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郑涛:“涂尔干思想探讨”——“华中大读书会”第十届本硕论坛综述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田孟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861
威望: 861 点
金钱: 86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18
最后登录:2023-02-15

 郑涛:“涂尔干思想探讨”——“华中大读书会”第十届本硕论坛综述

管理提醒:
本帖被 田孟 从 研究生读书报告 复制到本区(2011-12-21)
“涂尔干思想探讨”
——“华中大读书会”第十届本硕论坛综述
郑涛/
1219日晚6:30,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第十届本硕论坛”在中心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的主要与会者为中心读书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涂尔干思想探讨”。涂尔干为社会学作为一门科学步入欧洲社会科学殿堂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因为此,相较于马克思、韦伯、齐美尔等人著作里的天马行空,涂尔干的著作往往显得中规中矩,逻辑严密,体系工整。正因为此,涂尔干的著作,却也最适合于社会学初学者进入社会学领域,培养一种社会学的视野。社会科学的一个特点在于始终不停地返回到学科的元问题,始终不停地对创始人及其后继者进行梳理、再阐释,并与其“对话”。涂尔干是社会学创始人之一,我们需要始终不停地系统整理涂尔干的思想。论坛分为三节,每节首先由一个主发言人进行发言,然后与会者针对发言者的内容展开讨论。论坛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大家针对涂尔干的思想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第一节

题目:对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的反思

发言人:左雯敏(大三)    主持人:杜娇

简述:左雯敏主要以涂尔干的《宗教生活及其基本形式》和《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两本书为参考,借助于涂尔干提出的“社会事实”这一概念,将事实分为个人事实和社会事实,从而使社会性的个人凸显,也就把社会的个体从心理学纯粹的个体中分离出来,进而将社会学从心理学中分离出来,并确立了社会学的独立学科地位。围绕社会事实这一概念,左雯敏认为涂尔干的思想中有其不可调和得矛盾——用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那么最终其理论的本源追述将陷入循环论证的境地。涂尔干在方法论上运用从分工到分类的论证弥补了个人与社会的鸿沟。在社会研究思路上涂尔干是以社会事实为起点,而韦伯是以社会行动为研究的起点。左雯敏认为涂尔干整个的学术思想背后是有其大的关怀:社会是如何可能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如何的?涂尔干运用范畴的概念将世界分为神圣世界和凡俗世界,其最终是要论证社会如何才能超越个人。

讨论

焦点一
社会事实到底是什么?
杜娇:在涂尔干的思想中运用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时个人处于一个怎样的地位?这方面是可以与韦伯进行比较的。

田孟:左雯敏的讲述主要是针对涂尔干的思想进行反思。涂尔干认为社会先于个人,意思是个人出生前社会就已经存在。关于社会事实的理解要联系到当时法国的社会科学背景。当时法国的社会科学界提倡用自然科学的实证主义方法研究社会现象,比照着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学界提出要把社会当成一个事物来研究,使社会学成为一门科学的学科。总结起来社会事实是一种外在的,客观的,抽象性的东西。

焦点二
怎样理解社会先于个人并高于个人?
田孟:涂尔干认为社会先于个人,意思是个人出生前社会就已经存在。

仇叶:个人与社会哪个在先并不在涂尔干的研究范围之内,这是涂尔干学术思想的一个前提假设,没有什么可探讨的。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人生命的有限性,所以个体要投入社会中把自己的人生永恒意义寄托于社会。人之所以要融入社会还是因为个体的人要接受社会的规制才能克服其动物性(个体欲望)而达到人生的幸福。

焦点三
涂尔干思想的基本脉络以及反思
杜娇:涂尔干整个的思想是有大的关怀的。首先论述的是一个大的社会分工,原因是社会人口的激增,从而引起社会结构的转变——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社会的失范。如何回到社会的稳定常态这是涂尔干所关心的焦点。

