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明宝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277 威望: 277 点 金钱: 277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6 最后登录:2014-01-22 | 2009年9—10月读书(更新到10.15) 《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默顿 《社会学理论的逻辑 第一卷:实证主义、预设与当代的争论》(重读) 《社会学理论的逻辑 第二卷:古典思想中的矛盾》 《新功能主义及其后》 《社会学二十讲》亚历山大 《社会的经济》卢曼 《社会冲突的功能》科塞 《现代社会冲突—自由政治随感》达伦多夫 《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 《权力精英》米尔斯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布劳 《不平等与异质性》布劳 《礼物》莫斯 《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里的互惠原则与交换网络》 《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阎云翔
读到现在才发现之前将近一年的时间主要的重点是古典三大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这样欧洲古典传统也可以看做结束了。而这段时间主要关注的是功能论、冲突论和交换论,虽然看上去是三个大的派别但其理论的内核还是有相通之处的,比如功能论主要的思想是在社会结构的背景下寻求社会的整合和良性的社会秩序,冲突论虽然貌似关心的是社会的矛盾和失衡,但社会冲突也是达致群体整合和规范的一种手段,达伦多夫就是一种辩证的冲突论;交换论算作是微观社会学领域,但基本的理路同样如上:社会整合,它只是在从微观角度如互惠和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上具体分析社会秩序的平衡与失范。现在分别对这三个派别做一个简单的综述。
亚历山大是在为帕森斯辩护 ,实质上是为自己辩护,因为新功能主义仍旧是在帕森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批判帕森斯的同时吸收了帕森斯思想中的行动与秩序二元分析方法。他只是在多位的角度上看这两者的关系:微观与宏观、自我与集体、唯物与唯心。而且是在亚历山大自己建构的一个科学连续体上进行分析,在这连续体的一极是普遍性话语,预设、假设、模式、意识形态等;另一极是研究项目中,就是经验、事实、命题、定义等。在这一基础上他为自己的理论建立了基石:他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是在传统和竞争的过程中产生的。一方面是对传统的批判继承,另一方面是对理论的更新竞争,这样知识才能不断积累和创新。
以上是关于科学的理论逻辑,上升到社会学的理论逻辑依旧是围绕着行动与秩序问题的多维性分析,他认为这两者之间不是单纯的意志论与决定论、自由和决定论、唯物与唯心主义的简单的二分法。行动中不只是有个体主义的理性主义以及工具性的个体主义,还有超越个体的集体秩序和规范性的控制,这不是否定了个体自主性和意志论,而是强调在集体秩序下的个人主观意向性。他最后分析的框架是行动上有意志论和决定论、工具论和规范论,秩序上有个体主义的理性主义、理性主义的集体主义规范并存。这是对古典理论的综述,然后分别对马克思和涂尔干的理论思想在行动与秩序二维层次上进行批判分析,他认为马克思和涂尔干都是在一维的角度上对行动与秩序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是这两者作品在前后时期的变化:马克思一直是在唯物主义的集体主义秩序的背景下反对个人意志主义的;涂尔干则是在集体主义秩序下坚持个人自主性和意志性的。
冲突论是在社会整合和谐的话语下生发出的,主要是对冲突在当时社会被掩盖的事实进行辩护。社会中的冲突有其正功能和正当性,科塞对冲突在内群体和外群体中的功能做了区分:群体中的冲突可以整合凝聚群体规范和意识,形成群体边界和界限。达伦多夫则是在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前提下对冲突的理解,主要是在政治制度上存在的应得权力与供给、公共权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二难困境。西方政治制度主要存在的问题就在于很难平衡政治权力意识和经济生活上的共有性。
布劳的交换论是一种辩证的视角,其中力图达到冲突论和功能论的整合。他是对个体在社会位置上的差异和不平衡来论证权力的产生。权力是在交换双方的互动中进行,双方社会位置的差异导致权力位置的变化和转向。布劳在论述交换过程中如何产生权力是相当吸引人的,在从社会生活中的一般交换或交往到普遍性的交换分析中,交换双方在扮演角色时存在着二难困境:有权者和无权者会因为交换、交往的资源而发生权力转换。
以上是读书体会,接下来的时间先把微观领域的几本书读完然后开始新三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