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三农之外 >>
- 杨洲 论教育的本质、内容与问题
- 2016-04-27 21:56:15 作者:杨洲 来源: 点击:0 评论:条
- 【字号:大 中 小】
-
- 论教育的本质、内容与问题
文\ 杨洲
教育在本质上是社会、国家、社区集体、家庭、个人根据并为了一定原则、要求与目标方向而以学术的方式培养人,塑造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学习就是接受教育的过程,当然包括自学。
这里的学术要这样理解:“学”是指做人做事的原则道理、规律;“术”是指做人做事的具体方法、技巧。总体上讲“学术”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怎么做(这样的)人?第二,一个人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怎么做(这样的)事?研习学术应该与读书一样,绝不是学者专家独有的活动,而应该是每个人的基本需要。而且未必是穷究高深之学问,首先是为了在生活上解决上述两大内容上的问题。只不过将做人做事的原则道理、规律与方法技巧用学术的方式来体现,是为了实现系统、严谨与规范,进而便于操作实践,确保并提升教育的效果。
不论是教育还是学习,贯穿过程中的基本内容是对积极、高尚、卓越的思想意识、生活习惯、行为规范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包括以下十点:
1、强健直至完美的身体。体质强壮、健康是基础,身材均称、美丽是应该积极追求的重要目标。在现实中,前者做得不够,后者被严重忽视了。
2、高尚的人格与追求。人格是个人现实的品德体现,追求是个人努力的方向,在做人上,不仅仅要从现实生活上给人以积极良好的影响与印象,而且要不断往前,往更高层次上发展进步。唯有高尚了或趋向于高尚,社会意义上的人才是健康的。
3、积极的精神状态与作风。具体说就是:不消极,不悲观,不颓废,不迷茫,不懒惰,不懈怠,不空虚,不无聊,不奢靡,不腐化。积极进取,崇学尚德,
4、良好的习惯。实质就是将美德、精神与信念等日常化,体现在每天的生活作息、生活方式与生活内容中,既稳定严格,又顺其自然。
5、博爱的情怀。一个人要懂得爱别人或者说拥有善良、正直、奉献的品德,才可以成为一个文明化的人,但若是这些品德或爱狭隘了,则可能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损害。因而,现代德育的基本要求就是:教育人博爱,热爱所有的人,不分民族、宗教、性别、年龄、职业等。
6、宏远的视野。人是社会动物,是社会化的产物,一个人若是对自己所在的世界与世界中的自我没有清晰正确积极的认识,包括对现实社会与人的问题理解狭隘、片面了,则个人不可能积极成长发展,因而视野极其重要。尤其是现代社会,视野打不开,或者被禁锢、绑架、限制了,则个人的人格、心理、认知与思维必然会走向偏斜。
7、自然、社会与人的常识及其组成结构与发展的过程逻辑。我们在现实生活接触到或经历的教育主要是从小学到大学的课堂教育其实就是这项内容。只不过现实中执行得不好,更忽视了常识乃至知识组织结构与发展过程逻辑的准确传授。
8、一种或几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包括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当人成长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精神、习惯与行为规范已经成型直至定型,进而能够改变特别是提升个人素质的近乎唯有思维方式了,特别是在大学里,个人是可以被重塑思维方式的。
9、具体的行为规范,包括人际交往原则与礼仪准则。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法律与公德的遵守。
10、个性、想象力与激情直至有节制的傲气与狂妄。我越来越认为,这些禀赋非常重要,对于培养出类拔萃直至天才级的人才是极其必要的。而没有这些人,人类历史将会凝滞不前。
现实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至少包括以下十项:1、营养教育过剩,健康教育不足,健美教育缺失;2、撇弃、轻视、嘲弄理想、人格、精神与信念教育;3、轻视“学”的教育,偏重于“术”的教育,当然“术”也教得不咋样,甚至极度病态;4、个性遭受压抑,历史上人的个性是被权力或政治绑架的,现在人的个性是被金钱或经济商业裹挟的;5、行为规范教育高度奴化、俗化直至腐化,失去美德基础与良好动机;6、人文主义缺失,实用主义泛滥;7、学术上重实证,轻想象力与批判;8、常识或知识教育要么残缺不全,要么局限于一偶,大多数还是静态的,缺乏结构性与逻辑性。9、人的志趣教育严重缺失,导致人迷茫,没有发展动力与方向;10、师范教育特别是师德教育完败。
- 责任编辑:tm211
-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