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英德市农民罗观林,1982年结婚,岳父要1000元彩礼,正好罗观林妹妹出嫁,要了900元彩礼,就送出900元彩礼,将妻子娶了回来。罗观林说,1982年,农村很穷,不要说1000元,就是30元的彩礼他也拿不出来。一般人结婚要出彩礼,都是全村人帮助凑钱才拿得出。有一家女儿出嫁,非要2000元彩礼,男方只能向全村人借钱,全村人所有现钱都拿出来才凑够彩礼将媳妇娶了回来。不过,娶回来的媳妇受到全村人的敌视,认为她害苦了全村人。这个媳妇在巨大压力下不久就自杀了。
10年前,罗观林的儿子娶媳妇,女儿出嫁,彩礼水平都在6000~8000元之间。我们调研的2016年3月,当地彩礼一般在1~2万元左右。1982年,农村基层公务员每月收入在30元左右,900元就相当于农村公务员30个月的收入。2016年,英德县乡镇干部的工资收入大概为每月6000元,1~2万元彩礼只相当于农村公务员3个月的工资。就是说,以农村公务员工资作为参照,英德农村彩礼水平下降了10倍。
值得注意的是,罗观林家庭所经历的彩礼并非个案,而是在华南农村具有相当普遍性。1980年代初,华南农村彩礼可能没有900元这么高,却大致不会低太多。当前华南农村彩礼却普遍不高。改革开放以来,华南农村的彩礼是大幅度下降的。
改革开放之初,华北农村彩礼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甚至没有彩礼一说。不过,最近10年,华北农村的彩礼急剧上升。10年前,华北地区彩礼2~3万元已很普遍,到现在,华北很多地区农村的彩礼早已超过10万元,甚至高到10多万元20万元的也很普遍。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以来,华北农村的彩礼基本上是从无到有,从低到高,快速地增长。
为什么不同地区彩礼会有如此的不同?区域差异也许是一个理解问题的视角。按我们的说法,华南农村多宗族性村庄,这些村庄大多是聚族而居的团结型村庄。团结型村庄对自上而下、自外而内的各种力量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经过宗族的抵制,外来力量大为减弱,对村民的改变因此降低。新中国很重要的一个理念是男女平等,妇女解放,自由恋爱,彩礼因其封建性质而被认为是不正确的,但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现代理念以及彩礼不正确的理念在华南农村并未受到彻底冲击,分田到户以后,嫁女儿就应当收回女儿养育成本的观念依然存在。所以,在华南农村,彩礼又称为“奶浆钱”,是归女方父母的,有人直接称这是“卖女儿的钱”。而华北农村多为分裂型的小亲族村庄,华北村庄内部一般都存在着若干竞争性的结构,这种竞争性的结构往往试图通过援引外来力量来强化已方,打击对方。因此,新中国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理念很快就被援引进入村庄,带有封建性质的彩礼的不正确性使彩礼被抛弃。改革开放之初,华北农村普遍没有彩礼,这应是其中一个原因。
为什么华北地区又出现了彩礼且彩礼很快地提高了呢?总体来讲,中国农村存在男女性别失衡,男多女少。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华北农村女孩不愁嫁,男孩错过婚期就要打光棍。因此,女孩就有了选择权。在男孩个人条件相当的情况下面,女孩当然愿意选家庭条件更好的男孩结婚。
