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第三小组四月份读书报告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李萍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1
威望: 1 点
金钱: 10 RMB
注册时间:2011-04-08
最后登录:2011-05-10

 第三小组四月份读书报告

我们组(孙乐成、刘恋、李威、郝梓贝、李萍)在四月份读的主题是群体和群体心理,看的书比较有限,报告内容比较多,放在附近里,希望学长学姐和同学多多指教~
之前那个附近据说打不开,我就直接粘上来了~
[align=center]第三小组四月份读书报告

        我们小组这个月读书的主题是群体和群体心理,看的书主要有:《街角社会》、《乌合之众》、《革命心理学》、《旧制度与大革命》,下面就来谈一下我们看这些书的具体情况。
  《街角社会》讲述的科纳维尔是美国的一个贫民区,这里住着意大利移民及他们的后代,他们处于美国社会的边缘与底层。本书主要通过对科纳维尔的街角青年,男大学生,非法团伙和政治家这四个群体的研究,来反映整个科纳维尔地区的生活面貌。
    作者挑选了由街角青年组成的诺顿帮,以及由大学生组成的俱乐部进行详细的讲述,反映了整个科纳维尔地区的两个不同阶层的青年群体的生活状况。前者是代表了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的社会底层的青年,而后者代表着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大学生。两个组织是由两类志同道合者自发形成的,没有成型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方式,这种组织上的松散使领导者的意志凌驾在了组织之上,同时也导致了执行力的不强。这是他们没有很强的执行力这也是他们在成立不久就很快解体的原因。两者的组织方式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权力的归属上。诺顿帮多由领导直接决策,因此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在组织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俱乐部采用了议会表决的方式进行决策,制度的合理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两个组织存在和发展所要维系的东西不同,前者靠领导者个人感召力,后者靠制度的约束。因此当前者的领导者一蹶不振,后者成员之间的分歧积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两个组织就开始崩溃瓦解。
    两个组织成员的性格特点以及成员关系上有着很大的不同,诺顿帮的成员通常会采取集体主义的行为方式,而大学生们更加倾向于个人主义。前者往往会因为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带有朴素的集体主义情感,而在后者看来个人利益是高于集体利益的。这些价值观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联,这是个体去顺从它所在群体的行为模式的结果。   
通过对这两个组织中的成员的行为方式的比较使我对我们进行价值判断有了更深的认识。当我们以通常的精英主义对这两个群体进行评价的时候,我们通常会认为大学生的素质是高于街角青年的。然而在某些道德层面,街角青年也有优于大学生之处。那些整天无所事事的街角青年在看待问题的方式上也会体现出他们拥有社会责任感的一面。当那些大学生们努力去接近卡纳维尔以外的优雅女子的时候,街角青年却能够认识到“为什么不去帮助本地的女孩子使她们摆脱愚笨?”。而那些以改变科纳维尔状况为宗旨而成立俱乐部的大学生们也会做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出卖朋友,勾结政客的事情。当我们采用一个不同的评判标准的时候,我们对一个群体的评价也会改变。因此我们不能够用通常的刻板印象对一个群体妄加定夺。
    这个地区是一个非法活动很泛滥的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是赌博盛行,这种在其他地方的人看来是非法的活动,然而在这里却在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认可。民众的广泛参与,以及政治官员和警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许,看起来都是与常规相悖的,这种黑白颠倒的局面也许在我们看来是混乱不堪的,甚至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危机。然而在这里大家却相安无事,社会也在这个规则之下正常地运转着。在一个相对封闭落后的地区,往往会有一套异于其他地区的生存法则,我们要去认识一个社会或者一个群体都必须对他独特的社会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要认识到它异于其他社会的一些“潜规则”。
    作者采用实地研究的方法,整天与街角青年为伍。作者在对街角帮派诺顿帮的领袖多克的描述多是正面的,在他的笔下,多克在很多情况下都有敏锐的洞察力,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并且品德高尚,甚至有时候在他的映衬下,其他人通常会显得很愚蠢和卑劣。我并不否认多克出众的才能与品德,但是我认为作者或多或少在描述之中会有自己的感情倾向。作者在整个街角社会中最最先接触的是多克,并且他能够加入大学生的俱乐部,也是通过多克引荐的。多克是作者认识融入这个社会的关键人物,从他们的私交上讲,作者难免会无意识地对他有一定的感情倾向。
    整本书多采用叙事和描述的方法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相对落后和封闭的地区的生活状况,内容通俗易懂,但有正因如此我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整本书的思想内涵,也很难和具体的社会学理论联系起来。还希望得到学长们的指点。

