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三农动态 >>
  • 人民日报有所思:等不起的时间 缺不得的担当
  •  2015-02-01 13:30:45   作者:肖竺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0   评论:0
  •  【字号:
  • 传统村落保护,有的地方有心无力,有的地方可能是无力也无心。

      保护传统村落,离不开政府倡导和支持,但在一些地方,其重要性常被忽视。一些基层干部认为,经济发展是“硬指标”,古村保护是“软任务”,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只能有所取舍。

      保护传统村落,当然离不开资金。但最要紧的,还是政府的倡导和支持。

      “谈到城市建设,一些地方的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但一到村镇建设就根本不放精力。这归根结底是认识问题。传统村落自身的特性决定了保护与发展工作见效缓慢,难以调动积极性。”江西省住建厅副厅长曾绍平认为,“要解决古村落保护的问题,首先必须提高领导干部的保护意识。”

      福建屏南县有座千年古村漈头村,清澈见底的竹溪穿村而过,沿河两旁是鳞次栉比的黄墙黛瓦。“前几年村子里特别脏,溪里、路上到处是垃圾,老房子也损坏了不少。”在村里生活了一辈子的张大爷这样说。

      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始于去年县委书记的“挂村整治”。“领导挂点帮扶,不仅激发了大伙儿保护村落的热情,还带来了实惠。9个部门共筹集资金200万元,还争取来一事一议财政拨款200万元,村里很快就进行了自来水改造等工程。”漈头村干部说。

      并非只有漈头村获此“特殊待遇”,屏南县其他古村古镇也都有县领导挂点。由县领导担任责任人,是屏南重视古村落保护的一个写照,也起到了比较好的保护效果。

      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贵州缺钱。安顺市七眼桥镇本寨村老支书梅德安忧心忡忡,原以为本寨村变为旅游点后保护问题能有所缓解。可最近几年,全村每年得到的门票分成仅4万元左右。微薄的收入倒逼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经商、打工,留在老宅子里居住的已不足60户,且基本以老人为主。“原来人在老宅里住的时候还能日常维护,如今大多数人搬了出去,大门一锁,房子老化得厉害,严重的还有倒塌风险。”梅德安说。

      针对这种局面,贵州省提出了解决方案——“将屯堡文化相对集中的七眼桥镇等纳入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整合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将屯堡文化、田园风光串联起来,形成安顺大屯堡景区,让游客留得久、住得下,让老百姓在古寨保护中成为受益者。”贵州省住建厅厅长张鹏说,这项工作已从2014年组织实施。

      显然,这是一个创新。创新的背后是用心。有心才有力,有根方能留住魂。领导干部用心,才会办法比困难多。囊中羞涩或是实情,但宣传、鼓励、组织全社会来关心、支持保护古村落的姿态不应羞涩。政府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到底有多强?答案就在积极、大胆地去试去闯中。

    古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维系着传统,更涉及文化根脉,寄托着各族儿女的乡愁。

      “记得住乡愁”,守住中华民族文明的根,领导干部理当成为“第一责任人”。

     

  • 责任编辑:张欢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