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
无图版
|
风格切换
|
Home首页
»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返回主站
|
研究生读书
|
推荐
|
搜索
|
社区服务
|
帮助
|
订阅本帖更新
社区服务
风格切换
yellow
moon
wind5
gray
wind
blue
black
green
movie
pink
短消息
收件箱
发件箱
消息跟踪
写新消息
控制面板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查看个人资料
好友列表
用户权限查看
交易币管理
积分转换
特殊组购买
收藏夹
我的主题
统计排行
基本统计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统计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李碧莹读书报告2(更新至2021.4.9,补更之前的一篇读书报告)
>> 中心读书报告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 本科生读书报告
|- 华中大读书会观察
>> 经典阅读读书会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安大知行读书会
|- 北工大群学读书会
>> 华中趣事
|- 读书趣事
|- 生活趣事
|- 种种逸事
|- 2012年调查趣事
|- 2011年暑假调查
|- 2010年调查趣事
>> 友谊第一,读书报告
|- 齐民学社读书会
|- 安徽师大公管管理读书会
|- 中南财经政法读书会
|- 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
|- 华东理工大学读书会
|- 武汉大学少年中国学会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
>> 三农研究读书会
|- 本会成员
|- 本会事务
|- 读书交流
>> 读书交流
|- 读书汇
|- 好书互借
|- 读书心得
|- 好书推荐
交 易
投 票
本页主题:
李碧莹读书报告2(更新至2021.4.9,补更之前的一篇读书报告)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李碧莹
级别:
dsgsdag
精华:
0
发帖:
14
威望:
14 点
金钱:
140 RMB
注册时间:2019-10-20
最后登录:2022-04-23
小
中
大
李碧莹读书报告2(更新至2021.4.9,补更之前的一篇读书报告)
2021.1.9—2021.2.9
【书单】
1.《福柯》加里·古廷
2.《疯癫与文明》福柯
3.《规训与惩罚》福柯
4.《词与物》福柯
5.《不正常的人》福柯
6.《必须保卫社会》福柯
一.理性与非理性
1.理性与疯癫
福柯说:“疯癫不是一种自然的现象,而是一种文明的产物。没有把这种现象说成疯狂并加以迫害的各种文化的历史,就不会有疯狂的历史。”确实,疯癫状态在常理看来都是不理性的状态,所以说疯癫的历史应该是不理性的历史,但是福柯并不是这样认为的,他认为是不断建构和发展的理性的历史,构建了疯癫的历史。疯癫史反过来也是理性的发展史。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追求自由的解放,使疯癫也能自由的呼喊。“人”的学说、“人性”的解放是时代发展的趋势,理性还没有完全占领思想的高地,疯癫还有一席存活之地,理性与疯癫还可以进行交流和沟通。这一时期,浪漫主义盛行,疯癫文学也有所发展,很多文艺作品中,疯癫是自由的象征,是真正的知识和思想,而不是污点,比如《堂吉诃德》、《哈姆雷特》等等,这些作品往往用疯癫的人和事儿揭示出真理。这一时期,理性对疯癫还是比较友善的,疯癫的人并没有因为理性的标准而被禁闭。同时,这一时期对疯癫还有很多敬畏之心,人们认为疯癫来自另一个世界,海洋也是另一个世界,所以“愚人船”应运而生,人们不会迫害那些疯癫的人,只是把他们放在“愚人船”上进行放逐,让另一个世界的人回归到另一个世界。通过疯癫这个非理性的典型代表,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理性还没有完全统治非理性,排斥非理性的存在。
到了古典时代,理性占据了绝对优势,理性对非理性进行排斥和统治,疯癫体系完全被理性制约。在这一时期,疯人在理性的标准下完全是不应该存在的,疯人都被投入疯人院,被关起来。疯人在理性的统治下,逐渐被整个社会所排斥,一步步丧失了话语权。
到了现代社会,理性不仅仅想统治非理性,它还试图去改造和规训非理性,使其转换成理性。理性把疯癫纳入了宗教领域和道德领域,疯癫是因为缺乏宗教和道德所产生的,所以要通过弥补疯癫缺失的宗教和道德来使其变得理性。疯人院运用缄默和审判等方式来让疯人们知道自己对宗教和道德的缺乏,医务人员都已被神化,他们都不只是医学领域的治疗者,也是宗教和道德领域的倡导者。
理性对疯癫态度的一步步转换使疯癫一步一步走向了理性的对立面,疯癫一步步被构建为非理性。
2.理性与犯罪
什么是犯罪呢?犯罪就是触犯了法律,触犯了应该遵守的规则。现代社会的法律是依据理性制定的,对法律的触犯也就是对理性的触犯,犯罪也是非理性的一个表现。对犯罪的惩戒经历了一个从肉体到灵魂的过程。肉体的惩罚基本都是发生在君主统治时期,这一时期的犯罪看似是对法律的触碰,但其实是对君主权威的挑战,肉体的惩罚其实也就是君主的报复。现代社会,犯罪不再是对君主的冒犯,而是对整个社会的冒犯,对犯罪的惩戒就变成了保卫社会的规则了。而现代社会规则是靠什么建立的呢,是靠理性建立的,所以保卫社会规则也就是保卫理性,犯罪触犯了理性,就一定会被打上理性对立面的标签,犯罪就是非理性的,应该得到惩戒的。
现代社会对犯罪的惩罚早已不是肉体的惩罚了,而是对灵魂的惩罚,对待罪犯像对待疯子一样,把他们投入监狱之中。简单的关起来不是理性要达到的目的,理性要通过监狱来改造罪犯,改造非理性,使脱离理性的个体回归到理性。监狱通过精细的权力运作和巧妙的空间设计,使罪犯驯顺,使罪犯驱向理性化。监狱在对待罪犯时就是理性的化身,监狱的规训与惩罚不只是为了消除危险,也是为了控制罪犯以及那些不是罪犯的人,也就是为了控制社会上的每一个人。
3.理性与不正常的人
什么是不正常的人?不正常的人就是偏离理性规则下的正常标准的人,也就是非理性的人。福柯笔下不正常的人主要有三类,分别是畸形人、需要改造的个人和手淫的儿童。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畸形人是身体上、生理上的畸形人。而在福柯看来,畸形人不是生理领域的畸形,而是法律领域的畸形。上面论述犯罪的时候,我们就说过,现代社会的法律是依据理性构建的,畸形人是法律无法处理的事情,是法律实行的阻碍。因此,畸形人能对社会构成一定的威胁,是与保卫社会相斥的。所以畸形人是不正常的人,是非理性的人。
需要改造的人是指那些不接受教育,不服从纪律,不符合经济需要的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理性的发展,而这些需要改造的人都是桀骜不驯的,都是不遵守社会既有纪律的人,不能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带来好处的人,所以这些需要改造的人也是非理性的人。现代社会的医学体系也是在理性的基础上构建的。医学方面认为儿童如果手淫,就会带来成年后的一系列疾病。所以手淫的儿童在医学方面是不对的存在,手淫的儿童也是不理性的人。
4. 总结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说疯癫的人、罪犯、畸形人、需要改造的人和手淫的儿童都是非理性的人。这些人都是非理性历史和理性历史发展过程中慢慢被社会排斥和边缘化的人。在理性主义还没有获得统治地位的时候,这些非理性的人还拥有一些自由,拥有与理性对话的机会,拥有一些别人的敬畏之心。随着理性主义获得巨大的优势,这些非理性的人就被排斥和否定。整个社会的理性建立起来,非理性的人们阻碍了理性的发展,所以理性就要控制住、统治住他们,使他们丧失话语权,使他们不能破坏理性所构建的世界。在现代社会,随着理性主义的发展,越来越多关于这些边缘的非理性人的知识被构建出来,这些非理性的边缘人被看作是有疾病问题、有道德问题或者是有宗教问题的人。现代社会知识的发展和进步要求为这些非理性的人进行治疗和教化,看似更加人道主义,其实是理性要求对其进行改造,理性加强了对非理性的控制,甚至使非理性被教化成理性化的机器,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
理性的发展史也构建了非理性的发展史。福柯的著作通过对这些边缘的非理性人的阐释,体现了对他们浓浓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但是理性的发展有其弊端,也肯定有其益处。人是否能被完全驯化成理性的机器也是未可知的事情,我们能做的也就是警惕过度的理性化,更加关注被建构的非理性化的领域。
二.知识与权力
福柯非常关注知识和权力之间的关系问题,在福柯看来,知识和权力是一种相互构建的关系。
1.知识就是权力
知识就是权力,知识的建构一直构建着权力。在福柯对疯癫史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知识对权力的构建。文艺复兴时期,社会对疯癫的认识带着一点自由、带着一点沟通,带着一点敬畏,所以社会对疯癫的权力也就只是愚人船的方式,也允许疯癫的人有一定的话语权。古典时代,疯癫的人都被关进了疯人院,社会对疯癫的认识就是认为疯癫会破坏社会,为了保护社会,社会控制着对疯癫之人的权力,将其关起来,统治起来,疯癫的人此时是没有话语权的。而现代社会中的疯癫被当作精神病理学的知识,在这种知识的统治下,疯癫的人必须接受医学权力的控制。