郑晓园:涂尔干是试图打破传统的哲学社会学研究的状态,把社会事实当成客观事物来研究,从而将社会学研究制度化、规范化。

安梦竹:涂尔干是用功能分析代替原因分析的,有一定的片面性。

仇叶:涂尔干并不是用功能分析代替原因分析的,而是将两者分开的。他的原因分析是讨论社会事实形成的最初动因,而功能分析是社会持续下去的原因。



第二节

题目:浅析我眼中的的涂尔干思想

主讲人:王文(大二)            主持人:杜娇

简述:王文认为涂尔干的思想要放到社会学发展背景中去研读。从孔德到斯宾塞的思想虽然都试图将社会学从传统的心理学与哲学的玄想中抽离出来,但是他们都没有真正走出传统的窠臼。直到涂尔干才运用社会事实、社会团结和社会整合等概念的建立把独立的社会学创立出来。涂尔干的社会事实背后是社会秩序如何形成的阐发。《社会分工论》提出了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把人与社会关系的论题进一步引入;而《自杀论》则是从自杀这一社会现实视角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可见涂尔干的研究思路和其理论著作的发展脉络。关于社会事实,王文也认为涂尔干强调社会先于个人,是因为个人首先必须社会化。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社会与个人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这实际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在涂尔干看来,社会高于个人,社会有其外在性和强制性。而构成社会中的人是社会的有机体中一部分,社会中的个人并非个体意义上的单独个人,而是社会集体意义上的有机组成部分,故此也是社会学不同于个人化的心理学研究的异样之处。

关于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的探讨,王文认为,机械团结的特点是区分自己人和外人,这是前工业社会中的社会结构;而有机团结是一种合作性、互补性的团结。至于在有机团结的现代社会中进行分工的原因,它不同于斯密的利益诱导型理论,而是一种社会纽带型的分工。涂尔干的分工理论联系现实社会也很有咀嚼的味道。最后王文对涂尔干的自杀类型进行了梳理。

讨论

焦点一
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问题
张雪霖:基于涂尔干的社会先于并高于个人的前提,他实际是导向一种社会整合类型的研究,即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机械团结存在于同质性比较强的社会当中,每个人的需求基本相似,所以个人对整个社会来说作用就微乎其微,也就是个人对社会影响不大。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人的地位是低下的。相反,在有机团结的社会中,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有机体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社会各个部分的相互依存度比较高,所以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人对社会来说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个人的地位就高。涂尔干分析的利己型自杀就是社会中个人主义盛行的表现,所以社会秩序的达成需要最低限度的集体意识。其中道德和纪律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要素。

田孟:涂尔干的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分类使我想到了滕尼斯对社会结构的认识。滕尼斯与涂尔干正好相反,涂尔干认为机械社会中个人更卑微,而滕尼斯却认为传统的社会中个人更加的符合人性的状态,反而是涂尔干所谓的有机联系的现代社会在滕尼斯那里是异化的社会,让人与人、人与社会更加隔膜的社会。由此也可以看出涂尔干的思想更倾向于一个自由主义、个人主义者。涂尔干的理想社会状态是社会最终达到道德个人主义者(一种有局限的个人主义者)。

雷望红:归根到底涂尔干运用社会团结的理论是为了探讨社会整合的问题。

 

第三节

题目:作为法学家的涂尔干及其思想

主讲人:印子(硕一)      主持人:郑晓园

简述:印子认为,涂尔干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书斋式社会学家,所以梳理其思想中的法学思想有点难度和苛求。例如韦伯、马克思都专门讨论过法学,而涂尔干没有,涂尔干只是把法律当成社会整合的一种工具。总的说来,涂尔干的法学思想在其《社会分工论》中比较闪光。这本书中的法学思想概括起来分为四部分:法的本体论,也就是涂尔干对法的定义,即能进行制裁的社会规范;法的类型,他将法的类型分为压制型制裁和恢复型制裁;法的功能,即社会整合的功能;法的变迁。

涂尔干最大的贡献在其方法论上。面对格式化规范与非格式化的社会事实之间的张力,涂尔干提出了自己的独到的社会结构分类,从而重构了法的类型。涂尔干的法学思想特点:去哲学化和去人文化,强调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客观性。总起来讲他的社会学是一种面向实践的社会学。不过反思涂尔干的方法论也有过于机械化的弊端。