    接下来是《乌合之众》和《革命心理学》,两本书都是勒庞群体心理学研究的代表作,前者最先出版于1895年,后者出版于1912年。两本书的联系在于,前者是对一般性群体中成员意识观念、行为方式受群体心理影响情况的分析和探究,而后者则将《乌合之众》一书所得出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具体的“革命群体”中,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史实,详细分析了民众组成群体进行革命的心理动机以及这种群体心理状况的形成机制。
    在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我们往往忽视了对“群体”负面影响的反思,而勒庞的研究恰恰是关注到了这一点,并满怀忧虑地从一个一度被忽视的视角来重新审视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个人在群体影响下,思想和感觉中的道德约束与文明方式突然消失,原始冲动、幼稚行为和犯罪倾向则突然爆发。”“群体”提供了刺激个体原始本能和欲望的有利环境,但勒庞并没有对“群体”这样一个概念表示出一味的排斥和反对,而是对不同群体的性质进行了划分和归类,并具体考察了各自的特点。
对于群体心理的形成,有四点要素最为关键:

1.    持续的刺激
这一刺激无疑来源于群体成员共同一致的行动纲领和组织目标,而它发生作用的条件则是成员彼此之间的相互感染。这种感染实际上是一种情绪的传递交流,而个体对于群体则通常是无意识的、不自主的屈从。
持续刺激的结果就是群体成员感情的不断攀升。“一开始时是比较缓慢地上升,然后便是急速攀升,接下来则几乎是直线下降”,勒庞将这一变化曲线称为“集体情感变化的方程式”。在革命集体中,革命理想的刺激不断地被夸大,从而产生了向行动转化的要求,集体心理所导演的暴行便因此产生。

2.    革命领袖的引导和控制
没有领袖引导的群体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算是一些朝生暮死的“群氓”,甚至根本不会产生群体。领袖是“持续刺激”的施加着,甚至可以说群体心理来自领袖的蛊惑。群体心理不讲求逻辑,若要使成员对领袖深信不疑,就不要寄希望于入木三分、鞭辟入里的论证和说理,而是要使自己具备强大而持久的意志力以及将集体目标转化为通俗易通又令人血脉贲张的口号,并藉此激发成员激情的人格魅力。“断言法、重复法和传染法”是领袖煽动群众的三个最为重要的手法,“夸大其词、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是说服群众的不二法门”,理性思维对集体成员已不起任何作用。

3.    个体的“奴性”
这一要素和上一要素相对应,两者结合在一起,使群体心理在形成和发挥作用两个阶段里,都能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这种“奴性”具体表现为对集体的盲从和对领袖的轻信。在集体面前,个人的理性逻辑被情感逻辑、集体逻辑和神秘主义逻辑所颠覆,自我意识的沦陷和独立判断能力的丧失将是不可避免的结果。集体共同意志的信仰和追求不容置疑,因为怀疑集体无异于将自己和大众隔离。对边缘化和排挤的焦虑是集体中的每个成员情愿压抑自己的个性而让群体的精神代替自己的精神。对领袖的轻信也因此产生,弗洛姆称之为“权威主义人格”。
4.    文化传统与民族特性的影响
“刚性”和“柔韧性”是勒庞评价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的一个连续统。在刚性文化传统的影响之下,为了适应环境而改变自身,就必须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这种民族传统惯性力量的影响助推了革命群体的组建,并使其更容易形成共同一致的目标和追求而迸发出强大的激情和无与伦比的狂热。英、法两民族的比对之下,勒庞更接受更具柔韧性的英国文化,在这种传统的影响之下,它通过温和的改良方式实现政治变革,从而避免了革命群体的暴力行为。
两本书中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是勒庞根据自己研究群体心理的成果所得出的政治主张。他反对革命行为而推崇政治改良,并认为暴力革命没有彻底与旧制度割断联系,反而变本加厉地带给民众以苦难。民众直接参与政治也不见得一定能带来民主制度,纯粹的民主往往缺乏宪政的约束而成为多数人的“独裁”。
    另外看完《乌合之众》之后觉得勒庞所分析的群体一方面是有其不理性的方面,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可以找到一些方法去避免群体的负面影响,关于领袖的作用我们也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同时,对于勒庞的分析方式存在质疑,一般的论证应该是由客观事实推出结论,而勒庞采用的主要是提出一个结论,然后举一个对应的例子来说明结论的正确性。