福柯对规训与惩罚、不正常的人的论述中也体现了知识对权力的建构。对犯罪的规训与惩罚包含着法学的知识、司法的知识、心理学的知识、教育学的知识和现代医疗知识,这些知识都对罪犯的身体、量刑、教化和改造拥有权力。畸形人、需要改造的人和手淫的儿童被构建为不正常的人,他们就是法律、教育和现代医学知识构建出来的不正常,这些知识掌控着这些人的命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够感觉到知识对权力的构建。吉登斯提到过,自反性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专家系统,专家系统集中体现了知识对权力的建构。现代的专家系统是现代知识领域发展的代表,这些专家掌握着各自领域的权威性知识,也就是掌握着各自知识领域的权力,其权力对象就是社会中所有的人。
2.权力就是知识
权力也是知识。知识不仅构建着权力,权力也在构建着知识,即使是我们认为最客观的知识,它也是权力建构出来的。与上文相呼应,我们还是来分析福柯对疯癫史的论述。疯癫的人危害了整个社会的人的利益和权力,那么人们就会研究疯癫的成因和现象,构建关于疯癫的知识,服务于针对疯癫的权力。在福柯对规训与惩罚、不正常的人的论述中,也很明显能得到权力构建着知识的结论。在对罪犯实施惩罚的权力时,司法的知识、教育的知识和医学的知识就被构建和发展起来。对于畸形人来说,他们是法律领域中权力实施的障碍,所以要进一步完善针对他们的法律知识。对于需要改造的人来说,他们不服从教育,不服从纪律,强制教育和驯化权力的实施也构建了教育和驯化的知识。手淫的儿童要求被治疗,他们治疗的方法和形式都是医生的权力,手淫的儿童治疗的空间一般是家庭,治疗需要其父母发挥作用,所以体现了家庭领域医学知识的建构。
3.总结
知识和权力的关系贯穿了福柯的作品之中。知识就是权力,知识构建着权力。权力也是知识,权力也构建着知识。权力和知识是一种相互构建的关系。
2020.12.5—2021.1.9
【书单】
1.《社会的构成》吉登斯
2.《污名》戈夫曼
3.《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戈夫曼
4.《风险社会》贝克
5.《大转型》波兰尼
6.《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曼海姆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读书报告
摘要:经济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一直思考和争论的问题。波兰尼在《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提出了“嵌入理论”,认为经济是嵌入在社会之中的,是从属于政治、宗教和社会关系的。经济与社会是双向运动的关系,市场的脱嵌是不可能实现的,强行脱嵌会给社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所以,波兰尼认为解决之道是把工业文明转移到一个新的、非市场的基础之上。波兰尼对经济和社会关系的讨论给我国带来了一些启示,要警惕市场脱嵌;要实施好国家干预政策;要把“嵌入理论”应用在多个方面。
关键词:嵌入理论;双向运动;经济与社会
工业革命之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繁荣的成就,也带来了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政策、政治规制和国际形势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经济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一直思考和争论的问题。波兰尼在《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对后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经济与社会的关系
(一)市场嵌入理论
在对经济与社会关系的讨论中,波兰尼提出了“嵌入”的概念,他认为经济是嵌入在社会之中的,是从属于政治、宗教和社会关系的。波兰尼认为人类行为的动机并不是自利的经济利益动机,人类行为的动机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声誉,而现代社会获取社会地位和维护权利就需要个人财富的支持,所以人们才会追求个人财富,崇尚经济利益。
在部落社会,人们获取物质财富不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是为了整个部落的生存。在部落社会中,没有市场经济的逐利原则,生产和分配的秩序也是可以得到保证的,这主要归功于互惠原则和再分配原则。互惠原则发生在家庭之中,部落之中,甚至是部落与部落之间。家庭中男性和女性分工不同,彼此交换劳动成果,互惠互利。同理,在部落中和部落之间,人们也会为了维护生产和生存互相交换,礼尚往来。再分配原则也是部落社会的分配原则,这个原则一直持续到了现代社会。在互惠观念下,部落的大规模实物经济都是根据再分配原则进行运转的。
第三个原则注定要在历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称之为家计原则,即为自己的需要而生产。[1]家计原则是农业生产更高级的社会原则,人们为了自己及其家庭的需要而生产和交换,与逐利原则和市场交换也没有关系。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知,直到欧洲封建社会结束,经济的组织原则就是互惠、再分配和家计这三个原则。这三个原则组织起来的经济体系并不是市场经济体系,甚至市场经济体系发端的逐利原则都不突出。习俗和宗教形成的行为规则和共同体观念,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航海发现和贸易的扩展,市场越来越重要,贸易市场在重商主义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重商主义并没有给市场很大的自由,反而给了市场更多的限制和管制。
19世纪的文明建立在四个制度上,分别是势力均衡体系,国际金本位制,自我调节的市场和自由主义的国家。19世纪以来自我调节的市场不断发,市场不断地试图脱嵌,但是依然是嵌入在社会关系之中的。自我调节的市场和国际金融的发展是需要依靠和平的,是需要消除战争的。所以市场和国际金融的发展是要依靠政府的。强权优先于利润,战争决定商业的法则。[2]所以市场是不能脱离社会发展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社会的。市场是经济体系的一部分,经济体系浸入社会体系之中,并与社会体系的原则相适应。
(二)市场的脱嵌
市场不断地扩大和发展,逐步走向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主导的经济体系是自发调节的经济体系,它试图摆脱规制和限制,摆脱嵌入在社会关系之中,甚至使社会关系从属于市场经济。
但是市场的脱嵌是可能成功的么?波兰尼的答案是否定的。市场经济是一种仅仅只受市场控制、调节和指导的经济体系,物品生产和分配秩序都被委托给了这个自发调节的机制。[3]所以在市场社会中,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变成商品,劳动力和土地也都是商品,这些要素都从属于市场经济。但是劳动力和土地也是人类本身和自然本身,它们构成了社会生存本身。由此来看,社会生存本身是从属于市场经济的。这破坏了人类本身和自然本身所特有的神圣性,这与道德、宗教和习俗的原则是相冲突的。劳动力、土地和货币都是虚拟商品,它们不仅仅是商品本身,还关系到人的命运、自然环境的命运和购买力。所以自发调节的市场控制它们的时候,就会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政府和社会就会采取各种措施来避免灾难性后果的出现。虚拟商品的脱嵌是不可能的,市场的脱嵌也是不可能的。
(三)市场与社会的双向运动
经济与社会是双向运动的关系。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扩大,商品数量规模空前增加,经济发展速度空前加快。但是,针对自我调节市场的发展,为了避免灾难性后果的出现,社会保护运动也在兴起。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不仅仅促进经济的繁荣,也使追求自利的生产生活方式扩展开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仅是民族国家国内经济的壮大,也是全球经济联系和发展的壮大。市场经济的发展试图使社会关系从属于它。因此,社会为了保护自己也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限制市场的发展,避免因放任自流而产生社会毁灭的后果。
经济与社会的双向运动可以体现为依据社会中的两种组织原则的行动,它们各自设定有自己的独特的制度化目标,各有明确的社会力量的支持,各有特殊的运作方法。[4]这两个原则一个是经济自由主义原则,另一个是社会保护原则。经济自由主义原则遵循的就是自我调节和不干涉,社会保护原则就是运用干涉和规制的方法来保护受到自由调节市场侵害的群体。
(四)市场脱嵌带来的后果
