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张绥读书报告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张绥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4
威望: 4 点
金钱: 40 RMB
注册时间:2024-11-26
最后登录:2025-01-16

 张绥读书报告

24年7月+8月
一、书单
这两个月主要阅读了马克斯·韦伯的《非正当性支配》、《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宗教社会学》、《法律社会学》和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
二、读书总结
《非正当性支配》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韦伯在本书中持续深化了其核心观点:即近代西方作为现代文明发源地的独特地位,他频繁探讨西方城市相较于其他地域的独特性,比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地产权呈现出高度的流动性与自主性等,这些探讨与其总体理论框架紧密相连,形成了高度的内在一致性。以此为标尺,他对中国城市的剖析同样展现出深刻的洞察力和准确性,从而使得他的比较研究更具说服力。
这一书中,韦伯率先洞察了城乡间土地法在核心要素上的显著差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地产权呈现出高度的流动性与自主性。反观乡村,农民的土地则深陷于错综复杂的权利网络之中,限制了其自由流转。因此,土地所有权的“自由化”进程在城市中率先实现,成为一道鲜明的分界线。韦伯进一步指出,这一规则体系不仅是西方社会独有的法律景观,更是其区别于世界其他文明区域的显著标志。此外韦伯还强调了宗教的不同特征对于城市塑造带来的不同影响等等。
韦伯的《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读下来并不轻松,感觉像是他一些论点的拼凑,结构很零散,让我难以捕捉其论证脉络,也难以立即构建起对这部作品全面而深刻的整体印象,因此只有一些零星的启发。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韦伯提出的人类行动的人划分:传统行动、情感行动、目的理性行动和价值理性行动。在探讨经济行动时,韦伯还特别强调了社会团体的作用,这与我之前学过的知识有所链接,挺有意思。这个行动类型图式在他讨论经济行动时也有重要作用,他认为,经济行动是社会行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涉及到个体或团体为了满足需求而进行的物质资料的获取、生产、交换和消费。这种行动不仅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还受到主观意义、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的深刻影响。在探讨经济行动时,韦伯特别强调了社会团体的作用。他认为,社会团体是由具有共同利益和目标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体,它们在经济行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社会团体不仅能够提供经济行动的资源和平台,还能通过规范、信任和合作来降低经济活动的风险和成本。
最后重点说一下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
读完《资本论》给我带来最大的启发是看待问题的辩证思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分析商品、货币、资本等经济范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与资本的对立关系,以及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即随着科技的发展,劳动生产力提高,这导致劳动力变得廉价,从而产生失业的现象以及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因此,在总工作时长不变的前提下,剩余劳动时间的延长,资本可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他指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剥削本质,即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来获取剩余价值,进而实现资本的积累和扩张。同时,马克思还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的危机和矛盾,如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和危机不断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变革和发展。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的辩证思想还体现在他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上。他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为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也必然会被更高级的社会制度所取代,这种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体现。
总之,为什么说《资本论》在当代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我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它能让我们以多个视角去看这个世界,比如说,读完《资本论》后,我明白了为什么人人都恨资本家,但是人人都想成为资本家这句话,资本家通过剥削广大劳动者积累大量财富,导致社会不平等,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资本家确实有钱,人都是逐利的,所以这也反映了人内心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读完《资本论》后,我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以及社会问题等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思考。
三、作息和锻炼情况
这两个月是在学校生活,每天10点左右睡觉,早上6点左右起床。每天早上坚持锻炼拉伸20分钟,偶尔去户外跑步。希望之后能继续坚持这样作息,早睡早起,此外较之前增加一点运动量。
四、读书感受
这两个月的读书生活最大的感受就是,学校才是学习的好地方,在家的学习生活始终不能达到在校的状态。每天与同学们一起读书也让我感觉到不再是自己一个人在孤军奋战,心中多了一种踏实的感觉。今天,听完学长学姐们的汇报后,给了我很大的自信继续读下去,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时也会怀疑为什么要花这么长的时间读书,但是现在我选择去相信,更加坚定把书读下去。以后也很想能够像学姐学长一样有读书的高峰体验,读书后能够自发地说出一些打动自已的感悟,最后,很感谢当时自己选择加入读书会,期待今后我们一起读书和学习。
[ 此贴被张绥在2025-01-16 23:17重新编辑 ]
Posted: 2025-01-16 23:09 | [楼 主]
张绥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4
威望: 4 点
金钱: 40 RMB
注册时间:2024-11-26
最后登录:2025-01-16

