鲍曼 《废弃的生命》、《共同体》、《寻找政治》
毛斯 《人类学与社会学》
帕森斯 《社会行动的结构》(未完)译林出版社
柏拉图 《理想国》
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
滕尼斯 《共同体与社会》
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
玛格丽特。米德《代沟》
林南 《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
柯武钢,史漫飞 《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
玛丽安妮。韦伯《马克斯。韦伯传》
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雷蒙。阿隆 《社会学主要思潮》
周晓虹《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
宋林飞 《西方社会学理论》
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
费孝通 《乡土中国》
多戈夫等《社会工作伦理。实务工作指南》
郑航生《本土特制与世界眼光》
林耀华 《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义序的宗族研究》
徐扬杰 《中国家族制度史》
李文治,江太新 《中国宗法宗族制和族田义庄》
吕红平 《农村家族问题与现代化》
张研,毛立平 《19世纪中国家庭的社会经济透视》
《中国文化通志。宗族志》《家范志》

因为电脑出了问题,我所有的资料和我一直以来写的东西包括论文都丢了,所以现在就先把我记录下来的看过的书的书目发给师兄,接下来我再整理一下,将一些感想梳理后发过去。希望继续得到师兄们的指导。在此先表示歉意和谢意!


读书历程

一转眼,从最初的入门学习社会学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两年里不断学习相关理论,阅读西方社会学家的原著,慢慢地由不懂到渐渐接近,渐渐领悟他们的思想,自己收获很多,也改变了很多。
两年前对社会学还是一无所知,看书也不知道该从何入手才是最好的,也听师兄师姐们说过,书选的不好还不如不读,这样反而会起误导作用。课堂上老师推荐了一些书籍,到图书馆去找,能找到什么就开始看什么,虽然不一定可以看懂,仍然坚持看下去。首先还是想对社会学有个大致的了解,对其学科发展过程有个总的印象,于是从周晓虹的《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开始。这时看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觉得这样庞大的体系自己不是看过就能把握的。接下来的读书会上,师兄们以过来人的身份告知我们,看过一遍不一定就要完全弄懂。自己也就没有那样的压力,以更轻松的状态去读书。
对社会学有了个大概的了解,虽然自己对这些社会学家以及社会学的发展阶段还是很不明确,但是最起码知道是经历了那么多的阶段,各个时期有着一些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具体的知识相信随着不断学习,这些空白会慢慢的补上,知识体系也就慢慢形成。怀着这样的心态正式接触社会学家们。
接受师兄们的建议,三大家的书绝对是经典,也还有很多其他的社会学家,课堂上老师也推荐一些。厚的不敢碰,就从很薄的册子入手,读《代沟》《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原始分类》《韦伯作品集》中自比较感兴趣的《非正当性支配——城市类型学》,不能都看懂,慢慢看吧,也读一些中国学者的书籍,相对就好读一些,但是也更加趋向于是知识性的学习,慢慢积累。国内学者的书更多的像是总结,看这样的书有利于自己的知识积累,为读专著打基础。