市场的脱嵌会带来一些严重的直接后果。首先,经济规律本身就有自己的缺陷,任由市场自发调节,不加干涉,通货膨胀和规律性的经济危机就会出现,不仅会破坏经济的发展,甚至还会对整个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比如大量工人失业,贫民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等。经济规律本身的局限性就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力,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其次,市场的脱嵌使人类也成为了一种商品,人类就会根据自身的能力和体力被交易和交换,人类本身的需求和自由就会遭受极大的破坏,人类就会跟物品一样,没有什么特殊性和神圣性。市场的脱嵌还会使土地成为一种商品,也就是使自然成为一种商品,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自利性的,那对自然的破坏就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肆意地破坏环境,人类就会得到自然的报复。最后,市场的脱嵌会带来道德的丧失,宗教和习俗的摒弃。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本质是自利的,是逐利的。在没有任何规制的情况下,道德的沦丧、宗教习俗的摒弃是必然的结果。这些严重的后果继续发展下去只会愈演愈烈,最终带来社会的毁灭。
市场的脱嵌还会带来一些间接的后果。社会保护原则为了去应对市场脱嵌带来的后果,就会采取一些规制措施。市场经济与社会保护就会发生矛盾,甚至是强烈的冲突。这些冲突就会体现在阶级的对抗上,农民阶级为了对抗市场经济,不断地去推行土地法和农业关税壁垒,工人阶级为了对抗市场经济,不断地去推行社会立法和工厂法。当法律并不能使工人阶级的状况得到改善时,工人阶级甚至会用暴力来奋起反抗。当社会保护原则制定的政策无法有效地规制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冲突演变为愈演愈烈的政治冲突时,甚至会发展出极端的法西斯主义。
(五)市场脱嵌的解决之道
波兰尼也提出了理想的解决之道,是把工业文明转移到一个新的、非市场的基础之上。[5]劳动力、土地和货币都是虚拟商品,市场对它们逐利性的控制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所以要让劳动力摆脱市场,让土地摆脱市场,把货币的控制权也移出市场。波兰尼认为市场经济的经济体系就不是自由的,自由市场经济的目的是生产利润,本质是逐利,所以并不能带来和平与自由。真正的和平与自由需要我们有意识的为之努力,需要我们使其成为社会目标。
二、“嵌入”理论给我国的启示
(一)警惕市场脱嵌
波兰尼认为市场的脱嵌是不可能实现的,强行市场脱嵌只会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经济增长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经济的过快发展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自然环境问题是影响人类千年生存的问题,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才能保证人类的永续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反映在人身上,就是人们为了生计和财富不断追求高薪、高利润。越来越多的人为了逐利而活,丧失了追求生活意义的本质。在这种追求物质利益的道路上,必然有一部分人是领头羊,是高收入人群,也必然有一部分人是被落下的,是低收入人群,这便带来了贫富差距。贫富差距增大是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突出问题,市场经济具有逐利性,长时间的发展一定会带来贫富差距的问题。共同富裕是我们国家发展的目标,怎样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是我们需要深思熟虑的。市场的脱嵌也会对文化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逐利性和自利性的市场经济一旦影响价值观领域,就会破坏道德底线,助长人性的冷漠。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奢靡之风、浪费之事重新越入人们的眼帘,人们对社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也逐渐走低。
这些市场经济带来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也不是不可解决的,我们国家针对上述问题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和政策,就像波兰尼所说的社会保护原则一样,社会要针对市场经济所带来的问题进行保护行动。这些问题都是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带来的问题,解决它们也需要国家和人民的长期努力。但是,一旦市场脱域,这些问题就会逐渐不受控制,就会毁坏社会发展。我们国家一直坚持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制度,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应该放在首要位置。但是经济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不能依靠自发调节,要降低市场脱域的风险,要警惕市场脱域带来的严重后果,使经济发展嵌入到社会发展之中。
(二)国家干预的必要性
波兰尼在论述经济和社会的双向运动中提到,为了应对自我调节的市场,我们应该采取社会保护原则,社会保护原则集中体现在社会的规制行为和各种社会政策之中。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国家干预就是社会保护运动的重要措施。实行国家干预政策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缺陷和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要求国家干预政策的实施。市场本身是有局限性的,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自发性是指资源的配置会因逐利观念自发流向高利益产业。盲目性是指投资不仅靠市场的风向指导,还有个人的主观判断。滞后性是指市场的发展有时候跟不上政策的更新和宏观发展方向的调整。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国家干预政策来克服市场自身的缺陷。市场经济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很难避免的问题,国家干预政策能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也能帮助解决这类问题。前面我们也论述了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及市场脱嵌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国家干预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市场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另一方面国家干预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必要性。以中国为例,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国家干预的政策。中国古代是中央集权制,对经济的管制是非常严格的,中国古代倡导农业,大力发展精耕细作,发展农业经济,这与当时封建社会的发展需求十分契合,创造了空前繁荣的汉唐时代。在现代社会,中国发展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大力发展国家干预政策。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经济发展水平也不断提高,逐步走向高效率、高水平、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道路。这些成就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国家干预政策的规制,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严格控制产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双循环发展模式,这些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支持。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干预政策的必要性。除了经济方面,国家干预政策在文化、民生和生态方面也有所体现,国家在这些方面也制定了各种体现社会保护原则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嵌入理论的广泛应用
