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丽瑰11月至12月读书状况
读书状态:这个月的读书状态一波三折,把读书本身当做了目的而不是过程,反思检讨自己。自觉知识面摄入过窄。
米德的情怀:《代沟》 《萨摩亚人的成年》
米德本着对自己周围生活的关怀,希冀能对剧烈变迁的社会有所解释。通过区域比较,借鉴原始部落青春期的正常化过渡,发掘了一个看问题的视角,而呼吁现代社会的人将代沟这一矛盾正常化看待,用不把问题当问题的心态解决新出来的问题。而把矛盾冲突当做社会发展,必然出现的现象,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趋势。
韦伯,涂尔干:《社会分工论》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韦伯企图揭示地域文化制约地域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精神即理性。理性精神源于宗教史,勃兴于近现代。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催生了资本主义职业伦理。宗教一步步走下圣坛,世俗化,接近人的过程,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宗教被社会分工体系,机器,束缚,而逐渐衰亡。而随着社会容量的扩大,社会由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过渡,人的关系有情感性关联向理性关联过渡,社会又一种情感性整合向组织结构整合过渡。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选择了相信结构化的组织,而不是诸多不确定的自己,情感。俗称理性化。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就是在讲宗教是社会关系在宗教生活的反映。宗教的积极面和非积极面推动和巩固了社会关联。从图腾制度,原始分类是由群体内部有相区别的需求而产生的。社会分类决定图腾区分,宗教分流。社会相对整合又使宗教分支可以合流。韦伯和涂尔干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从精神和社会分工两个角度说了一个问题社会发展的脉络。理性化的过程就是社会不断组织化的过程,也是个人情感被切割的过程。人的理性被过分强调是否合理,在理性的环境下,个人是如何安身立命的,社会是如何整合个人的。是制度本身绑架了意识,让国民意识不到痛苦,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存在一种协调机制?所以想了解西方文化。
我们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自以为是地去觉醒一群本不知道痛苦的人群,引领他们革命,反抗之后,再来一次制度的自我设计。究竟是因为我们痛苦,不合理,而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别人的身上,让别人一遍遍经历我们的挣扎,还是。。。结果下层就很容易成为上层制度设计的工具。社会不变革是不行的,但是我们是否也应该警惕我们自己,反思自己。理性并不一定是真理。知识不是自娱自乐的游戏。
杜赞奇,余音时:《文化,权力与国家》 《士与中国文化》
现代化国家的政权建设,下层官僚化,下层乡绅社会无力承担现代化的需要。原有国家与社会统一体的关系被打破,而缺乏新的文化网络将上,下层社会整合起来。乡绅和地方政府谁也无法独立整合村庄,二者相互妥协,对抗,不能共存就诉诸武力。谁拳头硬,有枪就有政权。下层成为中央权力的悬空地带。由政教合一,礼崩乐坏,到政教分离,政教博弈。文化,经济发展依附于政治。不论游士,士,士族,士大夫,士由一个不固定的社会成分到固定的社会阶层。士从来就没有独立存在过。知识分子依附于政治,从无恒产,到依附于门第,到科举取士,依附于国家文官体系。无恒产制约文化。即便是万历年间文官体系制约了皇权。但作为知识分子鲜有完全独立的地位。到明清之际,士务工商,世俗化,开始真正意义上文化与经济相结合时,又被新一轮的现代化浪潮打破。儒释道合流,士文化世俗化,文化类似于资本主义却没有产生资本主义。中国的历史环境如何,社会在怎样发展,我想弄明白。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秩序的重建》 奥肯《平等与效率》散文,小说,通俗类读物就不赘述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文中多有想象,概念界定不清等,所以想去了解中外历史哲学,找到自己的思考和反思。
舒丽瑰10月读书状况
之前读书时并未意识到发帖的重要性,觉得读的书不多,思想不够深刻,不好意思拿出手,貌似有点固步自封的嫌疑。现在渐渐觉得首先要拿出一种积极交流的状态,积极发帖也是个思想梳理的过程。本月读的书有韦伯《经济与历史的支配类型》,《齐美尔文集—主要哲学问题》,吴飞的《浮生取义》,刘小枫的《沉重的肉身》,尼古拉斯的哲学,理查德。桑内特《公共人的衰落》,玛格丽特。米德《代沟》,刘小波的文集,冯友兰的《一种人生观》。。。接着想看文化人类学的东西,并且希望能深入点看哲学的东西。读书的时候往往是一阵清醒,一阵迷糊,再清醒,再迷糊,特别是看桑内特。以前不喜欢哲学,但是看了《苏菲的世界》之后突然有点兴趣了,现在还在入门阶段。最近关注性与哲学的比较多,之前对于性有种莫名的禁忌,现在发现问题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对于性的认识,关涉到本体与意识,对于性的认识牵扯到认识问题的两分法,也与自我意识有很大的关系。对于性的认识的觉醒和解放,随着而来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自然欲望的呈现,在思想混乱,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下,自我得到了解放,破除了宗教,破除了迷信,破除了信仰,自我无处容身,而越来越倾向于保留自我,形成自我与社会的张力。在寻求自我保护的过程中,个人意志和欲望得到无限放大,公共生活逐渐与个人相脱离,公共生活与个人领域的斗争是与哲学上肉体与意识的认识斗争相伴而来,这里就不再赘述。我们往往认为制度和个人自由是相互侵害的,这实际上也是认识上简单的两分法,要么肉体要么意识,而忽视了个人的主体性,即使是在个人被压抑的情况下,人也有分散的自由,脑子突然短路了,想起来再细说。小说的兴起,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更为体现自由,个性化,满足多样化自由要求的情况下产生,体现的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制度与自由,灵与肉体。思想比较散乱,大家一起好好加油。写着写着就发现自己读书的问题了。晚安,亲们
[ 此贴被舒丽瑰在2011-12-11 12:5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