 

24年9月
一、书单
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资本论第二卷》和《资本论第三卷》。
二、读书总结
马克思的《资本论》这三卷书很厚,内容也很多,我在前天才把它看完,算下来整整花了31天。书中的内容我就不再赘述,现在我就简单地梳理一下我在看这本书时,特别是在看第三卷的时候,在我脑海里隐隐约约浮现的思维脉络。
这本书的行文思路我用一棵大树来形容,他的第一卷主要讲树的树根部分,他讲商品、货币、资本,还有剩余价值等等很基础的东西,主要就是资本的生产过程,也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根基。第二卷主要讲树干以及里面输送营养的管道,即资本的流通过程,这个部分对我来说是这三卷中最复杂最难理解的部分,就像树里面错综复杂的管道脉络一样,他首先讲三个资本的一次循环,解释完循环之后就紧接着讲资本的周转,最后扩大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虽然这些资本的循环周转过程很复杂,但是一通百通,一个主要的弄通了,其他的自然也就通了。书的第三卷则主要讲树的树叶部分,分别研究资本和剩余价值(利润)的具体形式。就像树叶有细胞,有叶脉一样,这一卷讲述的内容达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高度统一,同时分析也从理论本质的层次上升到社会的表面。
这三卷内容构成资本主义经济这棵大树,它们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彼此联系,互为证明,要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三部分缺一不可。我拿其中的一条支脉来说明,比如说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银行的借贷资本,即在奴隶和封建社会表现为高利贷的资本是怎么产生的。表现为借贷资本的生息资本其实就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这涉及到第一卷的内容,即剩余价值的产生,银行中的借贷资本就是资本家剥削劳动力,占有无偿劳动得到剩余价值,但是剩余价值是通过生产的商品形式来表现的,而银行的借贷资本是以货币为表现形式,所以在这个过程又涉及到第二卷资本流通的问题,商品W如何转化资本G,即如何将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货币暂存在银行,此外还涉及到资本家为什么会将货币暂存到银行,而不把它用作个人消费或者拿来扩大生产的问题,这就又回到第三卷中的货币资本增值和信用问题,因此,就这样一环扣一环,分析思维逐渐扩散,分析脉络也逐渐清晰。
讲完我自己对于《资本论》思维脉络的分析之后,我想结合我们上个月第一次读书论坛补充一个点。我们平时说《资本论》这本书时,就只是说《资本论》,其实它有一个全称,全称为《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读过这本书就知道,马克思在里面有很多地方都在批判亚当斯密、李嘉图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一些观点,毫不客气地称他们为“愚昧”的人。例如我们在《微观经济学》教科书中学的亚当斯密的供求规律,马克思通过几段话就给推翻了,而且我通过他的逻辑分析下去,我当时也认为马克思批判地很有道理,但是我又回过头想,亚当斯密观点可是刻在我们教科书里面的,当时学习的时候可是将它奉为真理的,这时我就混乱了,到底谁才是正确的观点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上次参加读书论坛时找到了。就像我们讨论的个人与社会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涂尔干,韦伯,吉登斯等等都有不同的观点,我们不能说谁是绝对的正确,谁是彻底的错误,对错之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发现他们观点之中的批判逻辑,用一种批判的思维去看待不同的观点。所以,后来我再读到一些关于马克思批判其他思想家与他相悖的观点时,比如固定和流动,可变和不可变资本的划分,劳动二重性的问题等等,我不再纠结观点对错的问题,而是去比较他们的观点,摆脱随波逐流,用一种批判的思维去看待。
三、作息和锻炼情况
这个月作息和之前一样,每天10点左右睡觉,早上6点左右起床。锻炼情况仍然是每天早上坚持锻炼拉伸20分钟,此外这个月还爬了一次山,打了几次球。
四、读书感受
开学过后,身边的同学也多了起来,我们经常谈论起我们读书会的生活,他们常常会发出一些感叹,感叹的内容就不说了,我想说的是,虽然我们每天读书是有约束的,而且是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但是我坚信我们并不是资本家工厂中的“机器人”,因为我们没有和我们的生产资料分离,我们的人身和思想都是自由的,所以我们是我们自己的资本家,每天是为自己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价值也全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读书就像为自己生产一样,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此外,通过这个月的读书生活,我发现我也找到了我理想的研究生生活,每天早上有地方去,有事做,有饭吃,一天下来还有收获,平时还可以和同学爬爬山打打球,锻炼身体,是一种忙时有序,闲时有趣的状态,每天过得很充实,也很开心。
Posted: 2025-01-16 23:21 | 1 楼
张绥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4
威望: 4 点
金钱: 40 RMB
注册时间:2024-11-26
最后登录:2025-01-16