波兰尼提出了经济嵌入社会的理论,经济体系浸入社会关系之中。“嵌入理论”非常明确地表述了经济和社会的关系,不只是经济,“嵌入理论”也可以应用在其他方面。比如说,文化的发展也应该嵌入社会的发展之中。我们国家非常强调意识形态的发展,一方面,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进一步建设意识形态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国家大力倡导的价值准则、价值取向和价值体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诞生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的持续发展又需要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文化领域最重要的事业,也是人类生存繁衍,延续智慧的重要途径。教育的发展也应该是嵌入在社会发展之中的。一方面,教育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人才,基础教育教授人才基础知识,高等教育帮助人才形成建设社会的能力,一部分高校培养专业人才,一部分高校培养全面人才;另一个方面,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又不断左右着教育的走向,我国高考的改革、双一流学科的建设、研究生教育的改革等不断地改进教育发展的方向。文化的嵌入也像经济的嵌入一样,要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社会也不断地适应文化的发展。
“嵌入理论”、“嵌入式发展”已经被应用于很多领域了,创新性地解释了很多社会问题,创造性地解决了很多领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46
[2]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0
[3]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59
[4]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14
[5]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212
2020.10.24—2020.12.05
【书单】
1.《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
2.《野性的思维》
3.《在野之学》
4.《批判社会学导论》
5.《民族国家与暴力》
6.《第三条道路》
7.《超越左与右》
8.《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一、野性的思维
读完《野性的思维》这本书,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本书其实是在强调原始社会的思维方式并不是落后于现代社会的思维方式的,它并不是呈现一种进化论意义上的逐渐进步的思想。斯特劳斯通过各个方面的分析来说明原始思维与现代理性思维有着相同的作用,他认为原始社会的文明应该与现代社会的文明是平等的、并列的,只不过原始的思维注重的是具体化,现代思维注重的是抽象化。原始社会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落后文明,原始人对科学知识的追求也不仅仅只是为了追求生存上的需要,他们也有对知识的渴望,也有好奇心,也会去主动认识动植物的知识。
文章中举了大量的例子,但是我却是无法深有体会的,这也是我认为本书难读的一个原因,我们不仅不生活在那个时代,而且也没有相关的文化背景,就会有一种割裂的感觉。但是我们要是以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背景去理解,可能会有一点启发。比如说,神农尝百草,神农是为了给人们治病才去尝百草的,体现了神农及人们的医疗需求。但是如果打破原有的观念去想,神农也可能是先萌生出了对百草知识的兴趣和渴望,才去尝的百草,进而发现百草的治病效果。他不是为了生存性需求去做的这件事,而尝百草为人们治病可能只是事件的结果,却不是原因。
斯特劳斯认为原始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分类逻辑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以事物的变化的成分来进行划分的。比如说原始人类发现每种蛇之间的差异,才会给他们分成不同的种类。我们现代科学虽然分类有不同的划分标准,但是其实不管什么样的划分标准,也都是依据变化的部分来进行分类的,所以说原始文明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落后,甚至我们现代科学很多也是依然运用的是野性的思维。
在社会结构方面,斯特劳斯认为原始社会的社会制度虽然看起来与现代相距甚远,但是细思之下是有内在相似性的。原始社会与现代社会有着相同的思维结构,所以两种社会的思维逻辑是平等的。
总的来说,斯特劳斯是否认进化论的思想的,《野性的思维》也确实是从一个与我们接受进化论影响完全不同的角度来解释野性的思维,也冲破我们对原始人的固有的,认为他们愚昧无知的偏见。虽然《野性的思维》给我带来了不同的思想冲击。但是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我还是更加倾向于进化论的视角。我更想用“演化”这个词来形容从原始文明到现代文明,“进化”体现了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而“演化”没有孰高孰低的色彩,也体现了原始文明到现代文明变化的过程。通过《野性的思维》,我们不能说原始社会一定是落后的,但是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确实是通过几千年时间的经验积累,几千年的不断发展造就的。
这个月我还读了贺老师的新书《在野之学》,其中讲到我们进行专业研究时要遵循三大研究原则,包括田野的灵感、野性的思维和直白的文风,这里让我这就让我想到了《野性的思维》这本书,这本书里的所说的“野性的思维”并不等于野蛮人的思维或原始人的思维,这里“野性的思维”被看成未驯化的思维,是区别于为产生一种效益而被教化或被驯化的思维。贺老师所说的“野性的思维”是指针对当前社会科学界片面强调规范化而说的,我们应该有野性的思维,我们应该打破规范,要有创新,要鱼目混珠、离经叛道、天马行空、无序、重复,要给具有原创力的天才以机会,要在无序中产生秩序。贺老师也强调思维应该未被驯化,强调知识在于解放思想,所以贺老师所说的“野性的思维”跟这本书说的“野性的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吉登斯的政治思想
《超越左与右》和《第三条道路》这两本书集中体现了吉登斯的政治思想。
1.左与右
吉登斯认为左派是指绝大多数自由主义者,他们代表现代化,代表放弃过去,追求一种更加平等、更加人道的社会秩序。而右派正好相反,他们反对左派,希望回到早期的社会制度。但是在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两派都不可避免地发现自身的局限性,通过修正和补充又走向了他们的反面。所以吉登斯认为现在左与右的划分已经不是明确的划分了,通过摆脱或左或右的固有因果关系,激进主义回到了它的原来意义上:它的意思是准备考虑大胆地解决社会和政治问题。
2.五种两难困境
吉登斯概括了社会民主政策的五种根本性的两难困境。
第一个困境是全球化。吉登斯认为全球化是现代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全球化不是经济上各个民族国家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协作,全球化已经是一种生活上的巨变了。现在一个国家做出的决定已经不是单纯影响一个国家了,而是能够影响到国际关系和国际形势了。当今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信息广泛传播,打破时空的界限。这种情况下,全球化的准确含义是什么,全球化到底包含哪些内容。
第二个困境是个人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党派强调个人团结,强调社会平等,强调集体主义。但是现在比过去更多地强调个人主义,那么现代社会在何种意义上变得越来越个人化,自由与平等之间的矛盾如何去平衡呢,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之间如何去平衡呢。
第三个困境是左派和右派。当今社会,左派与右派的划分是很模糊的,它们之间的界限是逐渐消失的,资本主义的观点和社会主义的观点不断地被修正,不断地被借鉴,当我们宣称这种左派与右派的区分不再具有什么意义的时候,意味着什么呢。随着全球化和政治形势的改变,大量的其他问题和可能性也渐渐凸显出来,很多问题已经不属于左派与右派的范畴了,比如日趋严峻的生态问题,现代家庭和工作特征的变化以及个人认同等问题,这些又该如何去解决。
第四个困境是政治机构。政治是否已经偏离正统的民主机制。政治行动的主体是政府,政府的主要任务有三个:第一,政府要提供途径体现各种不同的利益;第二,政府要给各种竞争性利益提供一个要求协调的场所;第三,政府要创设和保护开放的公共领域。随着全球化和政治形势的变化,非政府的各种组织行使了类似于政府的职能,这时社会民主主义者就必须要考虑,怎样对政府进行最佳的重构才有可能使其适应时代的需要。
