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三农之外 >>
  • 刘新录:保护地标资源实现品牌溢价
  •  2015-01-12 23:19:29   作者:刘新录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0   评论:0
  •  【字号:
  • 编者:基于国家、区域、企业、合作社、农户、中介机构等多方互动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组合金字塔正在建立,多种品牌互为背书、共同繁荣的新局面正在形成。        

    自农业部启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以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事业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经农业部登记保护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已达1588个。从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普查结果看,全国共有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6800多个。地标产品品牌渗透着人们辛勤的汗水和艰辛的努力,承载着当地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富含着大自然的恩赐和儿时的记忆。这些品牌产品的保护与开发,既是对全国消费者的恩惠及贡献,也是对当地老百姓增收的奉献与回馈,更是对我国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的弘扬与宣传。

    珍惜资源,进一步强化精品意识。地标产品的特性决定了这类产品往往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性和不可替代性,是一些缺乏这类资源的地方羡慕和渴望的,这是对这类产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理由之一。地标产品是大自然的造化、是农耕文明的承载、是现代科技的浓缩、是营销策略的体现。地标产品的资源稀缺性、产品唯一性、品质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决定了这类产品应该是精品,应该按照培育精品的路子去开发、保护和塑造。有这样一种情况,地标产品所在区域的人们,由于成年累月消费这些产品,往往意识不到这种产品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体会不到这种资源的稀缺性和珍贵性,导致一些地方对这种资源和产品不够珍惜,保护和培育精品的意识不够强、工作力度也不够大,有的地方虽讲地标产品是地方名片,但实际工作中还没有把培育和爱护这张名片摆上重要日程,重登记轻保护、重扩大面积轻精品培育的情况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这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强品牌培育。品牌是质量的象征、是信誉的凝结,品质铸就品牌,品牌赢得未来。既然地标产品是独一无二的精品,必然也应该是富有特色的名牌产品。因此,要按照培育精品名牌的要求,不断加强品牌培育,使这张地方名片、国家名片乃至民族名片更响亮一些,知名度和认知度更高一些。在地标产品精品及名牌培育方面,许多地方都有一些新探索,创造了一批成功经验,包括制定地标产品品质保障技术规范及要点、整合地标产品保护区内生产主体及品牌、拟定统一的地标产品包装规格及防伪标识、规范保护区内地理标志的授权使用条件及程序、建立以子母商标为主的标志管理制度及信息反馈制度、拓展地标产品宣传及营销渠道、形成地标产品打假维权的机制及制度等等。这些成熟有效的做法,值得各地认真借鉴。

    加强引导,进一步发挥示范样板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引导各地真正将地标产品培育成精品及名牌产品,2013年以来,农业部和各省(区、市)针对地标产品培育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有计划、有目标地选建了一些不同类型的地标产品示范样板,这些样板已在当地发挥了较好的辐射、引导和带动作用。下一步,应该结合现场考察培训等工作,引导更多地标产品生产地向样板看齐,以期实现地标产品的应有价值和品牌溢价效应,实现产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多样化、优质化、品牌化的需求。

    示范样板的选定和培育,有三个方面需要充分考虑:一是要考虑保护区内生产的标准化、操作的规范化、工作的程序化等,以最大限度地保持产品的品质和独特性。需要提醒的是,不能一提到开发地理标志产品就一味地强调扩大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量,而要把着力点放在提高品质、保护产品独特性和规范管理等方面。二是要考虑产品包装材料的无害化、包装的简便化、说明的简要化和包装设计的特色化,以使消费者最大限度地了解产品的历史渊源、品质特性、品评要点等,要坚决防止过度包装、豪华包装等问题的发生,坚决防止包装材料污染产品或环境等问题的出现。三是要考虑产品及品牌的宣传、推介和营销,在产品大流通的时代,要坚决克服过去那种“酒好不怕巷子深”的错误认识,用更多精力、下更大功夫来抓产品的推介和促销工作,使更多的消费者能知晓、了解地标产品,懂得品评、体验和享受地标产品。

     

    作者系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

    《农民日报》

     

  • 责任编辑:lwh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