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杨10年4月代读书汇报&一次风波 本文分两个部分: ①代读书汇报。个人读书通常阅读电子书和实体书,所以读书笔记分为电子档和手写体。这次所发,是部分电子档(因为考研的原因,手写体无时间打印)。相对,电子档格式相对规范,此次发上;手写体包含读书感悟和隽语,暂时不发,以后补上。 ②一次小风波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一、代读书汇报: 书单: a'为篇论文而读(附论文): 福柯:《性史》; 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 李银河、王小波:《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 李玉玲:《同性恋合理性研究》;
b'计划书目(附简介):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和世界》; 摩罗:《中国站起来》; 涂尔干:《自杀论》;
【附:简介—— 韩毓海《五百年……》:作者说,本书是以国家能力为线索的思考。实际上,我的解读是,作者用的是经济学分析,详述一个民族的崩溃,是“没有形成的信用体系的破产”,具体说是“没有储备的银本位体系的建立”到“没有可能的金本位体系”转换过程的失败,以及这种失败的后果。我觉得它偏向于经济力量而非国家力量。 摩罗《中国站起来》:是中国文化人国家实力提升后在国家文化心理寻求自尊、自信、自强的诉求。 涂尔干《自杀论》:只有我们弄清他们为什么寻求自杀以后,我们才可能像詹姆士和康德那样谴责它;也才可能像叔本华和休谟那样维护它。彼时,精神病理学尚未问世,弗洛伊德尚未取得突破。所以,涂尔干的旨趣,是运用数据、前人累积的知识和个人独特的方法,对原有关于自杀的观点加以系统、严厉而又无情地批判。是社会学基本研究原理在实践中的运用。是通过社会结构及其扩散功能解释表面上与他人无关的社会现象(自杀)。重于破而不重于立,对自杀的个人及非社会因素未涉及。仅探讨其根源。
【附:论文—— 婚姻家庭生活中同性恋现象的文化社会学解读
一、关键词:
同性恋现象、同性恋者的家庭生活、文化社会学层次的解读。
二、摘要:
同性恋作为一种事实由来已久,其获得社会认同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最初并不是一个“问题”。同性恋者处于地下状态,不被主流文化认同。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产生冲突,多以同性恋者被“流放”和被“乱石砸死”而告终。2、20世纪初以来尤其是20世纪中期“3M运动”以来,同性恋者标榜个性解放和自由人权,同性恋者“出柜”,逐渐在法律、习俗和文化上获得认同。3、同性结婚,作为一系列问题的归宿和最终突破口,无论是从宏观还是个体,都将产生无数争论和问题。本文顺着历史中同性恋从幕后走向前台、从阴影走向阳光的过程,沿着这条“合法化”之路,做文化社会学的解读。
三、正文:
1、“同性恋”的定义:
同性恋是指一个人在性爱、心理、情感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无论这样的兴趣是否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那些与同性产生爱情、性欲或恋慕的人被称为同性恋者。同性恋经历了由“犯罪”到“宽容"的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2、同性恋相关词:
①耽美: 最早出现在日本文学中,最初本意是“反发暴露人性的丑恶面为主的自然主义,并想找出官能美、陶醉其中追求文学的意义”, 为“唯美、浪漫”之意。详细解释是“包含一切美丽事物,能让 人触动的,最无暇的美”。后来这个词被日本的漫画界用于BL(boy's love)漫画上、结果 引申为代指一切美形的男性,以及男性与男性之间不涉及繁殖的恋爱感情,最后更发展为男同性恋漫画的代称之一。
②腐女: 腐女是“腐女子”的简称,“腐”在日文有无可救药的意思,是有自嘲意味的自称。腐女或腐女子主要是指喜欢BL,也就是幻 想中男男爱情的女性。也有把“腐女”当作那些致力于同人志创作的深度“宅女”。
③Gay: 男同性恋者,此外,这个字也被用来形容所有的同性恋团体。