第五个困境是生态问题。当今社会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运动也各不相同,质量也参差不齐,生态保护领域充满了争论。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关乎一个国家的政策问题,但是各种生态破坏和环境危害却跨越了国家的边界,很多都是全球问题。这种情势下,我们怎样把生态问题的考虑整合到社会民主政治之中。
3.吉登斯的政治主张
① 生活政治
生活政治是一种认同政治、选择政治的态度,生活政治关注的问题是如何重建社会生活。生活政治不仅涉及到个人的政治生活,还涉及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生态环境问题、父权制和女性主义等等。
②能动性政治的思想
能动性政治要求一种积极的信任,主要有以下的做法:培育能够实现预想结果的条件,也就是说首先要去创造条件,而不是去实现结果;在政府机构本身或者在相关的机构中,创造、建立和保持积极信任的环境;多方面地发展自主权;创造提高自主权的资源,包括物质财富等;政治权力的分权。分权是政治有效性的条件,因为实现这种有效性需要信息自下而上的流动以及对自主权的承认。
③修复和重建社会团结
个人主义对社群以及社会团结的大多数方式的破坏已经存在,应该去修复和重建社会团结。重建社会团结应该要注重信任和义务,注重建立积极的信任,对他人的信任产生跨时空的团结,注重建立在差异沟通基础之上的义务。
④对话民主
对话民主主要包括四个领域。第一个领域是保持纯粹的关系,纯粹的关系体现了一种对他人的开放,体现了与他人知识和情感的交流,所以在婚姻关系、性关系、亲子关系和各种亲属关系中,应该去发展纯粹的关系。对话民主的第二个领域是社会运动和自助团体的增加,社会运动和自助团体为公众对话打开了空间。对话民主的第三个领域是组织,组织既能利用社会反思,又能更有效地应对人为不确定性。对话民主的第四个领域是全球秩序,对话民主的进步会使一些跨国家的组织不会受到像以国家为基础的自由民主制度一样的限制,体现了对话机制的普及。
⑤建立积极的福利制度
吉登斯认为应该摆脱福利依赖,发展一种积极的福利制度。首先,发展积极的福利应该建立三级预防来应对暴力犯罪。初级预防的对象是那些没有暴力犯罪的人,初级预防性主要是改变人们的态度和社会规范。次级预防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制定治疗方案等,对象是受过暴力伤害的人或者是容易求助于暴力的人。三级预防的目标是已经暴力犯罪的人,利用监狱等方式可以强化他们改变的态度。
其次,积极的福利在解决贫困问题上用一种可供替代的发展。这这种发展从“反思性参与”中汲取营养并进一步推动它们的发展,很多本土的社会组织和自主团体已经开始运用这种发展方式;这种发展把破坏的限度放在基本的考虑范围内,现代化带来的本土文化的破坏和生态的破坏要有限度;这种发展把生活政治问题看作解放政治的核心,不再只从经济的角度去考虑贫困问题,要关注贫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发展将推动真正的自立和城市;这种发展要求生态危机要同时考虑穷国和富国的发展,考虑他们的共同利益;提高妇女相对于男人的地位是这种发展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非常贫困的人来说,保健 一直存在着问题;这种发展强调家庭纽带的作用;这种发展模式不仅强调权利而且强调责任。
最后,积极的福利还要求一种“第二次机会的政治”。第二次机会的政治要在个人关系、婚姻领域、工作领域以及其他领域中培养“无数日常忠诚”。第二次机会的政治不只是物质的供应,还必须关注个人体验和自我认同。
⑥注重生态问题
生态政治是一种自然的损失、传统的损失,它是一种损失的政治。生态政治也是一种恢复的政治,我们可以在人为不确定性情况下,努力使我们的生活重新道德化。
⑦消除各个领域的暴力
吉登斯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消除各个领域的暴力。首先是和解,和解本身把暴力手段的控制权交给了合法的权威。其次是反对原教旨主义,原教旨主义是用传统来对抗传统,这是不可取的,结果依然会发展成用暴力对抗暴力。最后是情感交流,加强情感交流可以促进对暴力手段的摒弃。
吉登斯的政治思想是英国工党的政治纲领,体现了一种改良主义。他的政治思想分开来看,每一项措施都是积极有效的、可操作的,对我们现在的治国理政有很大的意义。但是把他的政治思想合起来看,就会让我们感觉到有点庞大,有点乌托邦。
三、现代生活中的科层制
《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向我们系统、全面的介绍了科层制以及科层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什么是科层制,什么是民主以及科层制和民主之间的关系。本文介绍的是韦伯对科层制的定义,重点阐述了科层制和民主之间的关系。科层制与民主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关系,是一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的关系。一方面,科层制组织的形式推动了每个人的民主权利的实现。另一方面,科层制把人民置于组织之下又产生了强烈的不平等,科层制所带来的权力威胁着平等和自由。
(一)什么是科层制
1.科层制的误区
科层制在中国经常被翻译为官僚制,在很多文献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学者都会把科层制直接等同于官僚制或者是理性官僚制。我们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也经常听到要克服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是我们不能要的,这没有问题,但是官僚主义,或者说官僚制是否等同于科层制却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讨论。科层制本身是一种组织形式,不仅仅体现在行政部门中,也体现在生产和管理领域。而官僚制代表了管理的权威掌握在官员手中,官员是脱离群众的,是比群众的社会等级高的,是特权者。科层制作为一个组织形式,它只是一个中性的词汇,本身不带有感情色彩和政治色彩,而官僚制本身就带有感情色彩,而且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所以说把科层制等同于官僚制是不合适的。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把科层制直接等同于官僚制呢,这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主义学者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学者们认为科层制是资产阶级统治的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体现了官僚,也就是特权阶级的统治。所以,我们平时所说的官僚制并不等同于韦伯提出来的科层制,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讨论的是科层制,而不是官僚制。
2.韦伯对科层制的定义
按照韦伯的论述,科层制有六点明确的特征。
第一,“把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所必需的日常工作,作为正式的指责分配到每个工作岗位。” 这里也就是指劳动分工,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和工作内容。合理的劳动分工和专门的技术人才可以使每个人各司其职,每个岗位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比如在制衣厂中,一个厂子的生产要井井有条,每个人就都要有明确的任务,并且要进行自己擅长的工作,擅长裁剪的人裁剪,擅长缝合的人缝合。
第二,“所有岗位的组织遵循等级制度原则,每个职员都受到高一级的职员的控制和监督。” 在工作中,上级对下级是有权威的,上级可以发号施令,下级要服从上级。而在生活中,这种上级对下级的权威是不存在的,是不符合科层制的定义的。还是在制衣厂中,车间主任要求员工进行工作,员工要服从车间主任的命令。而离开了制衣厂,车间主任再要求员工进行工作,员工便可以不必听从。
第三,“组织活动是由一些固定不变的抽象规则体系来控制的,这个体系包括了在各种特定情形中对规则的应用。” 在工作中,要有特定的规则和程序,每个人都遵守规则,才能使组织正常的运转,每个人都遵守应有的程序,才能使组织高效的运转。制衣厂中,每个人都按照特定的尺寸和顺序来进行工作,一件完整的衣服才会被生产出来,如果对尺寸和顺序不作规定,那就很难生产出一件合格的衣服。
第四,“理想的官员要以严格排除私人感情的精神去处理公务,没有憎恨和热爱,也因此不受感情的影响。” 人由于经验的不同,很容易产生各种偏见和各种刻板印象,这些都可能会影响我们对工作的选择和对他人的态度。所以在工作中去掉私人的情感来对待每一个人,来对待每一份工作,才是科层制要求的公正态度。制衣厂中,车间主任如果与其中一个下属产生了私人情感,那很容易在工作中出现不公正的现象,从而影响公平和效率。
第五,“在科层制中就业的人员必须在技术素质上合乎要求,而且不能被随意地解雇。” 这个特征体现了科层制要求提高工作人员对组织的忠诚,提高对组织认同感,同时也体现了组织对工作人员的保障。这个原则也体现了工作人员的晋升渠道,工作人员的晋升要根据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他在工作岗位上对组织做出的贡献来判断。还是在制衣厂中,工人应该对制衣厂是忠诚的,不会随意泄露制衣厂的一些商业秘密,而制衣厂也要对工人们有一定的保障,不能随意的解雇他们。从车间员工晋升为车间主任的过程中,能够被晋升的员工,要具有专业的制衣能力,并且在做员工时要有突出的成绩。
