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童钰婷读书报告(更新至2025年1月)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童钰婷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5
威望: 5 点
金钱: 50 RMB
注册时间:2024-11-27
最后登录:2025-01-08

 童钰婷读书报告(更新至2025年1月)

2024.09.09
【书单】
《自杀论》《社会分工论》《道德教育》《乱伦禁忌及其起源》

【总结】
    涂尔干关注实然问题,他总是在思考现代社会个体个性不断发展、利益冲突下,如何稳定社会秩序,道德如何重建,社会如何成为可能。
    涂尔干认为人类只依赖三种环境,分别是有机体、外部世界和社会。他认为如果所有事实不能在物质构成的过程中得到解释,那么他就应该在社会环境的各种特征里得到解释。他强调社会学研究个人心理是一种还原论,这应该交给心理学去研究,社会学研究的应该是社会层面的事物,即社会事实。
    涂尔干是坚定的社会唯实论者,他在书籍中多次论述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尽管社会离不开个人,但是与其说个人是社会的创造者,不如说个人是社会的产物”,人之所以是人,只因为他生活在社会之中,虽然社会是由个体结合而成的,但是社会是一个独立于个体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在物质社会不断发展下,社会逐渐扩大,环节社会的各个壁垒被打破了,社会无法再像从前一样依靠各种集体认可的遗传性来让众人服从,从传统中获得的力量逐渐无法阻止个人的自由变化和发展,习俗的权威渐渐衰落,我们创造理想的力量弱化了,集体意识很难牢牢控制住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个人的发展似乎不再受到任何制约,这很有可能导致社会失落。
    如果说机械社会的精神基础是集体意识,那么有机社会的物质基础就是分工。社会密度与社会容量的变化是分工发展的必要原因,集体意识、遗传性等是次要影响因素,次要因素并不必然促进分工它们也有可能妨碍甚至阻止分工的发展。虽然反常的社会分工无法避免,但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社会互动率提高,个人精进自己的专业以提高生存竞争力,人与人的相互依赖性增加,更加先进的分工形式可以为在社会组织的复杂结构中为个人找到合适位置,合理的社会分工可以使社会的个人不被落下,使一个复杂的社会有了稳定的秩序。
    涂尔干认为社会最重要的就是道德秩序,道德良知是社会的产物,并反映着社会,社会道德有助于建立社会秩序和维持社会稳定。他尤其重视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认为在小学阶段就要为儿童打好道德的基础。关于怎样培育儿童的道德,涂尔干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在家庭之中,儿童无法发展个性,而学校可以使儿童摆脱这种依赖性,所以社会需要将儿童的道德教育置于学校之中,在学校之中运用奖惩、更替教师、教授合理学科知识来深化儿童道德要素的发展。在《教育与社会学》中,涂尔干还强调教育是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对个人施加的影响主要通过教育来实现,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社会朝着更加理性的方向不断发展,不再阻碍个人的变化与发展,而个人的自由本身也是道德塑造下的结果,是规范下的自由。总的来说,涂尔干不断论述分工、道德等的重要性,主要目的就是重新拾起公众对于集体的信服,重建社会秩序。
    涂尔干在论述社会事实时总是洞察事物本身,他认为对于大众化的通俗解释不应该照单全收,通俗解释往往会包含时代或群体的偏好,只有抽丝剥茧研究观念、现象本身去寻找原因、结果、影响因素、功能等,才能够有最贴近时代、社会本身的解释。涂尔干对于外婚制形成的追根溯源,从图腾到氏族到对血的神圣崇拜与恐惧,禁忌的情感扩散到氏族女性层层递进,就能够体现出来。他还强调我们不能根据文明的状况、尤其是经济文明的状况来判断社会的等级地位,并且任何对于特定环境的超越都是有害且不充分的。研究事物一定要联系它产生存在持续的时代背景,不能用我们当下的观念来贸然地评价过去时代的产物。

