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焦颖娜阶段性总结(2021暑假)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焦颖娜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5
威望: 5 点
金钱: 50 RMB
注册时间:2021-06-28
最后登录:2021-10-24

 焦颖娜阶段性总结(2021暑假)

南柯一梦醉其中,倚门回首
——对社会学的阅读印象
阅读一年有余,当我回忆社会学经典时我脑海中将是怎样的画面。合书闭目,且待慢慢浮现。这一年多的阅读严格遵循了体系化阅读的方式和硬读书的方法。体系化阅读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够按照一定的历史、脉络和逻辑去梳理一个学科的来龙去脉,把这棵树的每一个主要枝干临摹清楚也才能真正明白社会学。硬读书的优点在于绞尽脑汁地思考和超强负荷的抗压——读书是照见自己的过程。我不知自己对社会学是否入了门,什么时候可以“登堂入室”,但是在阅读的历程中能走入自己的心门,在这个小学期伊始,倚靠自己的心门,特对自己的体会做一些阶段性总结。
一、社会学的开端决定了社会学的基调
(一)寻找社会学诞生的源头
西方文明的源头是荷马时期的古希腊,在我有限的书单中,从柏拉图开始,古代先贤们就已经开始思考社会及其实践。理想国作为柏拉图的代表作品,就畅想了立法治理城邦,强调国家各个部分服从整体,整个社会有序运转有机统一的理想状态。而到了亚里士多德则发现了社会还有"共同体"的属性,认为人应该是合群的。虽然古希腊哲学家并非有意专研社会,甚至没有廓清国家、政府、社会等概念——这些概念尚处于混沌之中,但混沌往往蕴含新的胚胎和萌芽,所以如果在我的已读书单中寻找社会学的源头,我愿将两者放置在前列。
寻找社会学诞生的起点
作为西方思想史的重大节点之一的启蒙运动正式拉开了科学的序幕。从此以后提倡科学和事实的实证主义逐渐取代形而上学的和思辨哲学。如果说社会学诞生的学科背景决定了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经验性的内在特质,那么社会学诞生的社会背景则决定了它研究内容的现代性的特征。社会学不是为封建社会服务的,而是为了打倒封建社会,为工业社会的转型创造话语体系和思想工具。在这个层面上我不禁思考,未来社会学会消失吗在未来的某个时间里,科学会不会像当初的宗教一样受到挑战?以科学做技术支撑的现代工业社会会有被替代的那一天吗?到时候社会学何去何从?有生之年也许我们无法见证,也许需要足够漫长的时间。除实证主义,功利主义和历史注意同样作为社会学诞生的历史传统,在社会学基本问题上都留下了浓厚的色彩。功利主义的契约思想和结构萌芽一直延续到现代社会学家的世界观,社会系统、社会结构、社会互动等等都可以从这里找到基调。历史主义更加强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差异,对实证主义的抗衡,它更注重对主观世界的考察。两者的纷争延续至今,从社会学研究方法之争可见一斑。
社会学还有一个重要的转向是美国成为社会学重心之后的美国本土化社会学强调实用、个人主义。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由宏观的社会结构转向微观的个人行为,从系统的相互作用转向人际间的互动模式,此时交换理论和符号互动论成为社会学主流。我的阅读书单至此就断开了,之后对于后现代性部分的阅读尚未展开。
(三)社会学的开端就是经验性的
我们为什么要关心社会生活,或者换一种说法,经验于社会学有何意义纵观社会学史,正是因为社会学开始致力于研究社会生活以把握时代脉搏的时候,社会学才真正从哲学中"脱胎而出""自立门户"。也就是说,关注经验是社会学自诞生以来的内在特性和本质要求。社会学的理论发展不是脱离了实践的文本解读、概念辨析和逻辑推演,不是去翻阅古典进行翻译,甚至吹毛求疵咬文嚼字,而恰恰是被浸泡在社会的历史的具体实践里达到饱和以后被自然而然析出来的结晶。对原本被混沌地包含在哲学肿的社会学而言,经验是社会学脱离哲学的手段和途径。
帕森斯的特点在于他的理论将社会用树状图表示出来。他努力将所有能观察到的各种宏观社会划分为不同的基本类型,中观层面分解成不同的结构功能和微观生活上的系统化。社会是结构化的,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是两个亲密联系互相影响的系统-当然了,这个系统是“人造的人为的”。系统化似乎是上世纪以来最大的知识追求,可以追溯到打破宗教崇拜之后的对科学的崇拜-系统化与科学化紧密相关是科学的充分条件,似乎只有系统化了的知识才能有说服力。另一方面,系统化的优点即系统化的缺点,知识一旦被划归到框架中就成为静止的东西,被简化了的东西。
二、社会学的几条线索
纵观这些经典著作,足够梳理出数量不菲的主题和专题。当我回忆它们时,哪些主题会给我留下重要的印象呢,每一个主题都可以形成一门单独的社会学研究方向。因此,我思考着,也许不一定非要将每个主题罗列出来“细数家珍”,作为一段整体性的总结我应该跳脱出来看自己。
(一)社会学乃研究社会与个人之关系的学问
人对人是好奇的,在传统的封建的社会人们用宗教解释人的命运,而上帝被人杀死之后用什么来解释人呢?社会科学必须对人本身,人的命运,人的发展,人的互动等问题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社会学对这个问题的回应是以宏观解释微观,以微观改变宏观为解答思路,在社会学处于古典的时期对现代人何以为人做出答案。例如涂尔干《自杀论》即是老问题新研究的经典之作。从个体心理活动研究自杀就会沦落到心理学的路数中,从精神疾病的角度研究自杀就会堕入生物学的陷阱,唯有发明一种新的思路和视角才能让社会学从研究方法上独立,于是涂尔干采用了以宏观社会结构解释微观个人行为的社会学方法。对于马克思来说,社会处在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当务之急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方兴未艾之际看到宏观层面上资本主义对于个体的作用尤其是异化作用,寻找资本主义运行的逻辑和真正秘密,找到其发展的必然失败性,重新绘制一个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蓝图。而充满着浪漫文哲性的齐美尔则更加关心社会宏观客观文化之于个人微观主管文化的关系。韦伯担忧的目光则聚焦在理性牢笼对人的囚困——目的合乎理性是社会合谋构筑的铁笼人是这牢笼里的动物,是悬挂在行动之网的动物
社会学乃研究宏观与微观关系的学问
正如上述所讲,社会学是从宏观角度解释微观现象的学问(在经典四大家之中尤为明显),两者是紧密结合的是学科创新之处。但是宏观与微观合久必分似乎是一条显而易见的线索两者结合的传统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时已经传递到芝加哥学派手中,以库利(《社会过程》)和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为代表的学者(他们更多是心理学家更加注重微观层次个人和个人的互动,微观的道路上精益求精;而后30年代之后)帕森斯创新出结构功能主义跳跃回宏观层面,默顿进一步发展达到宏观研究巅峰。宏观与微观分久必合,两者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又被重新整合起来,亚历山大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除宏观之于微观的线索外,社会学还有一个奇特的关于能动性和结构性二元研究独立于宏观微观的另一个研究维度。吉登斯认为能动性和结构性是二元性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牵扯也有其他学者秉持完全相反的观点,认为能动性和结构性可以分离的二元论关系。布迪厄从惯习和场域的关系来回应能动性与结构性的主题。惯习既能够由社会产生,又能够产生社会,即能动性是可以由结构性塑造的,反之也可以产生改造结构性。
来自自然科学的挑战
16世纪以来,强调观察、实验的实证思想从自然科学蔓延到整个思想界社会学采取的对策是接受新思想,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取人所长则难立己之强。既然社会学是从自然科学拿来的思想,就无法说明社会学和其他自然科学是本质不同的平等的关系只是研究对象的不同并不足够有说服力。如何才能证明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不是低自然科学一等的独立自主具有重大意义的学科是所有社会科学面临的挑战,这个挑战从社会学成立之初就埋下了种子——从孔德提出实证社会学,从他迁移自然科学的方法甚至术语时从斯宾塞引进进化论思想时……——急需成立我们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方法。
来自基本问题的传承
社会学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涌现出无数杰出的思想巨著,对社会的认识经历的数个历史阶段对社会的研究层出不穷的方法技术,但是人类认识能力并不能天马行空地迸发。帕森斯研究社会结构,而早几百年前的孔德也在研究社会结构。两者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同,研究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过程,最后得到了不同的成果。但是两者的基本命题是一致的,即社会是什么。欲晓社会是什么,可以横向社会(静态)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构成、秩序及相互关系;可以从纵向看社会(动态),研究社会的历史、发展和趋势。在这个大框架下社会学家们已经各显神通——从社会学之父《实证政治体系》到当代社会学家反现代性的研究每个社会学家必须要解决社会什么的问题,必须要说清楚过去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现在的社会面临怎样的变革,社会怎样才能过更好。那么我们能不能绕开这个社会是什么的问题呢?我们当下,或者未来想做的研究也许是某个具体实践的问题,也许是某方向的攻克,但是不论如何我们无法也不能绕开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否则不能称其为社会学研究。因此如若未来从事学术,应该提醒自己到底应该在怎样的高度研究为了什么研究和研究什么的问题。研究格局不应局限哪个研究问题更高尚,什么研究方法更高级,更不能本末倒置让研究的方法取代研究本身。方法一些趁手的工具,已有的理论也是一些趁手的工具,沉迷方法和技术层面的狂热忘记什么才是根本目的则殆矣

