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
【书单】《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经济与历史支配的类型》《支配社会学》《非正当性的支配》
【作息与运动】在作息方面,本月的作息时间比较规律。由于最近天气寒冷,早晨起床的时间确实比之前稍微晚了一些。中午我会安排大约半小时的午睡时间,晚上十一点睡觉,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在运动方面,本月主要以打羽毛球和跳操这两种运动方式为主。只要天气条件允许,没有刮风也没有下雨,我都会在每天下午4点到5点的时间段,和室友一同前往寨子的操场上进行羽毛球运动。我的室友在羽毛球这项运动上技艺高超,在“小老师”的陪练下,我的球技也有了明显的提升。通过这段时间的锻炼,我深刻体会到了“生命在于运动”这一理念的真谛。以往每年初冬时节,我总是容易感冒生病,但今年由于坚持体育锻炼,我的身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而且几乎不存在手脚冰凉的情况,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读书感受】在这个月里,我阅读了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四部著作。首先,我阅读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这本书虽然内容相对简练,但我发现它为理解韦伯的其他社会学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我将注意力转向了韦伯关于“社会支配”概念的三本核心书籍。通过细致的阅读和分析,我对社会支配的定义、不同类型的支配形式、支配结构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基于这些丰富的知识和见解,我投入了一定的时间,最终写出一篇内容比较详尽的读书报告。
【状态自评】B+
【读书报告】韦伯支配的类型及其演变
——基于《经济与历史支配的类型》《支配社会学》《非正当性的支配》三本书
韦伯在《经济与历史支配的类型》这本书中将支配定义为一群人会服从某些特定的(或所有的)命令的可能性,简单来说,只要存在着一群人服从命令的可能性,就存在着支配。无论是对何种支配的服从,必然包含一定限度的自愿顺从,也就是说服从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因为服从可以获得一定的利益,也可能因为习俗或情感纽带而去服从。
随着时间的推移,基于利害关系的支配很可能会逐渐演变成一种权威性的支配。因此,在这种支配关系逐渐转变为权威性支配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考虑并面对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支配的正当性原则。韦伯将支配的正当性原则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通过制定合理制度来赋予其正当性,只要其按照制度来运作,他的权力就是正当的。第二种是基于人的权威,正当性也可以来源于个人的权威,这种权威可能基于个人的品德、智慧、经验或其它个人特质,使得他人愿意服从。第三种是对卡里斯玛的信仰,也就是信仰某个带来实际启示、或具有天赋资质的人物,把这些人看作救世主或者英雄。在此基础上韦伯归纳了三种支配类型:官僚制支配、传统型支配和卡里斯玛型支配。
在《支配的类型》这本书中,韦伯深入探讨了支配的三种基本类型,他详细分析了这些不同类型的社会支配是如何在实际中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果。韦伯指出,法制型支配依赖于明确的法律和规则,传统型支配则基于长期形成的习俗和惯例,而卡理斯玛支配则源于个人的非凡魅力和权威。在这里,主要探讨一下第三种支配类型——卡理斯玛支配。在卡理斯玛支配类型中,“卡理斯玛”表示某种人格特质,具有这种特质的人被视为“领袖”。而被支配者往往服从具有卡理斯玛特质的领袖。而这种支配类型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其被人民信服也基于他能满足人民的需求,如中国的“君权神授”,一旦君主无法被社会认可并产生灾难,就会影响人们对他的服从。因此,卡理斯玛支配注定要走向日常化和稳定化,或是走向传统化,或是走向官僚化。在中国,卡理斯玛这一概念逐渐走向了传统化和常规化的道路。皇权的建立使得卡理斯玛具有了一种稳定而有序的传承渠道,那就是通过血缘世袭的方式。这种世袭制度确保了卡理斯玛的特质能够一代代传承下去,从而使得统治者能够持续地维系其对社会的统治和影响力。然而,随着卡理斯玛的日常化和制度化,其本身的权威也逐渐受到了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例如,继承人的选择遵循了嫡长子继承制,确保了权力的有序传递。同时,统治者也必须遵守一系列传统约束,这些约束既包括了对祖先和传统的尊重,也包括了对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遵循,从而使得卡理斯玛的行使不仅仅依赖于个人魅力,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制度和传统。《支配社会学》是前一本《经济与历史支配的类型》的细化与补充,深入探讨了法治型支配、传统型支配和卡理斯玛支配在人类历史上所曾出现过的各种具体的变化。本书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官僚制支配(法治型支配)的本质、前提条件及其展开。官僚制支配是法治型支配在官僚制中的施展。在官僚制支配中,官僚制有明确的官职层级,工作运作以办公室的形式开展,职务活动通常都以彻底的专业训练为前提,并且在工作中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此外,在官僚制中,官僚是由上级任命的,而不是由被支配者选举产生的,他们有固定的薪资和老年退休金。官僚制中有一个前提——维持其运作的经常性收入,经常性收入包括从私人利润中得到收入、地租收入以及从租税制中获利。此外,官僚制发展越是完美,就越“非人性化”,爱、憎恨等一切纯个人的感情因素从职务处理中被排除出去,这被资本主义认为是官僚制的美德。但是,官僚制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近代成熟的官僚化,促进了官僚考试制度的发展。如果一个人想当官,就要通过层层考试以获取官位。在韦伯对官僚制的探讨告一段落后,他投入了大量笔墨来分析家父长制及其演变形态。家父长制下,传统不仅限制了被统治者,同样也将统治者束缚在传统的神圣光环之中。随着家族权力的逐渐分散,家父长制演变为“家产制支配”。当统治者与臣属封臣之间的地位关系固化时,便形成了“身份制”团体,进而逐步发展出“封建制”这一统治形态。在官僚制诞生之前,这是最为关键的统治方式。