涂尔干法学方法论的影响:狄冀充分继承了涂尔干的法学思想,创立了年代法学。

对涂尔干法学思想的反思:个人自由与社会整合问题没有很好解决;过于强调道德秩序,而没有认识到法制救不了道德。

讨论:

焦点一:
涂尔干的思想中对法学关注多少?
辛巧巧:看到涂尔干关于法学的论述主要是犯罪和公私法的划分。感觉涂尔干的法学思想视角更加独特,侧重于解释,所以有点超出了法学界限而达到社会学的界限了。

徐加玉:法学并非涂尔干关注的重点,他只关注作为社会秩序工具的法律,所以其思想最终归宿还是社会秩序,最最根本的还是集体意识和集体精神。

印子:涂尔干确实没有刻意研究法律,但是他在不经意中创立了法律社会学,这是最可贵的。

焦点二
涂尔干的研究是否真正脱离了哲学等传统窠臼,
以及所谓的社会事实的纯粹性如何获得?
冯川:我感觉涂尔干没有真正把自己的学问从哲学和心理学中分离出来。真正的实证研究应该是纯粹借助数据分析的,探求变量的研究,而涂尔干的自杀论虽然引入了数据类型分析,但是最终还是引入了社会整合等概念的分析,所以严格讲他并不是纯粹的实证研究。

个人来说反感这种类型学的研究方法,这是背离事实本身的。所谓的分类必定是对社会事实的再加工,然而自己更倾向于现象学的研究方法——朝向事实本身,相比来说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更类似这种方法。

印子:类型学的视角确实有点理想化,民族志倒是一个很好的学术发展方向。不过类型学毕竟是社会学的一个传统法宝,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其实用性的。

田孟:想起一句话:捍卫社会事实的纯洁性。但是人认识社会事实其实总是不纯洁的,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纯洁性。人类总是在运用不完善的工具改进社会,然后再改进工具,并不断前进。如果追求绝对的纯洁性,那么我们面对真理只能沉默。

冯川:我觉得不是理想与否的问题,而是研究方向的问题。类型化的研究方法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化了,而民族志的方法是相反的。而且我觉得正是理论使社会事实纯洁化了。

王文:为了学术交流的方便我们只好把问题概念化、分类化处理。

杜鹏:冯川说的也是有道理的,但是不能因为理论是构建的就去抛弃他。要理论展现事实本真只能是一种奢求,人类学也不一定能解决这一问题。

冯川:其实我也是有一定的学术情绪的,所以说了这些;现在只是想多接接地气。



补充讨论
以后本硕论坛怎么开?
要讨论重要的社会学大家,一家一家来。今天的讨论有点深了,本硕论坛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大家读书的兴趣,社会学大家的逸闻趣事也可以随便侃侃嘛。另外本科生要多宣传本硕论坛,动员大家参加。



总结:(田孟)

大师是一本厚重的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要多读多交流。

我们的读书方式是大进大出型的,一开始没读懂不要紧。我们不是为了培养某一方面的研究专家,而是要培养大师。培养大师是可能的——(1)读书越到越到正规化的时候,体系性地阅读可以使得我们对作者思想不停地进行回顾和重复;(2)同时,阅读后来者(批判或继承者)的著作又是一次对前人思想的再解读的过程;(3)并且,特别重要的是,我们的团队读书模式可以不停地帮我们发现和温习这些大师们思想,每读一次别人的帖子,每听别人的一次发言,都会激活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激发各种命题和概念的关联,从而使贯通成为一种习惯;(4)每一次自己的发言,尤其是脱稿的发言,又是一次思维的再组织和再激发的过程。读书重在训练自己的思维,知识是次要的。

这样的会议对每个人都是一次成长,一次激励和一次教育,很重要。


(注意:记录未经发言者审阅)
研究新领域,开辟新战线。做好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山地游击战的准备!
Posted: 2011-12-21 12:32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本科生读书报告

Total 0.143451(s) query 3, Time now is:11-23 16:28,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