第六,“以往的经验普遍表明,从纯粹技术的观点看,规范的科层化行政,可以使组织达到最高的效率。” 科层制最大化地对组织进行管理和控制,当各个部门各司其职,衔接到位,工作效率就会达到高峰。我们还是以制衣厂为例,制衣厂的设计部门、生产车间和销售部门如果都按照科层制的原则来管理和控制,各部门的生产效率就会达到高峰,通过有效的衔接和合作,整个制衣厂的生产效率也会达到高峰。
3.科层制产生的条件
(1)科层制兴起的历史条件
科层制的兴起有很多历史条件。第一,货币经济的发展是科层制兴起的历史条件。货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使得组织计算收益,计算效率更加理性化,另一方面也使工作人员受到薪资的激励,员工劳动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生存、满足需要以及获得自我实现。
第二,大众教育也是科层制兴起的历史条件。科层制的工作程序和各种协议的制定都需要有一定教育基础的工作人员,所以教育与科层制是密不可分的。大众教育使更多的人获取知识,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促进了科层制的发展。同时科层制也需要具有专门技术的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教育能够促进更高程度的劳动分工,能够促进科层制的发展。
第三,民族国家内部的大规模行政也是科层制兴起的历史条件之一。在民族国家中,行政管理部门离不开科层制的形式,国家的行政管理需要专业的技能和专门人员,需要分工合理的各个部门,需要清晰明了的办事程序和规章制度,需要合理的上下级关系,这些都离不开科层制的形式。
第四,大规模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科层制兴起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离不开科层制组织的行政管理部门,资本主义企业的大规模发展,离不开科层制组织的企业管理部门。所以说科层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组织形式。
第五,资本主义精神也是科层制兴起的历史条件。宗教改革带来的资本主义勤奋、理性和遵守纪律的精神也是科层制兴起的基础。
(2)科层制兴起的结构条件
科层制的兴起有以下几个结构条件:
首先,人事的变动是科层化兴起的结构条件之一。人事的变动是一个组织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人员的晋升、人员的辞退、人员的继替,这些都需要一套规则和程序。我们还用之前的制衣厂来举例子,车间主任已经到了退休年龄,新的车间主任就要走马上任,这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老员工的不适应,新的车间主任与员工还缺少非正式关系,员工对老车间主任的感怀等等。如果制衣厂是运用的科层制组织起来的,那这些问题带来的生产的影响就会减少,当新的车间主任被完全接纳之后,这些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其次,相对简单的协调模式的失败也是科层化兴起的机构条件。在制衣厂中,如果员工特别少,企业主可以自己进行直接管理,用金钱和合同来控制和协调员工。但是当员工逐渐增多,企业主很难直接地去控制和协调每一个员工,相对简单的协调模式就会出问题。员工增多的时候,制衣厂为了保证更好的生产,就需要一套更复杂的协调模式。科层制在管理上明显优于其他制度,因此就会促进科层制的兴起。
最后,对组织权力的诉求也是科层化的另一个结构条件。对权力的追求是人们无法避免的事情,只要有机会,大多数人都会去追求权利。对权力的追求促进了科层化的兴起,同时科层制也为追求权力提供了机会。还是以制衣厂为例,对于企业主来说,他为了控制员工,为了获得整个制衣厂的权力,科层化是他的不二选择。对于制衣厂的员工来说,科层化也提供了一个晋升的渠道,他通过晋升获得的职位越高,他获得的权力也就越大。
4.科层制的正功能和反功能
(1)科层制的正功能
通过韦伯对科层制的阐述,可以看到科层制有很多的正面功能。“科层制最大的正功能就是促进协调和控制,从而获得管理的效率。”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科层制存在的意义。具体来说,科层制也是有许多的正功能的。第一,科层制可以带来较高的效率。组织按照合理的科层制形式运转,就会提高其工作的效率。第二,科层制也体现了理性化的精神。科层制要求工作人员都是受过专业教育、具有专门知识的人,人员构成具有合理性。科层制有清晰明确的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其运作具有合理性。科层制要求排除私人情感,理性化的进行管理。第三,科层制也具有稳定性。科层制一旦形成就很难发生改变,科层制的固定的程序规则和晋升渠道都促进了其管理的稳定性。第四,科层制的组织形式应用广泛。民族国家的行政管理、资本主义企业的管理、军队的管理以及高校的管理都能见到科层制的影子。
(2)科层制的反功能
《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这本书用一个章节的内容来阐述科层制的反功能,书中提到的反功能主要有三个。第一,“科层制的低效率刚性。” 科层制很多的设计,比如一些固定的程序等往往会使科层制缺乏弹性,过于刚性,这就会损害科层制的效率。第二,“科层制的保守主义和对革新的抵制。” 科层制是强有力的管理工具,科层制一旦建立,就很难发生改变。当组织所处的外在环境和组织的内部环境没有发生很大变化时,这种保守主义可以带来稳定性。但是当组织所处的的外部环境或者是组织的内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组织形式依然没有改变的时候,科层制对组织的危害就会产生。第三,“科层制带来的社会阶级差别的长期性。” [根据科恩的研究,处于科层制组织中的职员,他们因为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工作环境的交互性影响,他们的智能更高,他们的自主性和接受改变的能力也更强。所以,对于科层制组织中的雇员来说,他们能够一直获得较好的薪资待遇和更好的保障。因此,科层制的一个反功能是长期存在社会阶级的差别,就会导致社会阶层的固化。
除了书中介绍的科层制的反功能之外,我认为科层制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反功能。第一,科层制组织的膨胀可能会导致管理成本过高,管理效率下降。例如股份制改革之前,我国的国企中就有很多设置重复、冗杂的部门,这些部门的作用可能作用不大,也可能作用重复,花费了很多管理成本。第二,科层制组织还可能使雇员安于现状,缺乏进步。根据韦伯对科层制的设计,雇员不能随意被解雇,很多岗位的雇员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只愿意安于现状。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更新非常快速的时代,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是我们为了适应时代而必须要做的事情。科层制形式中的雇员安于现状就会丧失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二)什么是民主
民主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平等、自由地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民主主要包括两种意涵,一方面民主意味着权力是人民给的,另一方面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平等地拥有某些基本权利,这些权利也应该得到保障。
(1)民主与平等
平等是民主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民主的重要内涵。民主制度的实施是离不开平等的,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那人民就应该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上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基本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要得到保障,这些基本权利也应该被平等地拥有和保障。
(2)民主与自由
不能把自由与平等、民主等同起来,因为有时候“平等与民主、平等与自由是有矛盾的,有时是不相容的。” 比如说我们的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我们追求平等,去让发达地区帮助落后地区,如果发达地区是完全自由的,那么他们可能不愿意去带动发展,就会造成不平等。所以说自由是有限度的自由,我们要在平等之上去追求自由。
(三)科层制与民主
1.科层制与民主复杂关系
民主和科层制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关系,是一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的关系。