读专著有这样的感受,看的云里雾里,经常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看着也很吃力,觉得很枯燥,心静不下来,读不下去。常常是看了半天也看不了几页,眼睛在动,但是思维却没有跟上,大脑一片空白,尤其是由于语言的差异,即便是翻译过来的书籍,也还是觉得句子又长,语言逻辑不习惯,很难看懂。但是心里面有一种信念,这样看下去不会有错,慢慢就会好的。有的书籍中的论述自己最初觉得很好笑,觉得西方学者的思想很古怪,怎么会这样研究,会有这样的想法,看的时候也就是,他说他的,我想我的,就当是看故事一样,他说的我不一定相信。尤其是关于信仰和伦理,觉得很怪异、很离奇,自己无法接受,在看《原始分类》时这样的感觉尤其强烈。慢慢地学习历史,学习西方文明,接触到西方的信仰,西方的宗教,也就理解了他们的思维逻辑。自己也就慢慢接受了,并且也开始思考我们的民族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文化传统,开始学着思考问题。
慢慢地发现,这些著作中的一些句子虽然长,也参杂着很多的注解,一路读的话很难理解。先把主句读下来,了解它的大概意思,再回头去看句中的解释和拓展的知识,这样就容易读懂,也就感觉有了一点成就感,读起来兴趣也增加。
空读理论不会有多大收获,没有对西方文明的基本知识,读起来还是有困难。了解一些西方文明史,对于这些理论的理解就不再那么难。看得时候是一边看,一边大胆的联想,觉得很多都是似曾相识,在文明史中都有相关的史证。一边理解,一边遗忘,看完以后,具体的知识和内容自己已经不记得多少,但是这是回过头来想想,作者的态度,作者的论证逻辑,还是有一点体会,有印象,自己也就不再那么去追求记忆深刻,将内容都记得。
最开始时,自己的积累不够,很多都是自己不懂的,觉得观点很新,就非常认真的摘录下来,几本书读下来就记了不少笔记。慢慢地读书的速度加快了,也更熟悉了,对于比较基础的知识自己已经记在心里了,就不需要一句一句摘抄,只需要把握作者的逻辑,把握它的主要观点,当然对于比较新颖的观点、作者的独到的见解和论证,自己觉得比较经典的还是会记下来。有的论证引发了我的灵感,但是自己又还是不能准确的把握,准确的表述出来,我还是选择把引发我的灵感的片段摘录下来,继续保留触发点,等待以后再回过头来看时,看能否解决表述的问题。
看了比较多的韦伯的著作,我不敢说我都看懂了,但是韦伯的主要的思想我想我是领会到了一些,尤其是其理性的思想,那是贯穿韦伯理论的核心,其宽广的视野、丰富的学识让我很佩服和感叹。韦伯的理论归根结底还是属于理想类型,可以作为指导,但是也不能完全用与实际社会,也不一定就适合中国的国情,这是我时刻记得的。
最近也看了些后现代的作品,渐渐的看到后现代的社会学家们看待现实的态度,对于他们,我还是尽量以局外人的身份去看,虽然看书的过程当中是循着作者的思维和逻辑去领会,但是自己也不完全陷在里面。看这些作品,让我对社会,对文明的进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不一定完全赞同他们的观点,也看到他们的误区,我接受的是我在社会现实中看到的和体会到的。我保留我自己的观点,也尊重他们的观点。
看过这些著作,自己有很多的改变。首先是知识面的扩展,自己的心静下来了,不再浮躁,也变得更加胸怀宽广,之前很多观点和事实是自己无法接受的,但是现在自己可以以另一种视角去看待这些,自己会冷静的去分析,去尊重。
第二,自己得到了思维的训练,自己渐渐的去学会思考,不再盲目的相信社会上流传的一些观点,学会理性的去分析,虽然不一定是科学的正确的,但是这样坚持下去,不断的学习,我想自己应该可以得到很大的收获,不管今后自己走上什么行业,这些都是有用的。
第三,我学会正确的对待理想类型,追求理想化,但同时也看到理想状态的不可能性。我们是向着这样的方向去努力,这些理想类型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作为一个参照标准,他们的作用不可磨灭。学习社会学让我有了一个看问题的新视角,而且是理性的、科学的视角,让我看世界更清楚,更深刻。
我也看到自己的不足。首先,虽然看了一些书籍,对于社会学学科的总体的框架还是不太明确,没有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这是接下来的学习重要努力改进的;第二,自己从古典理论直接跳到了后现代的理论,中间的理论基础非常缺乏,可能这也是现在看问题、读这些作品还不深入的原因之一,接下来还得要加强这方面的努力。第三,看待问题还是停留在比较浅显的程度,比较个体,也比较模糊,逻辑不够清晰,尤其不能站在民族国家角度去思考问题,我想主要是因为自己还没有经过这方面的思维的训练,这方面我觉得刘锐做得很不错,很多方面都还要向他学习。
现在看书我已经大概有了一定的方向,知道自己找书看,去弥补自己的不足。然而还是有很多不明确的地方,需要师兄们和同学们的帮助。以后的学习中我会好好把握的。