此外,相较于西方,东方的家产制通过俸禄制的官僚体系,确立了一种政治上的臣属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官员构成了一个流动性的身份阶层,韦伯将其命名为“家产官僚制”。然而,这种制度并未演变为具有现代意义的官僚制,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种统治结构未能超越“传统”性,反而在传统的土壤上构建了正当统治的基础。韦伯在论述卡里斯玛支配时强调,当危机出现时,领导者再也不是被任命的官职人员,也不是现今我们所谓的“职业人”,而是肉体与精神皆具特殊的,被认为是“超自然的”禀赋的人。其次,韦伯在阐释这一部分内容时反复提及自己的态度是“价值中立”,在论述官僚制时也没有明显表示出自己的好恶。但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韦伯认为超凡魅力激发了宗教创造力和传统价值观。卡里斯玛支配的形成具备一个特殊的要素,乃是群众的认可与“欢呼赞同”,“人民的声音就是神的声音”,人民的意志是神启的表现。卡里斯玛支配中的“卡里斯玛”资质,是卡里斯玛团体的身份认同,也是支配者所要具备的必要条件。在《非正当性的支配》这本书中,何为“非正当性支配”,这要从韦伯的另一个概念“正当性支配”谈起。作为正当性支配,其实是指统治权的合法化,如皇帝统治大臣。而非正当性支配,则是相对而言,意味着没有正当性权利,也就是完全排除了君主的权力,或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君主的权力,而由其成员在政治上自行建构组织起来的政治团体。换句话说,所谓的非正当性支配,实际上是指下层通过某种手段或策略,成功地夺取了原本属于上层的权力,并且对某个地区或组织产生了实际的控制和影响。这种行为是不被认可和允许的,因为它违背了正常的权力结构和秩序。举个例子来说,这就类似于在一家公司中,总经理通过某些不正当的手段,绕过了董事长的权威,实际上架空了董事长的权力,使得董事长虽然名义上仍然是公司的最高领导者,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和决策权。
此外,韦伯的比较视野在此书中表现得很明显。他先后比较了东方和西方的城市、古代和中世纪的城市、意大利地中海沿海于北欧的城市,最后才得到了一种结论:意大利中世纪的城市才能产生近代资本主义,因为“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当一个佃农踏入城市,他便与地主的依附关系解体,逐渐转变为一个独立且自由的个体,在法律上亦是如此。韦伯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经济原因。城市经济的导向导致资本关系取代了其他形式的关系,最终目标转向了盈利。在这个过程中,人身依附成为一种限制。正是这种特性,促使城市形成了一个契约共同体,孕育出平等、自由、民主的特质。换言之,即自律与自治。基于此,自由和平等的价值观念得以在整个国家范围内推广,经济导向亦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应运而生。可以说,这种国家是城市模式的扩展,而由于国家权力源自人民的授权,国家对城市的统治也获得了合法性。
总的来说,韦伯关于社会支配的理论为读者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思考路径,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权力在社会结构中的运作方式及其影响。
十一月
【书单】《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学术与政治》
《社会科学方法论》
【作息与运动】
在作息方面,本月作息非常规律,依然坚持早7晚11,中午也会午睡40分钟,使下午能有良好的学习状态。
在运动方面,本月主要以爬山和跳操为主。本月初和室友爬了一次天柱山,大环线全程徒步5.5小时。此外,周末爬了两次大蜀山,由于正门在维修,只能走侧门,使得爬大蜀山的时间从平时的半小时变为两小时。通过爬山我体会到了:爬山的意义永远不是登顶,而是体验过程,只有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才能享受沿途不同的风景。
此外,这个月也迎来了读书会的第一次团建活动,我们24级的小伙伴们一起打了羽毛球,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通过共同的运动体验,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体育锻炼,更是一次团队精神的培养,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进了了解,加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读书感受】
读到现在,涂尔干的主要著作读完了,涂尔干的主要思想观点包括社会团结理论、社会分工以及社会唯实论。目前也已经开始看韦伯的书籍了,但是感觉韦伯的书籍理解起来要比涂尔干的困难。因此,我在阅读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时,遇到不明白的内容,我会查阅相关资料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书上的内容。
总而言之,这个月的读书状态有了一定的进步。首先表现在注意力更加集中了;其次,能够及时输出自己的感悟;再次,读书的速度得到了提升。其实,越读就越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无知,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此外,我也改变了以往囫囵团枣毫无思考的读书模式。现在,更加习惯于读书时在旁边准备一个笔记本,及时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状态自评】B
【读书汇报】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涂尔干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将我带入到了一个新的领域——宗教。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宗教类的书籍。宗教在我心中一直都是很神圣的事物,提及宗教,我往往把它同祭祀、礼仪等联系起来,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宗教远不止我心中所想,反而觉得宗教是一种既神圣又有趣的事物。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导言、第一卷先导问题、第二卷基本信仰、第三卷主要仪式态度和结论,涂尔干首先对研究对象下定义,其次批判前人的相关解释,然后描述和分析了研究对象的起源、性质和功能。其中,涂尔干将宗教定义为:一种与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与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与仪轨将所有信奉它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简言之,宗教是一种群体社会行为,它包括指导思想(宗教信仰)、组织结构(宗教组织,如教会)、行为规范(宗教组织内的活动,如祭祀、礼仪)、文化内容(宗教建筑、宗教绘画、宗教音乐)等方面的内容。
