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3 4» Pages: ( 3/4 total )
本页主题: 袁明宝读书汇报(更新到6.15)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陈琦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75
威望: 75 点
金钱: 750 RMB
注册时间:2008-03-31
最后登录:2009-11-22

 

阿宝看西马了,找机会给我说说葛兰西
Posted: 2009-06-16 13:18 | 60 楼
袁明宝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277
威望: 277 点
金钱: 277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6
最后登录:2014-01-22

 

好久没看自己的帖子了。
又一个读书阶段开始了,尽快投入状态,加油
深山老林 闭关修炼
Posted: 2009-09-04 22:13 | 61 楼
袁明宝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277
威望: 277 点
金钱: 277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6
最后登录:2014-01-22

 

2009年9—10月读书(更新到10.15)
《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默顿
《社会学理论的逻辑 第一卷:实证主义、预设与当代的争论》(重读)
《社会学理论的逻辑 第二卷:古典思想中的矛盾》
《新功能主义及其后》
《社会学二十讲》亚历山大
《社会的经济》卢曼
《社会冲突的功能》科塞
《现代社会冲突—自由政治随感》达伦多夫
《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
《权力精英》米尔斯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布劳
《不平等与异质性》布劳
《礼物》莫斯
《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里的互惠原则与交换网络》
《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阎云翔

    读到现在才发现之前将近一年的时间主要的重点是古典三大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这样欧洲古典传统也可以看做结束了。而这段时间主要关注的是功能论、冲突论和交换论,虽然看上去是三个大的派别但其理论的内核还是有相通之处的,比如功能论主要的思想是在社会结构的背景下寻求社会的整合和良性的社会秩序,冲突论虽然貌似关心的是社会的矛盾和失衡,但社会冲突也是达致群体整合和规范的一种手段,达伦多夫就是一种辩证的冲突论;交换论算作是微观社会学领域,但基本的理路同样如上:社会整合,它只是在从微观角度如互惠和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上具体分析社会秩序的平衡与失范。现在分别对这三个派别做一个简单的综述。

    亚历山大是在为帕森斯辩护 ,实质上是为自己辩护,因为新功能主义仍旧是在帕森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批判帕森斯的同时吸收了帕森斯思想中的行动与秩序二元分析方法。他只是在多位的角度上看这两者的关系:微观与宏观、自我与集体、唯物与唯心。而且是在亚历山大自己建构的一个科学连续体上进行分析,在这连续体的一极是普遍性话语,预设、假设、模式、意识形态等;另一极是研究项目中,就是经验、事实、命题、定义等。在这一基础上他为自己的理论建立了基石:他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是在传统和竞争的过程中产生的。一方面是对传统的批判继承,另一方面是对理论的更新竞争,这样知识才能不断积累和创新。

    以上是关于科学的理论逻辑,上升到社会学的理论逻辑依旧是围绕着行动与秩序问题的多维性分析,他认为这两者之间不是单纯的意志论与决定论、自由和决定论、唯物与唯心主义的简单的二分法。行动中不只是有个体主义的理性主义以及工具性的个体主义,还有超越个体的集体秩序和规范性的控制,这不是否定了个体自主性和意志论,而是强调在集体秩序下的个人主观意向性。他最后分析的框架是行动上有意志论和决定论、工具论和规范论,秩序上有个体主义的理性主义、理性主义的集体主义规范并存。这是对古典理论的综述,然后分别对马克思和涂尔干的理论思想在行动与秩序二维层次上进行批判分析,他认为马克思和涂尔干都是在一维的角度上对行动与秩序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是这两者作品在前后时期的变化:马克思一直是在唯物主义的集体主义秩序的背景下反对个人意志主义的;涂尔干则是在集体主义秩序下坚持个人自主性和意志性的。

    冲突论是在社会整合和谐的话语下生发出的,主要是对冲突在当时社会被掩盖的事实进行辩护。社会中的冲突有其正功能和正当性,科塞对冲突在内群体和外群体中的功能做了区分:群体中的冲突可以整合凝聚群体规范和意识,形成群体边界和界限。达伦多夫则是在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前提下对冲突的理解,主要是在政治制度上存在的应得权力与供给、公共权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二难困境。西方政治制度主要存在的问题就在于很难平衡政治权力意识和经济生活上的共有性。

    布劳的交换论是一种辩证的视角,其中力图达到冲突论和功能论的整合。他是对个体在社会位置上的差异和不平衡来论证权力的产生。权力是在交换双方的互动中进行,双方社会位置的差异导致权力位置的变化和转向。布劳在论述交换过程中如何产生权力是相当吸引人的,在从社会生活中的一般交换或交往到普遍性的交换分析中,交换双方在扮演角色时存在着二难困境:有权者和无权者会因为交换、交往的资源而发生权力转换。

