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三农之外 >> 社会热点 >>
  • 莫让养老地产成土地财政圈地模式
  •  2015-01-28 23:18:52   作者: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0   评论:0
  •  【字号:
  • 新京报快讯 在北京两会上,对养老讨论还在继续。今天,北京市人大代表、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李建勤表示,如果把握不好养老地产,就会出现借养老地产的名义搞房地产开发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421”家庭的结构模式日渐成为主流,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已经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很多步入老龄化的人来说,养老的传统方式养儿防老已慢慢转变为手里有房,心中不慌,也就是被称为银发经济或是说养老地产的新型产业链。为此多地在养老地产上开始大下深水,对养老的保障进行兜底。但笔者以为,诚如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李建勤所言如果把握不好养老地产,就会出现借养老地产的名义搞房地产开发的行为,偏离养老地产的初衷,成为土地财政的另类圈地模式
     
       的确,随着社会转型加快,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老年人选择居住在家庭中的传统养老方式,已和时代发展有些脱节。据调查统计,目前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等等如是,大量闲置有利资源。为此养老地产的跟进更是迫在眉睫。但不可避免的是,一些地方在实际操作中衍生权力寻租,一方面借养老地产名义低价拿地、获取国家补贴,然后以市场价卖房,极大地透支政策红利,使养老资源的分配变得更加不公平、养老市场的发展变得更加不均衡,更被戏称为纳税人出钱补贴富人养老。实则是设计者的理想很丰满,而监管之殇让现实变得很骨感,打了政策的擦边球
     
       其实,早之前国土资源部针对多个养老项目用地的调查显示,很多养老用地都存在偏离养老产业领域发展的倾向,多数开发商打着养老地产的名义,低价拿地,实际上仍然在开发普通住宅,象征性的搭配少量养老服务设施,至于养老地产所必须的医疗、健身、娱乐、送餐、洗衣等自助式或特约服务项目根本形同虚设,有的甚至仅仅假设或者包装一个养老房产概念,就作为拿地的策略,骗过所谓的监管,让养老地产成为房地产泡沫的延续。究其一点,是对养老地产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的监督机制没有跟上,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挂羊头卖狗肉,变为获取利益的商业用地。
     
       毋庸讳言,为了让地方GDP数字连年增长,多地地方政府大搞土地开发,在大量出让土地中保持地方财力高居不下不在少数,有的甚至把土地财政当成了刺激发展、捞取政绩的主要手段或唯一办法。为此围绕土地的腐败交易、违法征地、暴力拆迁等问题屡禁不止,有的还发展成为影响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如今,国家严格控制商业用地,无疑是断了地方财政部分财路,而养老地产的崛起发展,好似又成为土地调控松绑救命稻草。如果监管、审批不到位,势必再次激活土地财政的念想,让养老地产陷入尴尬的境地,就算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那也是得不偿失。
     
       一言以蔽之。任何一样新生事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养老地产的兴起,虽然被房地产业内称为隐性刚需,是试水探索阶段,但不失为一个解决养老的重要模式。笔者以为,政府在给予税收优惠减免政策等方面支持同时,需做好公共养老地产建设、养老地产标准的制定和相关监督制度规范,不要让养老地产成为开发商炒作的一个噱头,能真正为老人服务。
  • 责任编辑:王秋月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