【感受】
    相较于最开始来到学校已经有了进步,无论是生活还是阅读都有了规律。越来越能够“坐的住”,读书速度有所提升,读书状态也有所提升。一开始会畏难阅读的也比较慢,现在每天更多的是读完多少页的成就感。我逐渐明白为什么要去读原著。很多时候看到教材上的句子,总是不太理解何以得出,只是机械地背诵记忆。但是在原著之中,这样结论性语句和总结性概念往往是作者扎根事实、环环相扣地论述而得出的,在这个过程中跟着作者的逻辑思维走也更能够体会他们的观点和立场。
    茶余饭后也会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其实有时候交流不出来什么结果,但是交流思想的过程也是让人感到愉悦的,因为大家都在一起进步,大家也会互相监督读书的进度。

慢/卡住/难为/放过
在读书训练中得出的适用于我自己的经验:
首先,我一开始的笔记大多都是誊抄大量原话,现在更多的是记录总结性和有逻辑性的话语。阅读时的灵感要及时记录下来,整本书籍阅读完成后也要有个小结,这样更加方便后续回头查找,不断的总结也更能够锻炼输出。以后看到这些小结可能会有更多的想法,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
其次,阅读最好还是要按照作者写作时间背景相近的书籍进行阅读,一位作家前后的思想可能会有一点不一样,顺着背景阅读才能对于个人思想的变化有更清楚的认识。
[ 此贴被童钰婷在2025-01-08 11:19重新编辑 ]
Posted: 2025-01-08 10:32 | [楼 主]
童钰婷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5
威望: 5 点
金钱: 50 RMB
注册时间:2024-11-27
最后登录:2025-01-08

 