④哥哥(葛格):男同志族群中,具有男子阳刚气概者;弟弟(底迪):男同志族群中,气质,心理,行为,装扮都认同男性,却兼具阴 柔特质者。
⑤同志:1991年香港人林奕华首先使用,成为同性恋者的代称。
⑥彩虹旗:同志平权运动使用的象徵标志。
⑦Lesbian(蕾丝边):女同性恋者。
⑧玻璃:同性恋者的代称。
⑨Homosexual(同性恋):早期性医学为同性恋所下的「病理性定 义」,但1975年4月9日,美国精神病学会正式将“同性恋”自“精神疾病”项目中删除。
⑩Straight(直人):指异性恋或非同性恋者。在英国常用bent(弯曲 的)作为同志的代称,straight便相对用来指异性恋。
其他:
直同志,Queer(酷儿),In the Closet(在衣柜里)、(Come out of the closet)“出柜”,公司,婆(Femme),Uncle(是女同志用来尊称长辈 的称谓),欧蕾(O-Le)(年过30岁的女同志,T吧(女同志酒吧), Bisexual(双性恋),CC(气质、行、,装扮女性化的同志),Couple(同志伴侣),B.F.(Boy Friend,男同志称自己的情人为B.F.);等等。
3、同性恋者的社会地位变迁[1]:
如上所述,在数千年的人类历史上,依据法律、宗教、医学和社会风俗,人们对同性恋者的认同感经历了三次变化: ①由宗教意义上的罪人和法律上的罪犯改变为病人,这个人道主义的转变,意味着他们从被诅咒和镇压的对象,变成为需要帮助和理解的对象。
②由以同性恋为身体或心灵上的病态,转变为认为它不是疾病,而是一种异于常人的、违反社会行为规范的个人倾向。这种认知变化将同性恋者从神经病和精神病的范畴解放出来。
③由于同性恋解放运动的影响,同性恋者在许多国家获得了合法地位[2],人们对同性恋的态度又发生了第三个转变,变得更加宽容,认为它不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 具体来说:
基督教文化对同性恋严厉制裁,以《圣经》训诫为依据,认为“与其谋杀、巫术同罪,应当被处死”。在以色列土著民族中,同性恋者一旦被发现,也是要被判处死刑。在后来镇压同性恋的法律中,同性恋并不是被视为刑事犯罪,而一直被当作一种“违反人的天性的罪行”。
在英美,从1533年亨利八世制定对鸡奸罪判死刑的法律,到1553年,玛丽亚保留这一法律;从1562年伊丽莎白仍旧沿用这条法律,到1869年美国北卡罗莱那州对鸡奸罪的处罚仍是死刑,再到1969年,该州将鸡奸罪的死刑取消,改判60年徒刑。同性恋者争取合法化的历程不可谓不艰辛。 在秘鲁,发现了同性恋行为后,当事人会被处以绞刑,在赴刑场前还要游街示众,最后将他所有的衣服一起烧掉,象征“彻底毁灭他这个人”。 在墨西哥一些边远省份曾一度容忍鸡奸行为,认为神也作过这样的事。可后来又不允许了,一度也要判处死刑。 在尼加拉瓜,对同性恋者曾经规定要用石头打死。玛雅民族也有严格的法律禁止同性恋行为。 当然。并不是世上所有的民族都制裁同性恋行为,在那同性恋成为民族风俗的地方,它当然不受惩罚,有时甚至是人们渴望得到的一种地位。还有一些民族,因为没有注意到这种少数人的行为,而并不对它加以处罚,例如东非的游牧民族玛赛就不处罚鸡奸行为。斯堪的那维亚国古代法也忽略了同性恋。在日本,直到1868年以前,一直没有关于同性恋的法律,习俗并且认为男人爱男人比男人爱女人更值得敬佩。 当然,最具特色的还是古希腊。它的法律不仅允许同性恋行为,而且同性恋在社会上被视为爱情的最纯洁的形式,是人与人之间特别是成人与少年之间关系的最佳形式,是走向道德之路,是反对暴君的武器,是公民自由的卫士,是民族伟大与光荣的源泉。 中国法律却一直没有对同性恋行为有过过于严厉的制裁。我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着同性恋现象。袁牧《子不语》记载过胡天保所作“兔儿神”的传说:“冥官俱笑我,揶揄我,无怒我者;今阴官封我为兔儿神,专司人间男悦男之事,可为我立庙招香火。”可见,中国古代对于同性恋的态度不是责罚,而只是揶揄而已。
而在现当代: 1951年,美国洛杉矶成立第一个同性恋组织,这个组织成员身份是秘密的,有严密的科层制,内设中央集权的领导体系,组织的目标是“联合孤立的同性恋者,教育同性恋者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受压迫的少数派,领导他们为自己的解放而斗争。”这个组织在麦卡锡时代大受迫害,后期转向保守。