一方面,科层制组织的形式推动了每个人的民主权利的实现。科层制的运作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建构和实施。在很多民族国家中,科层制形式的行政管理机构,通过把人民都置于组织之下,保证了每个人民都可以在选举时投出自己的选票,保证每个人民主权利的实现。保证每个人的平等,保障每个人选择候选人的自由。在军队中也是如此,军队是科层化管理特征比较鲜明的组织,军队的高密度管理可以很快推行各种民主制度,军队中的晋升也相对更加公平。很多军人都能把国家和人民放在第一位,他们一部分的感情付出也是国家和人民,所以军队更容易去排除一些私人情感。在大型企业中也是如此,大型企业中的科层化组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每个人的平等。大型企业对员工的考核、对晋升的要求,薪资待遇的规章制度是制定好的,每个想要追求这些的员工都有共同的评判标准,都是公平的。
另一方面,科层制把人民置于组织之下又产生了强烈的不平等,科层制所带来的权力威胁着平等和自由。在民族国家的行政管理组织中,科层制的运作会使一部分官员获得更多的权力,当这些官员滥用权力的时候,就会产生不平等。在行政管理组织中,底层的员工要在工作范围内听从官员的命令,必须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他们没有按照自己意愿行事的自由,但是往往是这些行政管理机构中的底层人员可能更了解政策实施的情况和有效的解决办法。在军队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一切行动听指挥”,军队高密度、高强度的管理更容易让个人失去个性,失去自由。在大型企业中,大型企业是为了企业主的利益生存的,而不是为了员工的利益,所以企业把每个人都裹挟其中,可能它本身制定的程序和规则就是不公正的,对待每个员工可能都是同样的不公正。
2.民主与科层制的共存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民主,民主制也是大多数民族国家都在实行的政治制度,所以坚持和实施民主制,追求民主,平等、自由是应该做的,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些平等的诉求是合理的,是我们必须要的,有些不平等的诉求可能也是合理的,是我们可以保留的。科层制一方面促进民主制度的实施,另一方面又阻碍着民主的发展。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是需要我们一直深思的问题。
2020年9月—2020年10月
【书单】
1.《社会学基本概念》(剩下一点点)
2.《政治学、社会学与社会理论》
3.《为社会学辩护》
4.《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
5.《现代性的后果》
6.《自反性现代化》
7.《亲密关系的变革》
8.《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布劳;梅耶(在读)
现代性理论
一、古典三大家的现代性思想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主要就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是现代性的起源,资本主义指的是一个商品生产体系,在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中体现了阶级体系。马克思认为现代发展的动力就是剩余价值的积累,资本的积累。而现代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资本主义的矛盾、危机、异化和阶级斗争带来的。资本主义有规律地发生周期性的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最明显的体现。资本主义的危机就是生产的扩张超过了市场的吸收限度,从而无法获得充足的利润率回报,一旦生产过剩的情况发生,都会带来恶性循环。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是指人的物质和精神生产的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现象。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是社会进步的手段,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必然要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马克思认为现代性的发展蓝图就是超越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要通过革命来解决社会现存问题。
涂尔干关于现代性的思想与马克思又有很大的不同。涂尔干的现代性思想体现了“工业主义”的范式。他认为现代性的起源是体现个人自由主义的法国大革命和带来高度劳动分工的工业革命。涂尔干认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主要是工业主义的发展。现代社会的问题也是工业主义带来的社会失范,工业社会对社会原有的宗教、道德和习惯进行消解,现代社会需要一个新的连接。涂尔干认为现代社会要通过改革的方式,而非革命的方式发展,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推动高度分工,推动有机团结,推动个人道德主义的发展。
韦伯现代性的思想体现的是一种“理性化”的范式。韦伯对现代性起源的认识与马克思和涂尔干是非常不同的,他并不是从经济这一方面出发的,他认为现代性的起源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资本主义在宗教中体现出来的理性精神推动了现代社会的进步。现代性发展的动力就是理性化的发展,理性化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现代社会存在的问题也是理性化带来的问题,整个社会会陷入官僚制的“牢笼”之中。韦伯与马克思的革命思想和涂尔干的建立现代工业社会的思想不同,他是非常悲观的思想,他认为解决现代社会中的问题需要具有超凡魅力的领袖出现。
通过对三大家思想的论述,吉登斯提出了自己的现代性理论,主要是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包括资本主义,工业主义,监控和军事力量四个维度。这一部分会在后面论述。
二、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
1.什么是现代性
吉登斯对现代性概念的解释是:现代性是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十七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吉登斯的这个概念解释指出了现代性存在的时间段和现代性最初产生的地理位置。
2.现代性动力的来源
吉登斯区分了现代性动力的三种主要来源,分别是时间和空间的分离;脱域机制的发展;知识的反思性运用。
时间和空间的分离是在无限范围内时——空延伸的条件,它提供了准确区分时间——空间区域的手段。时空分离为什么是现代性的动力因素之一呢?这里有三点原因:首先,时空分离是脱域过程的初始条件,时空的分离和虚化使脱域的制度扩大了时空的范围。其次,时空分离为现代社会生活的独特性及其合理化组织提供了运行的机制。时空分离可以把地方和全球范围联系在一起,冲破地域的限制。最后,时空分离是与现代性相连的鲜明的历史特征,就是时间和空间重新组合来构建整个世界历史的框架。
第二种动力来源是脱域机制的发展,它们使社会行动得以从地域化情境中“提取出来”,并跨越广阔的时间——空间距离去重新组织社会关系。脱域的概念是指社会关系从彼此互动的地域性关联中,通过对不确定时间的无限穿越而被重构的关联中“脱离出来”。脱域机制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象征标志的产生,一种是专家系统。象征标志指的是什么呢?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货币,货币的脱域程度很高,现代社会中的货币体系早已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和进行交易。专家系统也是一种脱域机制,我们对专家系统的信任,对专家知识的信赖,已经从具体的情境中分离出来了。
第三种动力来源是知识的反思性运用,它是指关于社会生活的系统性知识的生产,本身成为社会系统之再生产的内在组成部分,从而使社会生活从传统的恒定性束缚中游离出来。什么是现代性的反思呢?现代性的社会实践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去验证自己、改造自己和完善自己。比如说科学技术,我们一边应用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又一边创新更高一层次的技术来检验和改造原来的技术。
3.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
