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误)崔晓晓的读书感受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崔晓晓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4
威望: 4 点
金钱: 40 RMB
注册时间:2024-11-27
最后登录:2025-01-15

 (误)崔晓晓的读书感受

一、暑假读书书单
        七月份阅读了《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学术与政治》四本专著并补充阅读了《阿德勒的心理哲学课》,共计五本书。八月份阅读了《共产党宣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三本书,八月下旬接续至今在读《资本论》。
二、读书总结
        在七月份的21天习惯养成中,几乎是保持每周一本名著的速度进行阅读训练。第一周,我沉浸在涂尔干论述分析的不同部落生活中的图腾、仪式的形式、形成原因等等,来了解他的宗教观念,最终得出宗教的形成源于集体生活,宗教力量是社会群体之力。这本书的核心大概是在讲个体只有存在于群体中,才能感受到一种社会意识或者集体意识,集体再借助仪式来表达这种特殊的情感。《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相比较其他书,我觉得还是比较好读的,因为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就能对应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而以宗教为入口来深入认识我们的社会。同时也提供给了我们如何调动集体意识的方法。比如说我热衷于参加各种音乐节,在一种强烈的集体氛围中找寻一种号称“自由”的情感,那么我也好奇为什么许多年轻人高呼着摇滚生生不息,我们永远年轻,然后在强烈的鼓点节拍中一起摇摆,有时候甚至像在进行某种神圣的宗教仪式,与工作场域中的社恐打工人形象背道而驰。在这本书中我或许可以有一些收获,或许是因为音乐和宗教活动同样,都能够给个体带来强烈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链接,这种羁绊可能会与现实生活中自己经历的一切都有所不同,就好像是提供了一个曼妙的茧房,在这个茧房里的所有活动都可以让人激发热情,凭借着集体主义同冰冷的个人主义作斗争,让人觉得很安心。这个安心可以用归属感来形容,宗教给予信仰宗教者一个归属地,音乐节给信仰音乐带来快乐的爱好者一个归属地,也正是因为个体事实上需要归属地,人人都需要归属地,宗教和音乐的存在才弥足重要。
        后面我又阅读了《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认识到提出契约的建立必然需要某种保护的机制,否则一开始契约并不可能建立,因而从逻辑上,契约建立社会是不可能的,相反,应当是先有社会再出现契约。契约的建立并非是先验的,而是有一定的保护约束机制,即是道德,这种道德来自于集体凌驾于个人之上的集体权力。因此,涂尔干提出了既不同于个人权利让渡,也不同于国家权威干预的社会道德模式,是以职业群体为政治单位,成为规则与国家管理的中介机制。
        第三周,读了一本页数不多的小书《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但全书都是干货,概念叠加概念,范畴规定范畴,很多段落虽然必须边看边想、反复阅读才能看懂,但韦伯真的是像序言中说的那样“想要尽可能以人话在讲理论”,他从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即对社会学定义的分析——意向、理解、逻辑、范畴等开始搭建整个社会学大厦,再从分析社会行为到分析社会关系,扩展到社会秩序、斗争、共同体、团体、权力、统治等领域,厘清了社会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研究中需要运用到的基本概念。这本书是入门社会学绕不开的一本书,完全可以当作社会学名词的词典常备常读。
        如果说《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中韦伯是一个思想逻辑清晰、直言不讳的百科全书式学术形象,那么在《学术与政治》中则会更能发现他本人生活的立体形象。在《学术与政治》中,除了看到韦伯在学术政治方面的不断完善,对学术界的批评、对政治的抨击,也可以看到韦伯家庭、爱人、妻子等维度的社会关系情况,可以在社会关系网络中更加了解这位伟大的人物,因为书中不乏韦伯与其好友、家人谈论某一学术话题、政治话题的补充描述。令我反思比较多的是韦伯说大体上我们现今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上努力的成果,将会嘉惠未来的子孙,而非活着的这一代。如果我们的工作能有而且将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也只能企求于造福给未来,也就是说我们的继承者。这和当代年轻人生育意愿低下从而形成躺平文化的一个内在逻辑是相扣合的,因为大多数年轻人在越来越强的社会压力中越发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更加趋向于丧失造福后代思想,而更注重现世享乐的落实贯彻,比如他们提出“没有后代我享福”。然而这么新潮的具有时代特点的发言在近百年前就已经被提出,实在是具有长远的预设眼光。
        八月份的几本书都是在逐渐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运行规律和阶级斗争,同时马克思又不断验证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斗争的过程,阶级斗争是推翻社会前进的动力,所以应当是通过革命的手段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个逻辑是马克思思想和理论的一个主线。但其实马克思并不是一个先知先觉的圣人,他从小面对的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在那个时代的唯心主义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他没有选择随波逐流,而是发现资本主义的弊端和劳动群众渴求解放的呼声,不断探索社会真理,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才是真正难能可贵且吸引着我不断深入阅读他的文字的理由。
        总的来说暑期两个月的阅读,不断地在围绕着“阅读——联想——再阅读”的主题进行,当然再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把自己的联想推翻,但也正是因为这样,阅读的趣味性与读书的内驱力也更强。
三、暑假作息和锻炼情况
        暑假的作息因为有了阅读这一主线的加入,的确更加规律,因为每天读一些书肯定会有一定的收获,就减少了个人许多的年轻虚无主义想法,使得自身因为内满足而更加能够把控自己的情绪与认知,生活的幸福感会更足。锻炼方面主要是日常瑜伽,有空爬山、旅行的节奏,在探险游戏、挑战游戏中强健体魄。
四、训练体验、感受
        训练感受主要是,因为阅读时会在手边放一个本子,写写画画思维导图、逻辑观点,所以逻辑思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 此贴被崔晓晓在2025-01-15 11:21重新编辑 ]
Posted: 2025-01-15 11:03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247337(s) query 3, Time now is:01-19 03:33,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