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方浩9月读书报告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方浩
级别: dsgsdag


精华: 0
发帖: 11
威望: 11 点
金钱: 110 RMB
注册时间:2022-08-19
最后登录:2024-01-18

 方浩9月读书报告

9月读书报告

【阅读书目】
韦伯
《社会科学方法论》
《罗雪儿与克尼斯》
《批判施塔姆勒》
《经济与社会》在读700页左右
齐美尔:
《宗教社会学》     
一、关于韦伯方法论的感想
  韦伯的方法论系统体现在他的三本著作中,并且是以对经济学的研究为重点。在门格尔看来,经济学主题是由经济现象的超历史或非历史的“类型”或“形式”构成,施莫勒则认为经济学是由历史所定义的经济现象构成的。经济学的界定性问题是历史问题,即收集与确认历史事实。施塔姆勒的研究方法在“有关生活的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做出绝对的、确切的划分,这是一种二元划分,其证明方法是指出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活”与“自然”完全不同。韦伯则认为“蕴含意义”的人类行为与“自然”有本质区别,前者是社会文化科学的主题,也可能是韦伯方法论著作中最根本的假设。
  了解了韦伯的研究对象之后,韦伯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因果分析以及价值中立。韦伯所言的因果分析绝不是统计学中线性的因果分析方法的运用,社会现象纷繁复杂,很难说清谁是因与果,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种方法论信念,一种追求“客观性”的态度。所以韦伯竭力避免社会科学模仿自然科学去探求“重复的公式”,因为这样只能发挥类似“词典”的作用,是丧失掉主体性的。价值中立具体内容不再赘述,在我看来它也只能作为一种态度、立场,而不能成为一种实操方法。韦伯自己也承认在课题筹备阶段、实施阶段的研究者参与情况中并不能控制人的主观情感,这被称为“价值关联”。或许,正因为韦伯提出的主要是态度立场上的方法论观点,才能使得其观点一直保持着学术活力,无数学者都从韦伯这里汲取到自己需要的源头活水。
二、理性化与宗教
  涂尔干认为宗教是社会本身,信仰和仪轨是其主要特征,齐美尔从主观情感考察宗教,信仰构成宗教的基本特征之一,但它并不完全建立在真正了解对方的基础之上,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精神处在一种迷糊的状态。在齐美尔看来,人明明有能力把自己解放出来却还要互相压迫,这正是由于不加任何批判而自愿信仰上层的权力、上层的优势和宽容的结果,这很容易造成主观情感能力的缺失。他颇具诡辩色彩地提出:“道德天生的人不需要外在的道德约束,类推,只有非宗教人才最需要信仰的宗教。内心没有上帝,才要拥抱上帝。”韦伯对宗教起源首先论述宗教与巫术都以现世为取向,然后论述精灵、灵魂,区分出了俗人与巫师,之后考察了自然主义被象征主义取代的过程,所谓“神话思维”与“比拟”的方法的运用,之后论述了家族的神、政治的神和地方的神。三位大家都将巫术和宗教区分开来,我觉得韦伯的区分是最缜密完善的,他以理性化为主线对巫术与宗教做了全面考察,宗教对巫术的胜利不在于是否正义、是否神圣,而在于宗教的制度化运作。与宗教对应的是祭司,他是按照规则组织起来的固定机构的人员,具有专门知识、固定教义、从业资格,经受理性的培养与训练。与此相反,巫师则是个体的,偶尔为之的,依靠超凡魅力的发挥。以往对韦伯理性化的理解主要是在政治社会学、支配社会学上的,没想到宗教领域也能应用理性化的理论,这在以前的认知中是完全不搭的。
三、理性化与正当支配
  韦伯归纳了三种正当支配的类型:传统型、魅力型、法理型,在韦伯看来三者有一个线性的历史关系:即都会从传统/魅力型统治向法理型统治过渡。传统型统治的突出特点是统治者权威来自于传统或者惯例,身边的行政班子以为他私人服务的侍从为主,在他可以任意施展自己的权力时却不能反对其自身权力的来源,即在传统或惯例的范围内行使权力,重视辈分及长老统治。魅力型统治注定是一种暂时的形式,它总是要向着传统型或者法理型统治流变,它依靠杰出统治者的超凡天赋来团结民众,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的关系类似于领袖与信徒,它由此构成一种打破常规存在形式,是与现存秩序、理性相对的,往往催发革命。而随着超凡人物个人的消失,如何继承其超凡魅力就成为一个问题,韦伯考察了6种历史上存在的继承方法:依照要求寻找新的超凡人物;透过神启;原超凡人物指定;行政班子共同指认;血亲遗传;官职超凡魅力的传递。上述种种都与宗教脱离不了关系。法理型统治是韦伯最推崇的统治形式,是资本主义现代性所在,贯彻了工具理性或价值理性,并且实现了“去人格化”。
  它以官僚制为骨架,按照绝对效率的准则运行,是理性化的最完美形式,尤为奇特的是,官僚制是纯粹理性的结果,象征着等级,却预示着大规模的民主化,有利于身份的“扯平”,引导者“平等”的潮流。同时,韦伯也预见到官僚制/科层制在全世界的泛滥会造成工具理性大行其道,从而淹没了实质。每个人被束缚在了科层制中,在体制内获取更高而地位,而不可避免的,不同层级会产生各自的象征符号,陷入对符号永无止境的追逐中。理性的力量在中世纪层指引人认识自己,探索世界,促进人的主观能力发展到前所未有的地步;而随着现代性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推进,理性构建的规则与结构却慢慢束缚人的自由创造能力,人开始屈从于已在的社会结构,尤其是理性化在教育、生产领域的渗透,每个人成了社会运行的一个标准件,丧失掉了人的主体性,人的人格尊严也就无从谈起了。这就是韦伯所言的“理性牢笼”,人的主观能力被自己建构的社会存在淹没掉了,人类社会越是发展,就越是难以挣脱这种结构性的力量,这便是韦伯的悲观主义态度。
  以上就是本月的读书报告,韦伯的三本方法论著作实在是一时写不出多少感想,宗教和支配问题也比较零碎,总体看来是因为韦伯的经济与社会大部分还没阅读完毕,再加上不允许阅读文献以及引用原文的要求,光靠记忆很难写出一些东西。这是第二篇读书笔记,希望下个月我能有所长进。
方浩
2022.10.19
     
Posted: 2022-10-23 22:34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西农四为读书会

Total 0.311143(s) query 3, Time now is:01-16 00:05,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