吉登斯认为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由四个方面组成,分别是资本主义、工业主义、监督和军事力量。这里的资本主义指的是一个商品生产的体系,它的中心是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维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它的扩张带来了持续和普遍的技术创新。第二,经济关系支配着其他制度。第三,资本的关系与阶级体系息息相关。第四,国家的自主性都受到资本积累的限制,依赖于资本的积累。工业主义主要是指商品生产过程中对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资源的利用。工业主义的主要体现就是机械化,工业主义影响着工作场所、家庭和通讯等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监督是现代性制度性维度的第三个方面,监督主要是指对信息和社会的控制。第四个制度性维度是指军事力量,也就是对暴力工具的控制。
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的四个方面息息相关,相互影响,彼此都能发生联系。比如对于资本主义和工业主义来说,二者中有很多相互交叉和相互关联的领域。对于工业主义和军事力量来说,战争的工业化是二者联系的最好体现。对于监督和工业主义来说,企业管理权的建立也是很好的一个例证。对于监督和军事力量来说,民族国家对暴力工具的控制也体现了这一方面。
4.现代性的全球化
现代性正在经历着全球化的过程。全球化被定义为:世界范围内社会关系的强化,这种关系以这样一种方式将彼此相距遥远的地域连接起来。全球化的维度包括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国际劳动分工;世界军事秩序和民族国家体系。
全球化的第一个维度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它最主要的体现就是商业公司,就是那些拥有巨大经济权力的跨国公司,这些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政治的决策。民族国家是全球化的第二个维度,主权问题和国际关系问题是民族国家全球范围内相互联系的主要方面。第三个维度是指世界军事秩序,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战争的工业化、军事技术和武器的流通、军事同盟的形成和核武器的拥有等方面。全球化的第四个维度是国际劳动分工,高度工业化和低度工业化地区的分化,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全球性流通都是这一维度的体现。
5.现代性与信任
吉登斯把信任定义为:对一个人或一个系统之可依赖性所持有的信心,在一系列给定的后果和事件中,这种信心表达了对城市或他人的爱的信念,或者对抽象原则的正确的信念。
在现代性的条件下,信任存在于两种情境之中:第一种是指对人类活动和社会性创造的一般意识的信任,不是对自然世界和神明上帝的信任。第二种是指由现代社会制度之动力特征所导致的急剧扩大的人类活动的变革范围。比如对抽象系统的信任,我们对象征标志和专家系统的信任,是建立在信赖原则的正确性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对他人“道德品质”的信赖之上的。
6.现代性与亲密关系
现代性的发展使男性和女性处于一种“纯粹关系”之中,他们体现的是一种可塑性的性征,这种性征是一种去中心的性,脱离了生殖的需要,脱离了阳物的统治,脱离了自负的男性性经验,本质上与自我相关。因此现代性的发展使女性与男性更加平等,更多情况下处于“纯粹关系”,更能体现社会的民主。
7.现代性将何去何从
①现代性可供选择的未来
我们要正视现代性可供选择的未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创造出乌托邦现实主义的模式来。乌托邦现实主义的维度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地方的政治化,生活的政治,解放的政治和全球的政治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方的政治化要与全球的政治化相结合。解放的政治是指从不平等的政治中解放出来,生活的政治是指自我实现、自我认同的政治,解放的政治和生活的政治也要结合起来。
社会运动的作用是未来的导向。社会运动的四种类型分别是劳工运动,民主运动,和平运动和生态运动。劳工运动是起源于同资本主义企业的斗争中。民主运动主要是争取民主的权利。生态运动的斗争对象是人化环境。和平显而易见,是争取全球和平的斗争。社会运动体现了通向乌托邦现实主义的道路。
②后现代性的轮廓
后现代秩序的轮廓包括超越匮乏型体系,多层次的民主参与,技术的人道化和非军事化。后现代秩序的第一个维度是指超越匮乏型体系,主要包括社会化的经济组织,协调化的全球秩序,关注生态的体系和对战争的超越。第二个维度是多层次的民主参与,目前多元政治的倾向仅仅集中在民族国家的水平上,我们期望后现代化出现民主参与的新形式。第三个维度是非军事化,当全球范围相互依赖的程度日益加深,领土扩张失去了意义,一个完全没有战争的世界也是可以期待的。第四个维度是技术人道化,技术人道化把道德问题引入人类与人化环境之间,一个总体性的关怀全球的体系可能被创造出来。
三、自反性现代化理论
《自反性现代化》是贝克,吉登斯和拉什三个人合著的,他们三个理论家就自反性现代化的主体阐释了他们现代性的思想,以及他们思想中的区别。贝克对自反性现代化的思考主要是政治和亚政治的范围,吉登斯对自反性现代化思考的范围主要是文化和传统,拉什对自反性现代化思考的范围主要是美学化和系统。
1.什么是自反性现代化
贝克给自反性现代化下的定义是,工业社会悄无声息、在未经计划的情况下紧随着正常的,自主的现代化过程而来,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完好无损,这种社会变化意味着现代性的激进化,这种激进化打破了工业社会的前提并开辟了通向另一种现代性的道路。贝克认为自反性现代化关注三个共同的主题,包括自反性,破除传统观念和对生态问题的关注。
吉登斯认为自反性现代化的特点是我们都处在官僚制的“牢笼”之中,人类的社会化入侵甚至终结了自然,传统消解了,新型的不可计算性出现了,制度的自反性已经成为社会的核心成分,现代性已经带有了实验的性质,这场实验由我们进行,但是又超出了我们的控制。
拉什对于自反性的理解是,首先是结构性自反性,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条件,其次是自我自反性,反作用于自身。他认为自反性现代化是关于相对结构的一种社会行动者或能动作用的日益增长的权力理论。
2.自反性现代化的主体
对于自反性现代化主体的问题,三位理论家的构想都是不同的。贝克认为自反性现代化的主体是结构,因为是结构改变了结构。吉登斯认为自反性现代化的主体主要是“专家系统”和“制度自反性”。拉什更加关注个人能动者和集体能动者。
3.自反性现代化的媒介
吉登斯认为自反性现代化的媒介是各种形态的知识,包括科学知识、专家知识和日常知识等等。贝壳的观点正好相反,他认为自反性现代化的媒介不是知识而是非知识。拉什认为自反性现代化的媒介是信息和交流结构中的信息流。
4.自反性现代化的后果
对于自反性现代化带来的后果,三位理论家的争议比较少,自反性现代化带来的后果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三位理论家的侧重点不同,贝克更加关注个性化,吉登斯更加关注“抽离”和“再嵌入”,而拉什更加关注美学化和社群的形成。
5.自反性现代化的原动力
在原动力的问题上,三位理论家的观点是一致的,自反性现代化的原动力不是一种新的现代化,是指现代化本身对自己的自反性。
[ 此贴被李碧莹在2021-04-09 20:48重新编辑 ]
Posted: 2020-10-22 20:27 |
[楼 主]
孙新华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723
威望:
723 点
金钱:
7230 RMB
注册时间:2008-10-22
最后登录:2024-11-19
小
中
大
总结的又多又好!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Posted: 2020-12-19 09:25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快速跳至
>> 中心读书报告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 本科生读书报告
|- 华中大读书会观察
>> 经典阅读读书会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安大知行读书会
|- 北工大群学读书会
>> 华中趣事
|- 读书趣事
|- 生活趣事
|- 种种逸事
|- 2012年调查趣事
|- 2011年暑假调查
|- 2010年调查趣事
>> 友谊第一,读书报告
|- 齐民学社读书会
|- 安徽师大公管管理读书会
|- 中南财经政法读书会
|- 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
|- 华东理工大学读书会
|- 武汉大学少年中国学会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
>> 三农研究读书会
|- 本会成员
|- 本会事务
|- 读书交流
>> 读书交流
|- 读书汇
|- 好书互借
|- 读书心得
|- 好书推荐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西农四为读书会
Total 0.236705(s) query 4, Time now is:11-27 03:45,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