    以上是读书体会,接下来的时间先把微观领域的几本书读完然后开始新三大家。
深山老林 闭关修炼
Posted: 2009-10-14 12:50 | 62 楼
朱兴家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41
威望: 41 点
金钱: 4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5
最后登录:2009-12-20

 

一如既往的经典 顶一个!
不念昨日的成败,不作明日的幻想,只抓住今日的时刻!
Posted: 2009-10-14 13:17 | 63 楼
李祖佩
做人要有“大志”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51
威望: 351 点
金钱: 35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2
最后登录:2015-12-13

 

总感觉美国社会学没有欧洲社会学让人看得过瘾,不知阿宝有同感否?
立足中国国情,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科学
Posted: 2009-10-14 23:56 | 64 楼
王君磊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10
威望: 110 点
金钱: 1100 RMB
注册时间:2008-03-29
最后登录:2013-12-21

 

读书很不错,编辑帖子的水平也不错,真要向你学习……
人生天地间,如何不植立!
Posted: 2009-10-15 00:05 | 65 楼
桂华
毛主席是太阳  照到哪里那里亮!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
发帖: 374
威望: 376 点
金钱: 376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4
最后登录:2017-11-30

 

很恐慌  多数没有读过
Posted: 2009-10-15 12:18 | 66 楼
孙新华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723
威望: 723 点
金钱: 7230 RMB
注册时间:2008-10-22
最后登录:2025-08-12

 

继续向师兄学习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Posted: 2009-10-18 23:08 | 67 楼
冯小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93
威望: 193 点
金钱: 1930 RMB
注册时间:2009-04-08
最后登录:2016-01-05

 

师兄真不错,在图书馆看到你们的状态,就知道贺老师所说的,你们创造了读书的奇迹,真是不虚此言啊!
Posted: 2009-11-04 15:56 | 68 楼
林辉煌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56
威望: 156 点
金钱: 156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6
最后登录:2019-09-09

 

很强!很羡慕!
Posted: 2009-11-06 10:24 | 69 楼
袁明宝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277
威望: 277 点
金钱: 277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6
最后登录:2014-01-22

 

2009年10—11月读书(更新到11.15)

《心灵自我与社会》
《现在的哲学》米德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戈夫曼
《社会世界的现象学》
《社会实在问题》舒茨
《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
《人文科学的逻辑》
《人论》卡西尔
《否思社会科学》沃勒斯坦
《社会学的理论结构 下》特纳

    这段时间主要看了微观领域的研究,虽然没有宏观领域宏大抽象的理论,不是对像国家、民族、阶级等社会结构、社会秩序以及社会行动的分析,但却是在社会结构的背景下关注个体心理层面的问题,即对个体的行为以及个体和个体之间的互动做出分析,以及个体在生活世界中的角色表演规则和技巧的探讨。宏观领域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社会是如何可能的”,即社会秩序如何维持和发展,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如何解决等;微观领域更多的是对“个体是如何可能的”进行研究的,个体在生活世界中如何作为有自我意识的个人而存在,如何与社会群体或共同体中的其他个体进行互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共同意识,有对行为的认可和理解,获得个体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这是以上几本书所重点谈到的,也是符号互动论的主题。
    个体在社会经验过程和行为过程中对环境的刺激做出反应,这种反应不是低等动物本能、机械式地刺激-反应。个体作为可以反思的主体在接受刺激后不只是本能、无意识地反应,而是具有心灵意义的反应。实现这种反应的社会基础在于姿态会话在个体互动中发挥的作用。个体自我意识的实现是借助于姿态会话进行的,首先是表意姿态进而到有声姿态,借助语言人类个体在自身引起了在他人身上的态度。另一方面,个体在社会群体和互动中不只是在自身采取他人的态度,还在更广泛的意义上采取共同体的组织态度,就是“泛化他人”的态度,实现扮演他人的角色和互动。

    个体自我存在着结构上的二重性,即主我和客我。一方面个体自我意识的产生是个体采取他人态度对社会群体和共同体繁华态度的反应,这不是完整的自我,即不是主我,而是受限于社会情境、经验过程和行为过程中共同体的组织态度的客我。客我代表的正是共同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是普遍的、强制性的规范和限制,这反应的是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个体自我意识不是完全吸纳于社会结构和情景,而有其主动性和自主性,在这个层面上就是主我,主我首先产生于社会经验和行为过程中对个体的刺激,产生的反应促使个体的独创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进而改变共同体的反应和社会结构,这反应出社会变迁的因素。总之,个体自我意识的存在不仅仅是在微观层面的分析也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社会结构因素,是个体自我意识与社会之间的双重互动。
    接下来的计划是开始后三大家的阅读,先从布迪厄开始。。。
深山老林 闭关修炼
Posted: 2009-11-15 23:12 | 70 楼
wonderful
抉心自食,拼死坚持!!!
级别: 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