三、阅读即照见自己,学习最重要的是健康的心态
生活就会有焦虑,而懊恼自己的缺点是平日焦虑时常会想到的一个回顾我最近两年生活有的缺点是临时的,短期内可以马上转有的缺点是不变的短短人生的大部分时间。例如时常懊恼自己拙劣浅薄的表达总是不忍直视写出来的内容,甚至觉得自己一定是脑袋空空,白白浪费了众多人类思想最伟大的成果。我会羡慕别人深刻的表达,精炼又绵长的话语,甚至也有华丽的文风。转眼看到自己贫的词汇,僵硬的句式,还有众多口水话夹杂在中间,更加无地自容羞于展示。但是我相信生活永远充满着辩证智慧。李白恣情浪漫华美,能流芳百世;白居易通俗易懂,文风直白也能留香千古。可见文字有风格语言有简而真理不会因此改变。于是我也会时常安慰自己,相信最真实的道理一定也可以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只要是能真正研究问题,不在乎是工笔还是白描。生活中一定有或多或少的焦虑,想必读书这一年多很多同学不仅有惊人的成长和蜕变,也会同样的焦灼,煎熬,折磨,落差和失意。人可以是完美的,但是每个人不可能都是完美的,世间的美好和闪光还有很多,平衡好自心态,学着接纳自己激励自己不会辜负周身卓越的老师和优秀的同学,才是最好地利用了这个集体的环境。

Posted: 2021-07-14 16:15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148458(s) query 3, Time now is:11-23 02:46,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