 

24年10月
一、书单
《中国共产党宣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政治经济学批判》、《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哲学的贫困》、《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传》、《社会的麦当劳化》。
二、读书总结
在我阅读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著作期间,我穿插着阅读了《社会中的麦当劳化》一书,这本书是在马克斯·韦伯关于理性化及其非理性后果的思想基础上,探讨麦当劳快餐店诸原则如何支配实体世界和数字世界。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了这本书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些理论也存在着很多联系,因此我想分享一些马克思与恩格斯体现在《社会中的麦当劳化》这本书中的一些理论,以及我对于社会的麦当劳化的理解。
1、异化劳动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即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下丧失了自由自觉的创造性质,变成了异化的劳动,使自己成为自己劳动对象的奴隶。在《社会的麦当劳化》中,作者揭示了现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快餐化、模式化和标准化趋势,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人的异化。例如,在教育领域,就像泰勒的科学管理一样,试图把所有与任务相关的工作转化为量化的维度。学生通过评教系统给老师打分,往往是1-5分的定量标准来评价每门课程,几乎没有对老师进行定性评价的空间。但是学生往往给不严格的老师打高分,而对我们要求严格的老师打低分。还有就是现在高校研究人员面临发表论文的压力,也有一套给在不同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同的评分系统,这可能导致一些学者迫于压力,往往追求论文发表的数量而非质量,而一些花费数年的时间深耕一个领域的学者却得不到高分。数字化的教学平台和量化考核虽然提高了教学效率,但也可能导致我们的学习变得机械化,研究变得同质化,我们似乎是从人的类的本质中异化出去了,从而失去了自主性和创造性。
2、社会关系的物化
在《反杜林论》、《共产党宣言》以及《资本论》第一卷等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批判了社会关系的物化现象,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物(如货币、商品等)所中介和掩盖。在麦当劳化的社会中,这种社会关系的物化现象同样存在。例如餐厅中老板让员工像“机器人”一样对顾客说“欢迎光临”,现在我们上网购物想跟客服聊天首先也是和机器人客服进行对话,人与人之间缺乏真正的交流和互动,人与人的关系也变得冷漠和疏离。
马克思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本质是社会权力,即占有和支配的权力。在社会关系被物化的麦当劳化社会中,原本应由人类互动和服务所支撑的社会关系,被冷冰冰的技术界面和自动化流程所取代。例如现在我发现超市里的自助付款机,餐馆里面的扫码点餐,这些看似便捷的技术创新,实则我们就被控制去完成以前需要由领取工资的员工来完成的工作,使我们成为了自我服务的“生产-消费者”。这一转变不仅削弱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它进一步强化了统治阶级对社会权力的控制。通过技术手段,统治阶级能够更隐蔽、更有效地掌握生产资料和市场,从而巩固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使社会关系的本质——即占有和支配的权力——更加集中且难以撼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的解放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关键。在他们看来,共产主义社会不仅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超越,更是对人与人之间不平等关系的彻底颠覆。因此,实现人的解放,意味着要打破麦当劳化社会所构建的物化链条,恢复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要求我们在技术发展的同时,不仅要关注其效率和便利性,更要审视其对社会关系、个体价值以及人类福祉的长远影响。