    接下来谈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这部《旧制度与大革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新东西,发了什么前人所未发的新意?托克维尔开宗明义就指出,他从事的是“关于法国革命的研究”,而不是写另一部大革命史。既是“研究”,就要提出问题。从各章题目就可以知道作者要解决的是哪些问题。从方法论说,这也可以称为后来“年鉴学派”创导的问题史学。
  与19世纪一些思想家、哲学家——从斯塔埃尔夫人到基内——不同,托克维尔不是凭空“思考”法国革命,而是扎扎实实地依靠对原始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他阅读、利用了前人从未接触过的大量档案材料,包括古老的土地清册、赋税簿籍、地方与中央的奏章、指示和大臣间的通信、三级会议记录和1789年的陈情书。他是第一个查阅有关国有财产出售法令的历史家;他还努力挖掘涉及农民状况和农民起义的资料。根据这些史料,他得以深入了解、具体描绘旧制度下的土地、财产、教会、三级会议、中央与地方行政、农民生活、贵族地位、第三等级状况等,并阐发自己的论点。

思想感悟:
1、《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独特的研究视角。
这是一部与众不同,具有独到见解的有关法国大革命的研究著作。在托克维尔之前已有梯也尔、米涅、拉马丁等人撰写的法国革命史和帝国史,但都是一般的叙述史。托克维尔则不是单纯地叙述史实,他力图把事实和思想、历史哲学和历史本身结合起来,阐明法国大革命中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原因、性质和意义。按托克维尔自己的设想,他是要写出一部像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那样的著作。他是要研究法国革命与旧制度的关系,而不是写一部大革命史。
2、托克维尔的研究方法也十分独特。
首先他是从问题入手进行史料的整理和分类。书中每一章的标题都是一个问题。这也就是后来“年鉴学派”所创导的问题史学的历史研究方法论。再者,他还特别注意历史的比较研究。他曾说,谁要是只研究和考察法国,谁就永远无法理解法国革命。他经常把法国的历史与美国、德国、英国的历史进行比较,甚至还涉及到中国的专制王权。通过比较,他似乎发现了法兰西民族独特的民族特征,他认为唯有这个民族才能造就一场如此迅猛、彻底,又如此充满反复、矛盾的革命。
与以往的有关法国革命的著作不同,托克维尔以他敏锐的洞察力为他的研究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旧的封建制度的分析来揭示大革命如何从旧制度中产生,并指出大革命后的法国社会仍与旧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大革命与旧制度的关系
托克维尔认为,法国革命是以突然的方式完成了需要长时期才能完成的事情,它是一件长期工作的最后完成。即使没有这场急风骤雨式的革命,古老的社会也会瓦解。为什么呢?革命前的政府并非没有进行社会改革,但是,“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因为,革命前的法国,封建制度并没改去自身中那些会伤害人的东西,却完全丢掉了对封建制度起保护作用的一切。封建贵族在丧失政治权利后,已不再领导居民,然而他们却保留并增加贵族成员所享有的金钱上的豁免权和各种利益。实际上他们已经变成一个从属阶级,但仍旧享有特权。这样,在封建制度强大时这些贵族的特权在封建制度已被部分废除时在公众心中就必然显得更加令人厌恶和不能忍受。农民与领主、第三等级和特权阶级的矛盾就更加尖锐。另外,贵族尽管享有特权,却日益贫困,第三等级却占有财富。第三等级无疑就会要求更大的权利。或许正是因为政府的改革才造成矛盾的激化,从而使革命在法国比在欧洲其他国家更早爆发。
另外,由于王权的过分集中,政府在废除各省的自由之后,在法国四分之三的地区取代了所有地方权利。结果使巴黎不仅仅是首都,甚至已成为国家主宰,或者说就是整个国家。所以1789年巴黎的一次暴动就几乎彻底摧毁了君主制。
在托克维尔看来,法国革命的真正领导者是一些思想家,比如伏尔泰、卢梭。因为中央集权制,所以社会上就不再存在活跃的政治团体等有组织的正规力量。于是公众舆论的领导权便单独落在哲学家手中,所以托克维尔说,大革命不是由具体事件引导,而是由抽象原则和普遍理论引导。这场革命是由最有教养的阶级准备,由最粗野的阶级进行。书籍提倡理论,人民负责实践。这样在理论的和善和行为的强暴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这也是法国革命最奇怪的特征之一。