相对有几个兄弟的男孩家庭,女方更愿意选择独子家庭,因为独子家庭就可以全部占有男方父母的家产。有多个儿子的家庭,父母要让儿子娶到媳妇,就比只有一个儿子的家庭更难。多子家庭为了让儿子成家,就愿意通过预先支付彩礼给女方,保证女方利益来娶到媳妇。大儿子结婚,父母为儿媳支付彩礼,二儿子结婚,父母再准备一份彩礼。三儿子到了结婚年龄,父母可能不仅准备不了一份彩礼,而且负债累累,三儿子就有了打光棍的风险。这里的彩礼是男方家庭给儿媳妇的预付收入,而不是给到女方父母的。这是与华南农村彩礼的本质不同。
只有一个儿子,未来媳妇要更高额彩礼没有意义,因为本来就是一家人。儿子越多,未来儿媳妇越是要高额彩礼,因为彩礼是父母送给未来媳妇的私产。几个儿子造成女方要高额彩礼,就抬高了一个地区彩礼的水平,由此导致即使只有一个儿子,父母也得为未来儿媳妇备下一份地区平均水平的彩礼作为儿子媳妇小家庭的私产。对于一般以上条件的家庭,彩礼不是大的问题,对于条件较差家庭,彩礼压力巨大,女方可能不只是要彩礼,而且要在城里买房,要车,甚至最好是“有车有房、父母双亡”。对于多子家庭,即使家庭条件还不错,也经不住妇方多次轮番的提出条件,结果就是“生两个儿子哭一场”,“生三个儿子只能骨瘦如柴”了。华北农村彩礼越来越高,是因为彩礼具有提前从父母那里分割家产的意谓。显然,华北农村,借助女方在婚姻市场的优势,女方及他们的家庭通过彩礼实现了利益最大化。这个意义上,华北彩礼持续上升反映出来的是女方在婚姻市场上地位的持续提升。妇女地位提高了。
有趣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华南农村彩礼实质上是下降了,却也反映出华南女孩地位的上升。比较基础的是,改革开放之初,华南宗族农村真正自由恋爱基础上的婚姻是很少的,父母对子女婚姻干预很多。而到了现在华南农村的女孩也外出打工并且越来越多自由恋爱,且父母对女儿的自由恋爱也乐观其成,其中原因是,第一,家庭条件比过去好了,不需要通过嫁女儿的彩礼来补贴家用了,第二,男女平等的认识越来越普遍,要高额彩礼会降低女儿在婆家的地位,第三,女儿自由恋爱了,父母要高额彩礼也越来越难了。因此,以补贴娘家为特征的华南农村的彩礼,随着男女平等、妇女解放和自由恋爱而越来越低了。
同样的妇女地位上升,华南农村与华北农村,却引起了彩礼一降一升的不同效应。
随着跨省婚姻的普遍化,婚姻市场上男多女少的格局就不只是局限于一个地方,而会普遍化。华南农村也会出现女孩少而不愁嫁而男孩多娶不到媳妇的问题,从而可能出现女孩向男方父母要彩礼并因此持续提高彩礼的情况。这个时候的彩礼就不同于过去的“奶浆钱”,而变成了华北农村提前向子女分割的父母的家产。当前华南农村正在出现这种彩礼上的微妙变化。
从我们对全国农村的区域划分来看,除华南多为团结型的宗族村庄和华北多为分裂型的小宗族村庄以外,中部的长江流域多为分散型的原子化村庄。原子化村庄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妇女解放的彻底性。男女平等自由恋爱成了真正的地方实践,其中表现就是长江流域的原子化村庄存在最少的男孩生育偏好。父母因此可能对儿子女儿同等看待。在性别失衡、女方在婚姻市场占据优势的情况下面,女孩当然会借此向男方要价,比如提高彩礼、买车买房等要求。与华北农村不同的是,中部原子化地区,女方向男方提出了要求,比如彩礼,女方父母不仅不会要彩礼,而且会有一个相当厚实的嫁妆,这个嫁妆可能与男方的彩礼不相上下。这样,彩礼和嫁妆就变成了男女双方父母为子女建立家庭所进行的支持,这是双方父母财产的代际转移。这个意义上,中部地区,女孩也可以参与父母家产的分割。
农村彩礼在南中北农村的这种差异现在还显著存在。有趣的是,无论不同地区彩礼有多么巨大的差异,却都表现出了妇女地位的持续上升,以及也许还有自由恋爱的兴起。
2016年4月12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