3、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批判了蒲鲁东的唯心史观,并阐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分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指出他们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看的这本《社会的麦当劳化》是第九版,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提及历史唯物主义,但通过他对麦当劳化现象数十年分析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对于社会麦当劳化的影响。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麦当劳化过程的内核,都是与消费相关的实体世界或实体结构的麦当劳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在今天,数字世界已经成为麦当劳化过程的中心场所。例如,我们手机上的淘宝、美团、滴滴出行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实体企业为适应消费观念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和产品线的结果。这些变化都反映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就像书中提到的,相较于实体世界或实体结构,网络空间存在的各种场所具有数字化的特征使得其更容易被麦当劳化,因此新的生产关系正在逐渐形成,我们现在正处于已经掀起麦当劳化巨浪的数字世界中。
最后,我想谈一谈我对于社会的麦当劳化的理解。麦当劳化社会强调高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控制,与马克思·韦伯提出的科层制理论极度类似。在探讨麦当劳化社会及其与科层制理论的相似性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触及到现代社会中理性化进程的两面性。正如马克思辩证法所揭示的,我们在做第一个否定的时候,就必须做得使第二个否定可能发生或者将有可能发生,即对任何社会现象或结构的批判不应仅仅停留于否定层面,而应是一种包含否定与肯定的辩证过程,旨在实现更高层次的综合与超越。
麦当劳化社会的高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控制性,虽然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人的异化、创造力的压抑以及生活质量的单一化。在这个高度理性化的“铁笼”中,个体往往被标准化、程序化的生活方式所束缚,失去了多样性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因此,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批判这种理性化的过度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如何在保持社会高效运行的同时,恢复和增强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需要我们进行一种“扬弃”的努力,即在否定麦当劳化社会过度理性化带来的非理性的同时,积极寻找和构建新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这些新元素能够容纳并促进人的多样性、创造性和自由。
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我们的目标不应仅仅是理解麦当劳化社会的本质,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逐步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公正、富有创造力的社会形态。
三、作息和运动情况
这个月作息和之前一样,每天11点左右睡觉,早上6:30左右起床,但是这个月熬了几次夜。锻炼情况仍然是每天早上坚持锻炼拉伸20分钟,每个周都跟舍友还有同学打一两次球,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四、自我评价
这个月的读书状态比较好,阅读量有所增加,但是阅读到一些晦涩难懂的理论时,比如马克思、黑格尔哲学方面的理论,还是很吃力,如果一天都是读的这些内容的话,这天的心情就不太好,会怀疑自己。后来我就穿插着读一些其他的内容,防止自己一直陷在里面,这对于我来说,有利于改善我的阅读状态,从而提升我的读书效率。
还有就是遇到的问题,就是当读了一位大家的部分著作后,如何去总结他的理论和思想,就如何找到切入点的问题。
Posted: 2025-01-16 23:23 | 2 楼
张绥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4
威望: 4 点
金钱: 40 RMB
注册时间:2024-11-26
最后登录:2025-01-16