2024.10.13
【书单】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总结】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涂尔干认为初创一门科学时可以参照已经形成的科学(已经形成的科学是既有经验的丰富宝库),所以他一定程度上参照了生物学。
    涂尔干认为一门科学只有在拥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时才有理由独立存在,为了将社会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涂尔干提出社会学所研究的独特事物就是社会事实。社会事实作为拥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物,与社会事实在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是不同的。社会事实的本性与固有特征蕴含其中,而社会学要通过观察等才能正确的了解,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社会事实,所以涂尔干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能够直接观察到的社会现象来对社会事实进行理解。事物的外在特征是我们最方便获得的第一手材料,这是研究社会事实的着手点。
    社会学学科需要一套自己的研究方法,据此涂尔干给出了几条准则,我最在意的是第二条。对于人文科学来说,如何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是非常重要的。涂尔干认为需要将现象的现存条件与过去存在的条件相比较,看这个条件是否延续至今。正常现象首先是普遍的,其次是有效的,所谓超越正常现象是一个理论问题,正常类型很难实现,对于它的改进在客观上来说不一定是好的,并且想要超越首先要定义,这就又回到了最开始的问题。
    还有一点就是观察社会事实首先要明确社会事实的概念,一词多义的定义要采取适应于研究背景的解释。想要抓住社会事实的定义,就要先抓住能够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外在特点,事物的外在特征是研究社会事实的着手点,这是我们研究社会事实的线索。
《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经济生活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膨胀,从次等功能越过军事、宗教等成为首要功能,而个体欲求更是无限、无法满足的,这使欧洲社会遭遇危机,所以需要通过某种手段来控制。道德的任务就是保证人类的秩序状态与和平状态,商业职业下产生的公意无法有效保障个体之间的频繁联系,也无法对个体行动实行充分的控制,公意缺乏稳定性与权威性,个体生活在道德真空之中,所以我们需要确立职业伦理来规定经济生活,规定个人的权利与义务。
    如果职业群体没有道德伦理,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起冲突时,个体会完全关注自身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甚至损害集体利益,个体会迷失,工商业发生危机、社会的秩序和平和不复存在。经济功能地位提高,职位的功能逐步专业化,每个人的活动领域也会更加局限于其相应的职能,所以我们要重视以职业为代表的大部分生活。涂尔干考究了罗马时期和中世纪的法团,两段历史中的法团都具有创造道德环境的功能,个体在集体之下安居乐业,通过救济、集体生活、规定相互义务等使个体依附于所属群体,个体利益依附于所属群体利益,让个体具有强烈的整体感,道德规范的基础由此成形。
    公民道德所规定的主要义务,显然就是公民对国家应该履行的义务,反过来说,还有国家对个体负有的义务。国家在创造、组织和实现个人的自然权利,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生活在社会之中,人与国家一荣俱荣。群体道德力要比其他各个部分的道德力大得多,人们会希望国家更好发展而自觉遵守国家所制定的规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些规范是强制的,是抑制人们天性的,但是人们也会自觉遵守以期待共同向好发展。
    涂尔干认为民主制才是现阶段最适合国家发展的体制,民主的真正性质应该是政府意识的范围非常大并且政府意识与众多个人意识存在非常密切的沟通,民主是社会发展的程度越来越深的一种形式。在公共事务中思考、反思和批判精神越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就越民主。民主是具有反思基础的体系,民主会使公民更有理智。涂尔干认为国家这种最弱的集体力不可能被民族这种最强的集体力所接纳。当国家与个人非常接近时国家会在个人的支配下败落并为个体左右。所以需要设置代理机构来使国家依赖于自身,使其更有能力获得自主性(我们需要次级群体来让国家摆脱个人而又令国家和个人连接起来)。涂尔干认为只有地方群体和职业群体可以做到,并且职业群体更加适用于当前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向,因为人口流动性已经越来越大,地方群体的纽带是外在的,很容易断裂;而职业个人会奉献一生,所以职业群体比地方群体更长久。随着劳动分工的发展,职业生活越来越重要了,如果以法团为基础组织起来,由于决策与职业利益有关,所以职业群体会让最有能力的成员作为代表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应该期待职业群体成为我们未来的政治代表制度和社会组织的基础。
涂尔干继续论述了个人道德规范,保护人的生命(《自杀论》)以及保护人的财产。对财产权的论述是依靠对土地财产(具有神圣性质)的占有展开,涂尔干分析反思了几位先贤对于财产的定义进而提出财产的起源是以某些宗教信仰的本性为基础的(宣布某物是塔布与占有改物没有什么区别,塔布最终变成了占有的标志-塔布与财产之间确切的关系),财产从集体的形式变成了个体的形式,是因为储存在物中的神圣性传递给了人。获得财产主要依靠继承和交换,所以围绕交换,他还讨论了契约发展的几个阶段以及我们最终想要达到的公平契约。在分析公平契约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涂尔干对于“公平”的“理想”以及他所拥有的“仁爱”的情怀,他认为基于公意的同情应该是平等的,道德的平等应该高于一切(将这种道德平等凌驾于事物所固有的物质不平等之上)

【感受】
    开学后会总是会有一些事情,无法像暑期那样每天都全身心投入读书。有课时,会在下课后去图书馆;没课时,会坚持早八晚十到读书会。由于已经阅读了一些,所以现在在阅读时理解得更快并且速度有提升,偶尔也会有关于现实生活的小思考。
    但是本月的确读书时间相较于暑假有缩减,比较碎片,阅读书目也没有达标,需要反省,下个月要更集中地进行阅读。
Posted: 2025-01-08 11:15 | 1 楼
童钰婷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5
威望: 5 点
金钱: 50 RMB
注册时间:2024-11-27
最后登录:2025-01-08

 

2024.11.24
【书单】
《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心灵、自我与社会》《支配的类型》
《支配社会学》(在读)