4、在托克维尔眼中,法国大革命始终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面性。
这场革命以激烈的形式摧毁旧的制度,扫除社会流弊。但革命以后建立起来的诸多“新制度”几乎无一不是来源于旧制度。行政上的中央集权、管理监督、行政风尚、针对公民的官吏保障、职位繁多、巴黎的优势地位、财产的过分分割等等,这些在1789年之前都已存在。特别是关于中央集权制度,托克维尔决不承认它的确立和强化是法国革命和帝国的创造,他认为这是旧制度下王权和中央政府权力不断趋于集中的趋势的继续。实际上,不管大革命怎样激进,它的创新程度比人们普遍认为的要少得多。大革命摧毁的是贵族制和封建制,却保存下来了旧世界中已经生长出来了的同这一制度格格不入却又实际存在的东西。所以大革命决不是偶然事件,即使没有它,旧社会也会自我瓦解。大革命的主要功绩就是直截了当、大刀阔斧地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就的事业。
      正是对革命的两面性、矛盾性的分析,托克维尔深刻地观察到法兰西民族的某些特征。一方面爱因循守旧,另一方面又会无所畏惧地打破常规;“今天它坚决反对逆来顺受,明天它又俯首贴耳,使那些最长于受奴役的民族都望尘莫及”;有的时候表现出对平等、民主、自由的强烈渴望,有时候却又非常适应君主的专横、强暴的统治,而不适应公民的正规自由的政府。所以,托克维尔说,它适于设想庞大的规划,而不适于圆满完成伟大的事业。当发动大革命的精力旺盛的一代人丧失锐气,当人们慌乱地寻找他的主人时,专制政府便有了重新建立的极好机会。这一机会被那位天才拿破仑所把握,他是大革命的继续者,也是其毁灭者。大革命建立起来的平等、自由的社会制度,被帝国的专治所取代,而且人们还心甘情愿地做专治的奴隶,拿破仑竟成了这个民族的骄傲。从另一层面来看,这或许是大革命中所激发出来的民族主义情绪的恶劣膨胀,导致民族沙文主义的滋长。这对托克维尔来说也是一个惨痛的经验,在路易波拿巴的第二帝国专制时期,他自己也一度被捕入狱。对于专制制度,托克维尔是充满仇恨的。

      对于法国大革命,托克维尔虽然指出了其中的一些弊端,但他对大革命是极力赞扬拥护和为它辩护的。在他看来,1789年的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它符合时代的需要,废除了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制定了人权宣言,使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尽管有种种过失,尽管显得过于凶暴,但是也唯有大革命才能扫除流弊,解放人民。至于革命之后重新建立起来的专制制度,那只是大革命的“私生子”和僭越者。自由才是大革命的“合法女儿”,自由最终会驱逐僭越者。
      在《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前言中,托克维尔充满激情地说,大革命是法兰西历史上“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尽管它有各种错误,人们将千秋万代纪念它,而且在长时期内,它还将使所有想腐蚀或奴役别人的那类人不得安眠”。
[ 此贴被李萍在2011-05-10 21:37重新编辑 ]
附件: 读书报告综合.rar (12 K) 下载次数:11
Posted: 2011-05-10 13:11 | [楼 主]
田孟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861
威望: 861 点
金钱: 86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18
最后登录:2023-02-15

 

打不开?
研究新领域,开辟新战线。做好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山地游击战的准备!
Posted: 2011-05-10 18:04 | 1 楼
孙乐成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25
威望: 25 点
金钱: 250 RMB
注册时间:2010-03-29
最后登录:2012-12-04

 

不要发附件啊,直接上内容
学而识之以求预见
Posted: 2011-05-10 18:27 | 2 楼
张建雷
级别: *


精华: *
发帖: *
威望: * 点
金钱: * RMB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看不到?
Posted: 2011-05-10 19:08 | 湖北省 3 楼
阿健
让我们忠于理想,让我们面对现实。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2
发帖: 176
威望: 180 点
金钱: 1800 RMB
注册时间:2008-04-13
最后登录:2011-07-30

 

好啊
苦心智,劳筋骨。长路漫漫,求索不息。
Posted: 2011-05-10 22:26 | 4 楼
安孟竹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43
威望: 43 点
金钱: 430 RMB
注册时间:2010-03-26
最后登录:2012-11-28

 

下次去围观加学习你们的小组讨论哈~
路是人走出来的
Posted: 2011-05-10 23:20 | 5 楼
王海娟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765
威望: 765 点
金钱: 7650 RMB
注册时间:2008-04-12
最后登录:2016-12-21

 

很不错啊。这些书我都没有看呢,收获很大!
一心一意读好书
Posted: 2011-05-11 12:32 | 6 楼
杜鹏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3
发帖: 656
威望: 656 点
金钱: 6560 RMB
注册时间:2008-04-20
最后登录:2020-08-18

 

真的是后生可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Posted: 2011-05-11 12:45 | 7 楼
刘大龙
美梦易醉,红颜易老,莫若苦练内功,健全人格@@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
发帖: 729
威望: 731 点
金钱: 73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19
最后登录:2017-10-23

 

群体的心理很很强大。
无论是读书状态还是读书报告,都很强大。
自愧弗如
Posted: 2011-05-12 12:51 | 8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本科生读书报告

Total 0.155834(s) query 4, Time now is:11-17 02:18,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