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涂尔干对图腾的描述。涂尔干主要描写了图腾制度、图腾信仰及信仰的起源。在大学期间,曾接触过图腾的知识,我的记忆停留在图腾的种类很广泛。看过书后,我才知道图腾有个人图腾和集体图腾之别。个人图腾通常是个体的保护神;而集体图腾通常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共同拥有的图腾,更多表现为集体的归属感。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做自己的祖先或保护神。相信他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在原始人的眼里,图腾实际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在中国,“龙的传人”作为中华民族无比向心力的伟大图腾,让华夏氏族、汉民族与中华民族,始终团结在“龙”的旗帜下,龙图腾是中华民族克服艰难险阻的“保护神”。
无论是什么图腾,它总归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生活,是宗教生活的一部分。涂尔干认为,宗教生活的基本作用在于唤醒人们的集体意识,从而增加社会的活力。其实在现代社会中,“宗教生活”变得日益普遍化,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这种宗教生活的最常见的形态便是“集体的聚会”。包括班级聚会,生日聚会,同事聚会以及其他出于种种理由的各种聚会。事实上都是一些为释放活力和加强凝聚力的狂欢活动,和宗教活动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是宗教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产物,或者说是新的表现形式。现代的演唱会、体育赛事的产生都和“宗教活动”有着某种程度上的联系,是宗教活动在现代生活的延伸。他们身上有着宗教的影子,也能看到宗教功能的延续。我们有理由相信,现代的各种庆祝性的节日最初的原始形态是来自宗教活动。中国的春节、元宵、清明节等,里面有的一些是带有明显的宗教意味的。在经历一段苦闷无聊的工作时间之后,人们需要通过这种庆祝性或者说是仪式性的活动来唤起共同的情感。这种情感也许是民族性的、也许是社会性的,但必须是非个人的,而是集体性的。通过激发集体意识,从而换发社会活力。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全国性甚至是地方性节日都没有的国家会是一副怎样的死气沉沉的样子。现在的节日延续着以前宗教活动所发挥的功能,无论社会怎么变,一些本质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
《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与我之前看的涂尔干的其他作品相比内容比较零散,但是内容上的零散并不影响理解其内容。涂尔干的《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主要探讨职业伦理和公民道德在社会中的作用,深入分析伦理规范在职业团体内部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公民道德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其实,这本书是《社会分工论》的延伸,涂尔干阐述了在社会分工日益分化的情况下,职业伦理是如何促进不同职业群体之间的合作,如何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
职业伦理简单来说就是职业道德,是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我们日常所说的医生要遵守医德,老师要遵守师德,这些都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涂尔干认为职业伦理对个人和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职业伦理使个人更具有责任感,从而在工作中更加认真负责。另一方面,职业伦理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大量职业纷纷涌现,行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因此职业伦理和公民道德的作用愈发突显。有了职业伦理,一个群体就有了规范,也就是行动的方向。因此,当他们做事的时候,就会按照职业规范来要求自己。时间一长,这些职业规范就会内化成个体在职业活动中的行动准则和标准。于是我们发现,这一群体中的个体同质性增强,他们共同遵守该职业领域的行为规范,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友爱,群体的凝聚力不断增强,进而可能促进这一职业的发展和繁荣。当每个职业领域的个体都遵守各自领域的伦理规范,那么不同职业的个体会更加尊重社会利益,有利于减少由于恶性竞争而引发的恶性事件,进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假如没有规范纪律,就不可能有社会功能。否则,便只剩下个体的欲望和需求。个体的欲求是无限的、无法满足的,如果欲求得不到控制,也肯定不能控制个体自身。
公民道德简单来说就是社会中的公民所具备的道德品质,包括公平、尊重、责任等。在任何一个国家,公民道德都是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公民不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那么社会将会乌烟瘴气。因此,公民道德对个人和社会都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公民道德使个人能够约束自我行为,不断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公民道德有利于维护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构建友好型社会。