1969年,一个更加富于战斗性的组织“同性恋者解放战线”宣告成立。
大规模同性恋解放运动是以1969年6月29日发生在格林威治村石墙旅馆中的警察与同性恋者的冲突为标志,冲突带来大游,最多参与人数曾达到400万。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各国关于同性恋的法律开始明显放宽。同性恋在法律上逐渐取得合法地位,并由一种非主流的“亚文化”成长为独立的个性文化。在社会风俗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同性恋这种现象和事实。
4、文化作品和社会学家对同性恋现象的解读:
先举几个文化作品中“不伦之恋”的例子:
① 《红楼梦》中的同性恋事件:
第9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第47回“呆霸王调情遭苦打,冷郎君惧祸走他乡”等。薛蟠的同性恋是比较明显的,第9回中写道:“原来薛蟠自来王夫人处住后,便知有一家学,学中广有青年子弟,不免偶动了龙阳之兴,因此也假来上学读书⋯⋯只图结交些契弟。谁想这学内就有好几个小学生,图了薛蟠的银钱吃穿,被他哄上手的,也不消多记。”这里的“龙阳之兴”[3]、“契弟”、“哄上手”的意思是非常清楚的,表明了薛蟠有同性恋的癖好,在学堂里结识了一些同性恋者,还发生了某种关系。
第47回薛蟠患了单相思,不过他爱的是素有“冷面郎君”之称的柳湘莲,没有得手,还饱吃了一顿拳脚。曹雪芹出于刻画人物形象的需要,尽力把薛蟠这个不学无术的富家公子的同性恋写得清楚明白,让人感到恶心。至于贾宝玉,作者则写得较为隐晦。 事实上,贾宝玉和秦钟、蒋玉菡、柳湘莲之间也有同性恋倾向。第28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中写道:“宝玉见他(蒋玉菡)妩媚温柔,心中十分留恋,便紧紧的搭着他的手。”其后贾宝玉赠玉扇坠给蒋玉菡,蒋回赠茜香汗巾。第33 回,贾宝玉遭父亲的毒打,原因之一就是“在外流荡优伶(指蒋玉菡) ,表赠私物。”第66 回中写道:“(柳湘莲)次日又来见宝玉,二人相会,如鱼得水。”——后四个字,耐人寻味。
② 影片《霸王别姬》:
张老太监的恋童癖,将孩童时代的程蝶衣骗入房间行不轨之事;剧中程蝶衣(张国荣饰)在京剧中扮演虞姬,对扮演西楚霸王的段小楼(张丰毅饰)用情日深,终至于为段小楼的婚事“吃醋”,乃至与袁世卿(葛优饰)发生“一夜情”。
③影片《断背山》:
杰克·特维斯特(杰克·吉伦希尔饰)与恩尼斯·德尔玛(希斯·莱吉饰)的生死之恋。
④美剧《六人行》(又名《老友记》):
苏珊(女)和卡罗(女)合法结婚。
——一方面,这些文化作品标志文化对于同性恋的现象已经逐渐接受,并可以在层次地刻画其中角色的心理细节,显示了文学界对同性恋文化的把握已经很到位。
——另一方面,众多文艺作品与时俱进,由最初 “优伶之恋”的层次到 “婚姻家庭生活”的层次,再到“生死相许”的层次,显示了同性恋合法化过程中同性恋文化的发展。
相对于这些作品偏向于心理学层面的解读,社会学家以另一种视角,对同性恋的发生原因、发生规律及其在社会中的结构、功能做了更深刻的探寻和解读:
① 涂尔干《乱伦禁忌及其起源》中对“乱伦”的 引申分析:
同性恋本质上也是一种乱伦。涂尔干在《乱伦禁忌及其起源》一书中分析的是近亲结婚被排斥的现象在社会学上的解读。类似的,我认为可以用来参考分析“同性恋”现象在主流社会中不被认可的原因—— “同性恋”实际上也是一种“乱伦”。涂尔干从氏族和外婚制的角度分析婚姻禁忌,通过早期图腾崇拜和血的神 圣性角度得出“近亲不婚”实际上和“经血恐惧论”相关。在“乱伦”的意义上说,主流社会对“同性恋”的否定,虽然没有早期巫术经血恐惧论的逻辑,但也认为实际上其是一种违反伦理和自然法的行为。故对其加以反对和批判。上文提到的《旧约圣经》和古罗马对同性恋行为的严惩,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这个因素:即,同性恋现象和主流伦理不符合,甚至和自然法不相容;同性恋现象会对部族、国家的生存造成威胁,所以在一些民族中被严惩不贷。
②福柯的学术旨趣:
涂尔干的理论的引申,在福柯那里,却受到了挑战。其原因,受限不是由于福柯本身是同性恋者,而是由于福柯关于同性恋的立场:
△在身份政治上,主张抛弃同性恋与异性恋的二元对立,抛弃身份政治,回归古代社会对同性关系的态度和观念。
