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截止目前的阅读,我倾向于认为齐美尔的思想的确是分散的,当然,也有一些人从他的性格或生命中寻找找到统一于某种灵魂一样的东西,来否定齐美尔的碎片化,但统一与分散本来就是一组相对的范畴,同一个人的思想基于个人原因当然能找到有限的统一性,这种“统一”的程度,如果表示在一个从统一到分散的坐标轴中,它无疑是相当低的那种水平。大部分作家,只要他的人生不发生大的变节,都能找到这种基于灵魂的所谓“统一性”,这不妨碍我们对齐美尔做出分散的评价。齐美尔与其他我们熟知的作家学者,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学术旨趣的选择:后者将精力倾注在一个或几个有限的问题之中,形成相对统一的学术成果;前者(当然不只有齐美尔是这样)则不吝于其思想在任何领域和任何问题中的播撒。这样做的好处是将他思想的价值开发到了极致,为海量的议题贡献了哲思和创见,遗憾是很多问题的讨论戛然而止。即便如此,依然有一些问题相对来说在齐美尔的书中获得了更多的笔墨,因为这些问题太重要了,它们是哲学中最令人着迷也最令人抓狂的一些基本问题,它们是很多讨论的终点,又是另一些新的讨论的起点,它们像幽灵一样拷问人类的灵魂和生活,所以潇洒如齐美尔也不得不对它们展开相对详尽的讨论,这样的问题包括价值、自由和终极意义,它们之间又有着非常特殊的关系。
齐美尔考察价值的过程,是从生活中我们对价值的感受谈起的。价值是主观的,是主体的判断,但当主体有意识地对满足欲望的具体情形进行控制和选择时,价值的重心就越来越从主体向客体转移(“感情逐渐被它的终结点而非出发点所吸引”),并且只有在客体有一定的获取难度时,才有更真切的价值的感受,比如空气是需求,但当获取它毫不费力时在某种意义上真的可以说它是没有价值的(更极端一些,合适的引力、压力、空间,都对人类的生存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人对它们有着绝对的需求,但我们不会用价值来表示它们),但是这个难度也是有合理的上限的,如果难度过大它只会成为一个遥远而模糊的愿望。所以齐美尔说,综合来看,客体的价值一方面是稀缺性、差异性和特殊性,另一方面也需要某种程度的广泛性、经济性与恒久性(这个方面可以理解为真实性和经济生活中的参与度),满足这些前提条件时,可以说,价值等于获得客体的难度。
在韦伯那里,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求的能力,但这种未能详尽的叙述显然禁不住一些特定情形的质疑。对于马克思来说,价值概念是他的学说的一个核心概念,他认为只有经济生活中必要的生产活动才能为价值提供锚定,产品只要为劳动所生产出来,便作为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而存在,这其中,价值指的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劳动,即劳动的付出,这与齐美尔所说的人与自然进行交换,人类活动对物质的转化很像,物质的转化,商品的生产,获得客体的难度,获得客体付出的劳动,难度与劳动,都可以视为代价,在价值的这一特定的内涵中,他们取得了某种形式上的统一。
沿着价值一路追问,尽头就是终极意义,终极意义,似乎是价值的一种“至高表达”,很多价值都是在企图触及终极意义的时候遭到质疑的,比如自由。如果自由只作为一种普通的价值追求,它的每一步推进都是完全正确的(“正确”在这里不太好),将它作为终极意义来考量,自由就开始遭受拷问。历来处于奴役中的人类以为他们追求的是自由,但就像获得任何欲求之物之后的失落和空虚一样,货币带来的自由被齐美尔称为“无指示的、空虚的、变化无常的”,总而言之,与价值的体验是相悖的。价值似乎不是任何已经获得之物,而是难度,是欲得未得之物。
在所有追求价值的实践中,人们一旦获得自己想要的欲求之物,价值的感受就急剧下滑,人类在束缚中才渴望自由,齐美尔说“爱是介于拥有与丧失之间的中间状态”、“身处世界的痛苦和忧虑之际,安宁往往是绝对的理想”,这些情形似乎是思维本身的特性。但是人不能依遵循这种规律去获得幸福,用饥饿提升吃饭时的幸福感或许尚可忍受,但是用束缚来感受自由、用颠沛来感受安定就越来越难以实现了,以痛苦为代价的幸福本就是不可取的。
终极意义显然不是靠痛苦才能成立的价值,从幸福的感受中我们暂时没有找到答案,但是痛苦或许有助于回答这个问题。所有的痛苦,都是具体而真实的,寒冷,饥饿,疾病,恐惧,贫穷……社会发展的要义就是削减了痛苦的发生,当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觉得易于获得的东西的都索然无味,这是一种无可厚非的进步,因为以前的“有滋有味”的代价是经常性的求而不得,那种幸福是痛苦的副产品,应该接受和理解甚至致力于它们随着痛苦一起从人类生活中消失。所有人都应该追求富有,那些说无所谓的人只是从心底压抑了对欲求物的追求。富有会消弭求而不得的痛苦,这个过程也会带来幸福,但它终究不是生活的终极意义,追求财富不是没有上限的虚无,追求财富以消除痛苦为止,奢侈品的存在说明达到这种上限之后财富已经在创造有悖于人性的需求了(追求优越感带来的快乐)。
至此我们似乎发现了货币与价值的真正关联:那便是消弭痛苦的能力,从被动的苦难到主动的求而不得,货币尽可予以解决,这是它价值感的来源,然而货币的能力上限也止步于此,没有苦难和求而不得的时候,幸福需要另一个答案。的确有一类幸福是无关痛苦的,这些东西的具体范围仍然有待讨论,但似乎可以包含以下几类:自身的成就;智慧;以及各种各样的爱。这些东西或许受到财富的影响,但本质上是无关物质的,它们也难以接受经济价值的衡量。生活应该有两个基本的目标,一个是消弭欲求之物带来的痛苦,一个是那些与痛苦也与价值无关的活动,前者被人们称为价值,但它总有一个终点,而后者,或许可以作为人生永恒的追求,作为人的意义的永远立足点。社会文化之所以不充分认可那些无关物质财富的活动,或许是因为社会对物质财富仍有绝对的渴望(重要的任务仍然是消弭痛苦),但那些无关财富和物质的活动,绝对不是生产和工作之下的次要部分,生活的艺术就是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平衡。
[ 此贴被zxcbpb在2024-07-10 23:5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