在国家的体制上,民主制国家中的政府意识的范围越广,这种意识所能影响到的对象就越多,因此,政府与社会各个区域形成的联系的纽带就会越多。同时,在民主制的社会中,国家给公民相对较多的自由和自主,使个体能够意识到他们自身,从而心灵更加开化,因此他们就会对政府意识作出反应。相反,未开化的心灵终会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不会产生任何观念。我们知道,道德标准的形成,既不能靠科学家的研究来确立,也不能靠政治家来确立,这必定是与之有关的群体的任务。而群体中个体的状态和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开化程度与国家的民主程度。越民主的国家,政府意识与个人意识之间就会存在越密切的沟通,个人的权利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个人才有可能得到自由与解放。但是,这种直接民主也存在一些缺陷,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成立一些次级群体,用次级群体的力量影响政治生活。因此,职业群里的作用得到突显。
职业群体既能用群体的规范约束个体的行为,又能使个体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通过参与职业群体活动,个体不仅能够获得经济报酬,还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贡献。同时,职业活动的特殊性直接影响到职业群体中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品格的形成。例如:教师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遵守负责和诚信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总之,职业群体通过其特定的习惯和行动方式,对公民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其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被视为研究资本主义发展史的里程碑之作,本书深入剖析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新教伦理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新教伦理起源于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特别是加尔文主义的影响,它强调个人信仰与道德行为的紧密联系。新教伦理中的核心内容是“天职”观念,即某种由上帝安排的任务。新教伦理认为,每个人在尘世中的职业都是上帝赋予的天职,人们应当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韦伯抛弃了原来天主教那种禁欲主义的修行,而把个人在尘世中完成上帝赋予他的义务当作一种至高无上的天职。新教伦理还强调“禁欲主义”,倡导节制欲望、追求精神富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对资本主义的过度逐利行为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和纠正。
谈到资本主义,我之前把他看作吸人血的恶魔。因为资本主义为了获得剩余价值而剥削底层劳动人民。随着他们的欲求无限扩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权力得不到有效保障。但是,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资本主义也没有想象中的十恶不赦,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人民也并没有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资本主义精神是指努力工作,将工作视为天职的人生态度。资本主义并非是对财富无限制的欲求,而是对财富的合理欲求,甚至对不合理欲求的克制。
因此,资本主义精神强调个人追求经济利益的合理性和正当性,认为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它鼓励人们不断创新,寻求更高效、更优质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此外,资本主义精神倡导市场竞争,认为竞争能够激发人们的潜力和创造力,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分析和阐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是本书的重要议题,首先,新教伦理为资本主义精神提供道德支撑。新教伦理强调勤俭节约、努力工作和创造财富等观念,为资本主义精神提供了道德上的支撑和正当性论证。其次,资本主义精神促进新教伦理的实践。资本主义精神所倡导的追求经济利益、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等观念,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投身于社会实践和商业活动中,从而促进了新教伦理在实践中的落实和发展。最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现代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新教伦理为现代社会提供了道德基础和价值导向,而资本主义精神则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进步。
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个人要提高责任感。在新教伦理中,责任感被视为一种信仰和道德的体现。人们被教导要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仅关乎个人,更会影响到他人和社会。因此,在做出决策和采取行动时,人们需要审慎思考,并考虑到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影响。这种责任感不仅促使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保持谦逊和克制,还激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力量。因此,新教伦理中的责任感观念启发我,要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负责,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时刻保持对社会的关注和关怀。
总之,韦伯的这部伟大著作,激发了学者的广泛讨论,并对科学领域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其著作内涵之丰富,不愧为思想大师!