△认为同性恋的友谊是一种被误导和错误解读,甚至是被嫉妒、 被污名化的情谊。
△在对同性恋的宽容度上抨击公众的错误观念、愚蠢和伪善。
△在同性恋运动的目标上认为同性恋的运动是一种选择自由的人权问题,以及法律上的被认可问题。
福柯在同性恋问题上的观点,为同性恋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立法依据,成为同性恋研究的扛鼎之作。
③ 本土的同性恋研究——李银河与《同性恋亚文化》:
正如前文反复强调的,中国的同性恋现象是一种真正的事实。李银河对同性恋者生活的形成原因、感情生活、性生活、婚姻生活、社会交往、价值观念和同性恋者的社会法律地位变迁上去剖析事实。
李银河的观点,是让我们跳出主流文化的正统视角和理所当然的论调,去了解同性恋群体,并且去理解同性恋群体、关注同性恋群体。在法律上给予这个群体应有的地位。
这种研究,与其说是一种学理层次上的探寻,不如说是一种现实层面上的呐喊——医学界、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越来越多地关注同性恋者和同性恋现象,在主流文化上为其正名,既体现了西式话语权对东方思维的影响和引导,也体现了东方文化对这一现象的正视——同性恋现象确实存在,同性恋亚文化确实值得我们像对待主流文化那样直视。
四、结论——同性恋现象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研究:
同性恋的发生广泛、历时悠久,且存在价值和道德价值在各个文化中的争议都颇为尖锐激烈。争议的实质是:反方认为,同性恋既缺乏生理基础,更缺乏道德基础。其产生和存在都是不合理的,文明的社会应当“铲除这个社会毒瘤”。
但越来越多的调查和研究显示:
在民俗文化上,同性恋现象尤其宗教、政治、道德原因;在生理学上,同性恋现象有其遗传和生理原因;在生理和伦理学,甚 至在哲学上,同性恋现象也有其合理的价值诉求。
所以,要正确认识当今社会已经“出柜”的同性恋现象。既要在道德上正确认识,也要在法律上给予其正确地位。
唯有如此,才能减少福柯所说的破坏人权、干涉自由现象的发生,才能在李银河的研究基础上更进一步,使社会对同性恋现象的认识更成熟、理性。
五、参考资料:
1、涂尔干:《乱伦禁忌及其起源》;
2、福柯:《性史》;
3、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
4、李银河、王小波:《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
5、李玉玲:《同性恋合理性研究》。
--------------------------------------------------------------------------------
[1]李银河、王小波:《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
[2]已合法化国家:丹麦、挪威、瑞典、冰岛、荷兰(第一批法律认可同性婚姻的国家,同性婚姻家庭享有传统家庭所享有的一切待遇)、西班牙、德国、芬兰、瑞士、葡萄牙、比利时 (第二批承认同性婚姻合法的国家,但这部法律不允许同性家庭收养孩子)、英国、加拿大、巴西、墨西哥、南非、新西兰。 部分地区合法化的国家: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
[3] 龙阳之兴、分桃之恋、断袖之爱,在中国古代隐指同性恋。】
二、一次风波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今天晚上我们年级读书会,我不会去。原因如下: 1、我不认为任何“坎坷”可以让读书会召开的通知修改三次。从延期到取消、再到复会,其中包含转换召开场地——我拒绝参加的原因是因为——一千一万种理由,也不能掩饰失误。错误就是错误,错了就要付出代价。所以我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 2、我这么做很不好。我愿意为此承担检讨、批评,乃至惩罚。向杜鹏致歉。 3、我爱读书会,我把它当做归属。我感受其中我温暖。我愿意继续为之服务、奉献。但此次除外——“我希望用非正式权利的正式运用,进行一次建设性的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