四,吕盼博
要突然对三年来所读的书目做一个总结,着实让我好为难,因为我是没有记下读书书目的习惯的,在我看来要记住的终不会忘记,即使勉强记住记下的也不过只是个书名了。可是既然要求了,那我就仔细的回忆一下,但是也许已经不完全了,但总算有个交代。
哲学类:《查拉斯图拉如是说》 《瞧那个人》《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章)
        《理想国》 《会饮篇》
传记类:《第三性》
专业类:《社会学方法准则》 《社会分工论》 《乱伦的禁忌及其起源》《自杀论》 《社会学的想象力》 《江村经济》 《亲密关系的变革》 《乌合之众》 《乡土中国》 《梁漱溟自述》《通过知识获得解放》 《中国文化要以》 《通往奴役之路》《单向度的人》 《毛泽东选集》(1、5卷)《这个世界会好吗》《1984》
历史类:《万历十五年》《北京法源寺》
传统类:《金刚经》 《论语别裁》 《老子他说》
  以上将可以记下来的书目汇总起来,其实我觉得这些书并不是对我启发最大的书,我在这三年里大一一年读完了自己喜欢的所有小说,大二上学期读了哲学,历史和其它一些我已经既不清楚的书,大二下学期正式开始读专业书。但是我觉得之前的阅读使我可以快速进入状态,在我以为社会学是以严肃的思考生活开始的,有个体的困境让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时代的困境,不是我个人力量可以解决的,而要融入这个时代的结构中去思考。这时那些之前的感性认识已经不能满足我的思考了,我开始去读一些严肃的书,希望有更深入的思考。我认为的社会学跟其他文科不一样的是它虽然关注的是社会但也会关注某一群体。对于一些社会现象我不会再简单的认为是社会不公平和个人不努力来应付自己理解周围的一切了,我企图用更有效的有实质性道理的事实来说服自己。这让我有个更好的社会宽容能力,反而不那么偏激了。我所认为的社会学家应该是拥有良好的社会理解力,并以感性为支撑理性为判断,怀有理想情怀和正确预见力对社会和他人包容的人。
  说到读书,我自始至终都认为它是一个人的事,而且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它能改变你对很多事的看法和理解力,最终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能有独立的人格就是很大的收获了。一个人在生活在群体里受到各种约束力但最终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与周围和这个世界和谐存在,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存在。
    读了很多书,想了很多事,可是到现在我的困惑依然存在。我们现在所作的,也可以说这个时代的各种精英所做的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这个社会还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呢。都说如果一个人读书是自娱自乐的话那种境界太小了,后来我就觉得应该起来为自己为这个人类做点事了,可是我总会害怕,我们做的事也许是处于我们的一片好心,为别人着想的好心,可是结果会如何呢,我们为别人的规划大多情况下我们是不用承担责任的,可是对他们也许有很大的影响,好的坏的都要承受。仅是出于我们的好心。我觉得社会的进步是让更多的人幸福的,可是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幸福呢?个体面对的困惑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那些说要怎么怎么样的人,我总会暗想他们是要为了自己获得更好的社会地位才要口出狂言说要为人类造福的,谁能许下这样的诺言并让其实现,谁能保证他能为人类带来的是幸福而不是灾难。想到这些我总是很惶恐,觉得做的越多越是不好。学者总说自己是社会的良心,社会的良心是偏向哪一边的呢,这样的良心是纯洁的吗,越是想到这些我反而觉得学者成了帮凶,为自己谋利,却高举责任大旗,让我反感不已。帮我解释一下这个困惑吧。

                                                                                                 
Posted: 2008-11-26 14:54 | [楼 主]
史薇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96
威望: 97 点
金钱: 970 RMB
注册时间:2008-04-18
最后登录:2012-03-11

 

     
        深受激励 ,学习!
飘去飘来的笔迹是深藏的激情你的心语
Posted: 2008-11-26 23:20 | 1 楼
拼命九郎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24
威望: 324 点
金钱: 324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5
最后登录:2015-07-05

 

认真学习!
踏雪留痕!
Posted: 2008-11-27 11:55 | 2 楼
西文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51
威望: 51 点
金钱: 510 RMB
注册时间:2008-01-21
最后登录:2019-08-22

 

恐怖,刘锐怎么那么多书呢!
觉醒如你就好了,顶!
青年人,闻过则喜
Posted: 2008-11-29 13:00 | 3 楼
刘大龙
美梦易醉,红颜易老,莫若苦练内功,健全人格@@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
发帖: 729
威望: 731 点
金钱: 73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19
最后登录:2017-10-23

 

师兄不要有压力啊。呵呵!我只是粗略地翻看了一下,理解没你们深的。
还要向师兄学习请教!
Posted: 2008-12-01 12:51 | 4 楼
程祖英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94
威望: 94 点
金钱: 94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4
最后登录:2011-01-28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好一个朝气蓬勃
Posted: 2008-12-01 22:31 | 5 楼
辛巧巧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0
发帖: 185
威望: 185 点
金钱: 1850 RMB
注册时间:2008-12-20
最后登录:2015-12-24

 

柔弱胜刚强
Posted: 2009-02-10 22:20 | 6 楼
李杨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38
威望: 38 点
金钱: 380 RMB
注册时间:2008-10-24
最后登录:2012-03-16

 

很厉害
不过我的目标是超过你们
呵呵
非清泉不饮,非梧桐不栖。
Posted: 2009-02-11 18:44 | 7 楼
snzg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
发帖: 596
威望: 594 点
金钱: 5940 RMB
注册时间:2007-12-15
最后登录:2024-01-16

 

Quote:
引用第7楼李杨于2009-02-11 18:44发表的  :
很厉害
不过我的目标是超过你们
呵呵

目标有点高呵。。。
Posted: 2009-02-11 22:45 | 8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本科生读书报告

Total 0.244588(s) query 4, Time now is:11-23 20:11,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