【总结】
    米德认为如果不在社会环境内,心灵无法得到表现,或者说心灵根本就无法存在,从社会自我理论为出发点,认为心灵以社会过程为前提并且是社会过程的产物,他认为这种观点的优势在于使我们能够详细地说明心灵的发生与发展。
    人类心灵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具有理解和运用象征符号的能力,我们可以将符号分离出来,可以使人们掌握已知特征,并把他们从与对象的关系中分离出来,并因而把他们与反应的关系中分离出来,使关系清晰的呈现出来。根据符号辨认某种痕迹,从而使群体中的不同成员,尤其是个体本身以后能够利用它,这是人类智能特有的事情,符号代表的是经验中的已知部分,“由此及彼”。
    个体影响、改变世界时自己往往并没有意识到这个过程。我们的环境在某种意义上作为假设而存在,这些假设得到行动、实验的支持。有机体从科学地说明世界的观点出发,我们有可能超出不同有机体的这些环境并把它们互相联系起来,从而去选择和组织环境。在那里我们从环境和有机体本身的关系出发来研究环境,并且先说明环境,然后把它们与有机体联系起来。但是就环境对有机体存在而言,它们是以这种被选择的特性而存在的,是由可能的反应构成的。也就是说共同体本身借助于对环境的感受性而创造了它的环境,人类可以自己决定生活条件。
    戈夫曼认为场景、事件塑造了自我,即自我是一张张面具,作为一个被表演出来的角色,关键问题在于被人怀疑还是被人信任。个人的身体是一个挂衣架,在不同场景下穿上不同的戏服以使人相信他的表演。角色需要各种各样的配饰、舞台等来配合做出一场演出,扮演角色的个体也会不断学习,通过想象来修正自己的行为。日常所说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但是戈夫曼认为并非整个世界都是一个大舞台,只是有多少交往的社会群体就有多少需要扮演的角色,想要具体指出在哪些方面不是舞台很难。表演者往往也会被他自己的行为所欺骗,他在表演时会相信,他所造成的现实印象就是唯一的现实,表演者成为他自己的观众,在同一表演中,他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每个个体眼中的社会\环境都是自己主观塑造的社会\环境)。米德认为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主我主导当下,客我反思内省,有时间先后;戈夫曼认为在同一表演中,表演者成为他自己的观众,行动和观察是同时发生的。
    韦伯在《支配的类型》中主要是以正当性信念为基础,由于正当性基础的不同,连带地也导致了不同的服从形态、不同的行政系统,以及不同的支配形式分类。因此,韦伯以正当性的类型来适当地分为不同的支配形式分类,分别是法制型、传统型和卡里斯玛型,然后对这几个分类进行更细致的阐述。
    韦伯的利益团体代理人的代表制和涂尔干在《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中所提及的职业群体成为我们未来的政治代表制度和社会组织的基础之间的差异。
    涂尔干认为我们需要设置代理机构来使国家摆脱个人而又令国家和个人连接起来,职业群体更加适用于当前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向。随着劳动分工的发展,有机团结下各个职业团体息息相关,代表得到了选举人的托举,充分地传达观点。代表不可能掌握有足够的事实去解决他眼前不计其数的问题,所以需要以职业团体为基础组织起来,由于决策与职业利益有关,所以职业群体会让最有能力的成员作为代表来解决问题。韦伯认为职业身份代表议会是代表阶级利益的强力政党发展之后的产物,理论上一职业身份参与可以淡化金钱在选举中所占的角色,但是实际上更有可能会产生多数对少数的对抗,投票的投机倒把行为,忽视因经济地位而拥有势力的阶级。

【感受】
原著的魅力/独立思考的路径/思维
Posted: 2025-01-08 11:16 | 2 楼
童钰婷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5
威望: 5 点
金钱: 50 RMB
注册时间:2024-11-27
最后登录:2025-01-08

 