 

24年11月
一、书单
《货币哲学》、《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现代性的诊断》、《时尚的哲学》、《生命直观》。
二、读书总结
齐美尔的“文化悲剧”
当一切问题被置于终极的层面加以考量,从生活的一切都可感受到终极性,一切就都染上悲观色彩,这大概就是齐美尔笔下流淌的基调。
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与发展,作为西方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变革,不仅继承了历史的积淀,也为西方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然而,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种种不安的暗流。古典三大社会学家均对这一社会形态进行了全面审视,揭示了其潜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齐美尔也不例外。齐美尔认为生活经历了从生物到精神再到文化层面的演变,生活是无形式的,需要创造形式来表达自身。因此,生活中创造性的动力赋予了无序生活形式和内容、范围和次序,可以说是生活创造了文化,而文化应为生活服务。但这些文化形式是从一定的自主性中生成的,有其自身的意义和生命力,随着客观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扩张,它逐渐脱离了主观文化的精神动力,成为了一种独立且日益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的增长对主观文化产生了压制作用,使得个体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也被自己所创造的文化所控制。齐美尔将这种文化发展状况称之为“文化悲剧”。
以往,生活与形式能够和谐共存,即主客观文化是具有共同归属性的。那么,是什么促成了它们之间的紧张关系,推动了主客观文化的分离进程呢?齐美尔认为,正是货币经济导致了这种文化悲剧得以频繁上演。货币源自分化过程,一开始兼具物质价值,但随着劳动分工加深、交换频繁,货币逐渐脱离物质性,成为普遍交换的象征,这促进了社会整合与交换自由,但也将一切事物的差别夷平,事物退出具有自己独特本性的存在范畴,从而失去了质的属性而只剩下量的差别。因此,人们虽然越来越自由,但生活如果只以货币为依托,那么生活将变得毫无内容,如果一切实质内容都被折算成了货币,那么货币将变得毫无用处。金钱只是通往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是无法栖居在桥上的。这种无力感和这种悲观主义的情感倾向在韦伯那里也可以感觉到,韦伯认为西方现代世界的理性化原本乃是清教徒实践自己的宗教信仰的副产品,但随着宗教信仰的萎缩,工具理性走上了僵硬的例行化道路,成为自主的不受控于人的力量,成为囚禁人的“理性牢笼”。
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引发了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古典社会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展现出各自的情感倾向。马克思从辩证法出发,认为事物发展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人可通过学习掌握实现否定的方式推动进步,虽无终极真理,但前途光明,无产阶级革命则是实现终极目标的道路。韦伯则因资本主义高度发展而忧虑,看到现代性带来的专业化和理性化提升及物质发展,但精神世界被肢解,价值系统崩溃,对资本主义在西方兴起而在非西方发展不起来既自豪又担忧,认为科学不涉及终极关怀,难以解答关于终极意义的问题,因此在晚期转向了追求普遍性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涂尔干有些相似,即认为社会发展的出路在于重塑普遍性、整合性的价值和意识。齐美尔在《货币哲学》中从经济性探讨人类终极价值和意义。人不可能在桥上栖居,“能让我们安然栖居的,只有我们自己的心灵”,齐美尔将文化悲剧下个体的最终出路归结于自己的心灵,寄希望于生命哲学,认为文化悲剧源于主客观文化矛盾,实现突破的希望在于创造性生命本身。韦伯和齐美尔都认为外部世界无法指引个体价值,科学不追求终极真理,因此克服现代化带来的漂浮感、空洞感成为个体问题。这种终极性在科学上难以验证,只能在形式逻辑上进行推演,或者在心理上进行构造和膜拜,这就分别导向了哲学和宗教。
古典四大家似乎都在充当警示者的角色,提醒人们不要被资本主义及其发展出来的金钱主义所奴役。例如马克思对异化劳动讨论,他聚焦于生产领域,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对人类本质属性、人与产品、人与人、人与劳动本身关系的破坏,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体现了对人的深切关怀。同样,齐美尔也表达了对人的关怀,他认为,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文化发生了从古典到现代的深刻变迁,客观文化的过度发达成为了控制人的工具,使得人创造出来的文化产物反而凌驾于自身之上。这种物化的世界导致了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丧失,使得现代人变得感官迟钝、麻木不仁,并在庞大客观文化的压抑下变得千篇一律,成为异化之人。韦伯也从资本主义精神的角度,揭示了理性对人性的束缚。涂尔干也探讨了社会转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集体意识的萎缩以及社会失范的问题。古典四大家都曾聚焦于资本主义发展可能带来的后果,并特别关注这些后果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这也正是他们伟大之处的体现,他们能站在当下看当下、看过去、看将来,仿佛拥有一种超越凡尘的上帝视角,能够深入剖析错综复杂、纷繁迷乱的社会现象,并以此警醒世人,引导我们思考。
三、作息和运动情况
这个月作息和之前一样,每天11点左右睡觉,早上6:30左右起床,但是这个月熬了几次夜。锻炼情况仍然是每天早上坚持锻炼拉伸20分钟,每个周都跟舍友还有同学打一两次球,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四、自我评价
这个月的读书状态比一般,有时会被课程作业和考试干扰,导致阅读量相比上个月有所减少。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上升,文字信息的输入过程变得比以前更加顺畅和容易,但在将所读内容进行理解、归纳以及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输出时,仍然感到颇为吃力。
Posted: 2025-01-16 23:26 | 3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西农四为读书会

Total 0.318327(s) query 4, Time now is:01-19 03:28,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