《学术与政治》
《学术与政治》是由韦伯在慕尼黑为一批青年学子发表了“以学术为业”和“以政治为业”的两篇演讲组成的。一战后,慕尼黑大学的学子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因此,韦伯这两次演讲旨在为学子解答学术与人生道路上的问题。这本书不仅体现了韦伯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政治立场,而且充分展现了韦伯的价值观和人格魅力。
在“以学术为业”这部分内容中,韦伯一方面阐述自己的学术立场,另一方面他基于自己的经历对年轻人特别是打算从事学术道路的年轻人提出了建议。
韦伯认为学术前程操于命运之手,不仅受到客观环境(选拔方式和机遇)的影响,也受到主观条件(具备学者的资格以及是合格的教师)的影响。在这里,我想着重强调一下主观条件,想要从事学术的年轻人,必须要认识到他面前任务的两重性:他不但必须具备学者的资格,还得是一名合格的教师。这两者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因为一个人可以是一名杰出的学者,同时却是一个糟糕透顶的教师。此外,职业上的晋升和机遇有一定的关系,虽然运气不是唯一因素,但它也起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因此可以看出,学术生涯是一场赌博,努力很重要,机遇也很重要。
韦伯也强调热情在学术生涯的重要性。他指出无论什么事情,如果不能让人怀着热情去做,那么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值得做的事情。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无论热情多么高涨,也很难在任何地方做出一项成果来。因此韦伯提出想法=热情+工作。想法就是当你坐在书桌前绞尽脑汁时不期而遇的。也就是说,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要行动起来。单靠祈求和等待,只能一无所获,我们应当采取不同的行动,正确对待无论是为人处世的还是努力工作的要求。
在“以政治为业这部分内容中,韦伯作为一名知识界的领袖,他阐述了什么样的人能够以政治为业,以及强调政治家们要多关注权利背后的责任。
韦伯认为在课堂上,教师要保持警惕,不在讲台上以或明或暗的方式,将自己的政治立场强加给学生。讲台不是煽动家应该待的地方,大街才应该是煽动家应该待的地方。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他应该用自己的知识和眼界去帮助学生,而不是趁机渔利,更不是兜售自己的政治见解,这些都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
此外,韦伯提出,在政治中存在两种原则,分别是“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以“信念伦理”行事的人,他们所求的是某一项理想的绝对胜利,而不去考虑外在的环境、条件或后果。而以“责任伦理”行事的人,他们会考虑后果并担当起责任。虽然韦伯在最后总结要将“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相结合,但是他依然强调责任伦理的重要性。
韦伯还分析了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他主张必须维护学术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样学术研究才能避免受到政治权力的不当影响和干预。韦伯认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学术研究才能真正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潜力。此外,韦伯也提出了关于学术与政治之间平衡的议题,他倡导学术界与政治界之间应该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不仅有助于学术自由的维护,而且能够促进政治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实现学术与政治的良性互动。
《学术与政治》这本书确实能够引发读者深层次的思考,它不仅展示了韦伯这位学者独到的视角和观点,而且通过其深刻的分析能力,为我们揭示了学术领域与政治领域之间错综复杂、相互影响的关系。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它促使我们反思学术研究与政治实践之间的界限,以及两者如何在现实世界中相互作用和影响。
【总结与期望】
总体而言,回顾这个月的时光,无论是身体锻炼还是知识积累,我都有所进步。然而,尽管在数量上有所积累,我发现自己在输出读后感方面还有待提高。很多时候,我能够理解书中的内容,但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时,往往显得不够深入和具体。展望下个月,我希望能够继续保持这种运动和读书的良好状态。在读书方面,我打算更加注重深度阅读,不仅仅是浏览书中的内容,而是要深入思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和感悟。为了提高读后感的输出质量,我计划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记录下自己的灵感和想法,以便在写作时能够更加流畅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加油吧!