2025.01.05
【书单】
《支配社会学》《社会科学方法论》《文化的解释》

【总结】
    (社会学理论和概念)社会科学的考察一般都逃不过对于理论和概念的陈述。韦伯认为理论对于社会科学认识的意义就是构思一个通过思想上提高现实的某些要素而使社会科学获得自在乌托邦的性质。社会学概念就是一种纯粹理想典型,基于现实形成概念,将概念作为一种手段来达成认识社会的目的。但是事实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越多,概念越难以把握,意义的不断更新也不可避免,概念集群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很难囊括所有(概念不只是光依靠几行字就可以传递出它本身所蕴含的价值、意义)。但是概念作为一种比较和衡量现实的辅助手段对于研究和描述仍然有着有不可磨灭的重要性。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会有纯粹理念的问题,比如物理的0摩擦系数其实也只是一种理想模型,不可能达成,但是没有人可以对纯粹理念做出绝对的评价,所以大家只能通过价值来把握一个概念的重量。社会科学工作的结果就是不断改造概念(把握现实)的过程。
    社会科学的工作始终是根据价值理念认识具体事实检验现实材料。韦伯在《支配社会学》一开始就以一整章的篇幅来讲述官僚制的起源,本质与发展;整本书来看就是以理想支配类型和官僚制为基础,检验过去历史存在的事实支配类型来搭建出他的官僚化结构以及检验其合理性最后指向、任何历史支配类型最后都不无可避免地与官僚化结合甚至直接走向官僚制,认证了官僚制的确是最理想、最科学的支配类型。
    任何学术作品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主观性,韦伯在《方法论》中道历史事实的科学讨论和评价的理想思考是不能混淆的,韦伯运用“理想类型”的方法和“理性”概念,并基于历史统治类型的科学讨论和理想思考搭建出官僚制,以主观选定的理想类型为研究框架对社会现象进行诠释。(但是也正如韦伯所言,文化意义也是不断更新进步的,这么多年以来,很多社会概念早已深入社会,科层制也有着不同的发展,也可以基于现实材料发展更新其内涵。)也是在《支配社会学》最后韦伯提到市民民主和资本主义下的教权制与教派,由纯粹宗教喜好所组成的教派与内外有别的教权制之间的差异就在于权力的进入。
    《文化的解释》,格尔茨在第五章中对克劳德·莱维—斯特劳斯的著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论。对比两人的观点和理论方法,揭示了人类学研究中的不同视角和方法论差异。格尔茨注重通过“深描”的方法来揭示文化的独特性和复杂性,而莱维—斯特劳斯则更加注重通过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来揭示文化的普遍性和规律性,反映了人类学研究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正如韦伯对于社会科学普遍规律的反对,文化并不是一种普遍的结构模式,对于格尔茨深描的更多理解,也更能够体会到他受到的韦伯的影响,格尔茨认为文化是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就像韦伯在《方法论》中反复提到的要重视对于人的行为和文化意义的认识与理解(每一门关于精神联系和社会联系的科学都是人的行为的科学。在这一场合中,任何一种精神思维活动和任何一种心理习性都包括在这一概念之中。科学要“理解”这种行为,并借此说明性地解释它的过程)。

【感受】
    中旬的阅读质量不太好,由于课程结课的其他阅读任务插入了《支配社会学》的阅读,打断了阅读思维和对经典的思考,发现集中阅读会比碎片化阅读的效果更好。
    我认为通过这一个学期的训练,阅读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从一开始的畏难逃避到迎难而上,从坐得住到读得进。相较于刚接触经典书籍,现在更多了几分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在书中有所收获,晦涩的文字不再让我觉得头疼,渴望拨开迷雾去理解作者的思想。作者总是持有自己独树一帜的观点,我总是感叹于他们在那个时候就发现或预测到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和室友读同一本经典或同一位名家的时候,会就某一个话题交流讨论,有时候就某些话题可以聊到深夜,这种思维的碰撞给我带来特别大的满足感。
    通过这几个月的阅读,我想经典书籍的魅力就在于它总是包容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它并不强求读者与作者的想法一致,它作为客观的发人深思的读物,总是静立,等待读者发现它、阅读它、感受它,从而引发读者对于书籍和生活的思考,在经典中与他们对话总是能够打开新窗户,让我以新的视角观自己、看世界。
Posted: 2025-01-08 11:19 | 3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西农四为读书会

Total 0.279730(s) query 4, Time now is:01-22 12:53,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