十月【书单】
1、《自杀论》
2、《资本论》
3、《社会分工论》
4、《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锻炼与作息】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的锻炼方式为跑步和跳操相结合,以跳操为主,越来越享受大汗淋漓的感觉,晚上睡眠质量也变好了。但是自己在运动方面要求并不严格,运动缺乏计划性。因此,下一步给自己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以跳操为主,跑步为辅,争取下个月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可以减重5斤。
我的作息一直都非常规律,早上七点起床,晚上十一点睡觉。运动使我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提高,希望自己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读书感受】
从暑假松懈的状态一下子拉回到看书学习的状态,我花了一个星期才进入状态。起初看书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像马克思《资本论》这种晦涩难懂的书籍,我感觉好似在啃一块金砖,啃不动还不想放弃。看不懂怎么办?只能标记下来,先继续往后读,读完每天规定的页码后,回过头来上网搜索没有理解的点。渐渐地,我进入了状态,享受看书带给我的内心的平静。每当在大活看到有那么多的同学一起看书,心想自己也不能落下。就这样坚持读了一个月,我看完了四本书,能够了解每本书的主要内容,并且及时总结出自己看书后的感悟。下一个月,我会继续坚持读书,注意力要更加集中,真正把读书当成日常的一部分。
【读书总结】 最近看了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这本书主要探讨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书中“机械团结”、“有机团结”、“集体意识”等概念至今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涂尔干在《社会分工论》中主要建构了两种社会团结的类型,分别是“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一、下面我将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分别阐释“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机械团结是在原始社会中产生的,在这种社会里,集体意识非常强烈,人们之间的同质性很强,个人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和独立性,因此个人的个性和自由得不到发展。同时,在以机械团结为特征的社会里,人们并不是自愿联结在一起的,往往受到一系列规则的束缚,使得人们完全服从于集体。这种社会形态存在于并不发达的社会,类似于传统农业社会。农民自给自足,少有市场贸易,生产工具简单且农作物主要用于家庭消费,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因此,在传统农业社会,社会分工并不发达。
- 有机团结更像现代社会,在以有机团结为特征的社会里,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不同的职业岗位需要具备不同能力的人胜任,因此集体意识弱化,个性发展加强,分工越细致,个性越明显。虽然人们负责不同的分工,但是他们之间相互协调,高度统一。现代社会的分工是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分工,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现代社会中发达的分工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使得擅长的人能够专注于自己擅长的工作,提高了整体的生产效率。
二、下面我将从自己理解的角度阐述劳动分工的作用:
- 首先,劳动分工产生了社会团结。就好比在家庭中,妇女承担着照顾家庭成员和承担家务的角色,而男人则承担着在外赚钱养家的角色,正是因为男女之间的这种分工结构的存在,使得家庭系统得到有序运转,使家庭内部和谐稳定。这种分工不仅限于家庭内部,它在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体现。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劳动分工促进了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经济体系。农民种植粮食,工程师设计和建造基础设施,教师教育下一代,医生和护士提供医疗服务,艺术家和作家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内贡献自己的专长,通过合作和交换,社会得以繁荣和进步。
- 其次,劳动分工还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当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回报时,社会的公平感和满足感就会增强。这种分工还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因为每个人都在做他们最擅长的事情,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
三、看书后的收获:- 看了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我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没有分工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社会分工主要是由于“社会容量”和“社会密度”的增加所导致的人们之间生存竞争不断加剧的结果。随着社会容量的不断增加和社会密度的不断提高,原有的资源和空间愈发匮乏。如果人们依然采用相同的谋生方式,那么人们之间为了争夺资源和空间的竞争会变得愈发激烈。就像原始社会一样,起初社会分工并不发达,但是为了生存,竞争失败的人不得不重新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于是他们创造了更多的职业领域,劳动分工也一步一步地扩大和发展起来。总之,社会分工是社会团结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它不仅存在于家庭中,也体现在职场、社会和全球层面。通过分工合作,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彼此的需求,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繁荣的世界。
【11月份目标】- 1、读书目标:读完5本书
- 2、运动目标:跑步30公里、每天跳操半小时(除特殊时期)、爬天柱山
- 3、作息目标:保持早七点起床,晚十一点睡觉
[ 此贴被王鑫雨在2024-12-25 23:1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