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远县徐圩乡在推进“一户一块田”改革中,坚持“群众有意愿,干部有作为”原则,实现了零投诉、零上访,全乡农村矛盾纠纷减少90%以上,干群、邻里关系进一步融洽,综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并地“并”出和谐乡村

    年福烨 / 文

      立秋后的皖北平原,仍是满目葱翠,万物丰茂。 
          车辆行驶在怀远县徐圩乡境内,得益于“一户一块田”改革,昔日阡陌纵横的小田块,变成横平竖直的大地块,田地的四周沟渠通畅,道路平整,田野里的夏种作物正茁壮生长,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现在的大田块,收方便、种省事,既增加了产量,又给全乡发展现代农业,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基础。”陪同记者采访的徐圩乡党委书记蔡永表示,经过近3年的改革,徐圩取得了土地面积和经济效益的双增加,同时还实现了农村治安隐患的大幅减少,干群、邻里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也让全乡的综治工作水平上了一个台阶,这是当初推动改革时所没有想到的。 
           因地结怨邻里生嫌隙 
          “二轮土地承包以来,每户承包地一般要有4到6户地邻,因为地界不清、抢夺机械、抢收抢种等问题,地邻之间闹别扭、闹矛盾甚至大打出手的事情屡见不鲜。”每年的夏秋收种时节,是徐圩乡徐圩村村委会主任秦守伦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当了34年村干部的他,年年如此。 
          2015年麦收期间,徐圩村村民秦某因为地界不清多收了邻居秦某某家的小麦,导致二人由最初的口角发展到肢体冲突,最后闹到不可调和。秦守伦得知情况后,带领村两委班子部分成员,利用早晚农闲时间,多次上门调解,有一次甚至调解到晚上11点,最终两家握手言和。 


          这只是秦守伦调解众多纠纷中的一起,而费时费力的调解并不是一劳永逸。“今年好了,明年可能纠纷又起,年年都有新情况,但是翻来覆去大多数还是和土地有关系。”秦守伦告诉记者。 
          在徐圩村两委班子看来,有些矛盾纠纷的调解并不容易,有时费时费力的调解带来的是两头不讨好。“甲以为你替乙说话,乙以为你替甲说话,有时候真的是焦头烂额。”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矛盾的多发带来了干群关系的紧张,很多涉事村民对基层干部有股怨气,同时村里的很多工作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有些正常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直面问题干群再交心 
          “小田并大田,好是好,但是怎么并?群众心里并没有底。”翻开徐圩乡党委副书记张鹏的工作笔记,密密麻麻记录着并地改革动员会上村民提出的各种问题。“绝大多数村民都同意并地,但是极个别的不同意,整个工作就推进不下去。”张鹏说,唯有干群交心,坚持“群众有意愿,干部有作为”的原则,才能顺利推动改革。 
          徐圩乡把“一户一块田”改革的过程当成农村矛盾纠纷集中化解的过程。改革每到一处,每村每组都要召开改革动员会,把问题暴露在阳光下,这些动员会不但成了集聚民众智慧的场所,也是面对面倾听民意的好时机。 


          “动员会提出的问题,有的之前遇到过,当场就可以做工作解决,有的没有遇到过,就要再次开会,听取村民的意见,发挥好群众主体作用。”张鹏说,这不但考验着基层干部的智慧和耐心,也无形中拉近了干群之间、邻里之间的距离。 
          已经完成并地的徐圩村村民朱全国是远近有名的种田能手,15亩土地被他打理的井井有条,一开始,他并不赞同并地。“我的地,虽然分散成6块,但都是我一点一点平整出来的,旱不到涝不到,每亩小麦产量比周边土地最少高出200斤。”朱全国对现有土地增值空间期望大,担心互换并地后自己分到孬地,利益受损。徐圩村的并地工作刚开始,张鹏和秦守伦就遇到了难题。 
          能否做好少数不愿参与互换并地农户的思想工作,是此次并地成败的关键。秦守伦动员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像朱全国这样种田能手的利益,村里在抓阄分地之前,多次召开有群众代表参加的会议,大家决定对孬好地块采取打折的模式来划分,一亩好地换一亩地,一亩二分孬地折换成一亩地,“类似朱全国家的15亩地,可能并过之后变成16亩。”秦守伦说,通过这种模式来保证公平,并把村里的近期整体规划说给他听,朱全国最终同意了并地。“我种田种出了心得,说句大话,就是给我孬地,一年也能变成块肥田。”朱全国说。 


          而并地之前,在村干部的眼里,朱全国却是个“难缠户”。“由于他种地有技术,每年的收种期间,都或早或晚和周边村民时间不一致,经常性的挤占邻居的地边,时常发生纠纷。”秦守伦说。 
          今年三夏期间,是朱全国完成并地之后的第一次麦收,由于自家土地并成了一块地,周边又新修了生产路和生产渠,朱全国顺顺利利的完成了夏收夏种,没有像往年一样和邻里发生摩擦。 
          完成了“并地”改革的朱全国同样为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所感染,在别的村民组改革动员会上现身说法,协助村干部去说服其他村民也进行“并地”改革。 
          “只要心里装着群众,深入了解群众,面对面交流,心对心沟通,很多困扰村民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事就能顺利解决。”蔡永说。 
          并地改革成综治“利器”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矛盾纠纷呈现出复杂多样性,但据相关部门统计,80%的矛盾纠纷产生于土地,主要是‘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政策引发的纠纷和农民群众因土地转让承包经营的纠纷。这类纠纷比较突出,甚至引发破坏生产经营和集体上访事件,成为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关键因素。”蔡永告诉记者,徐圩乡因地制宜,以“一户一块田”改革为抓手,创新社会综合治理方式方法,努力构建和谐乡村。 


          翻开摆放在蔡永案头的统计报表,改革前和改革后该乡的农村矛盾纠纷发生率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已改革和未完成改革的村子农村矛盾纠纷发生率也有着鲜明的对比。“实行‘一户一块田’改革之后,每户承包地邻一般只有2户,减少2至3倍以上,地邻大幅减少,农村治安隐患也随之降低。据不完全统计,该乡农村矛盾纠纷下降了90%以上,效果十分明显。”蔡永说。 
          “这次乡镇干部帮俺们干了件实事,干了件好事!”行走在徐圩乡的田间地头,这是听到最多的群众关于“一块田”改革的一句话。的确,“一户一块田”改革解决了困扰广大群众多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拔掉了农村因地生怨、生仇的“病根子”。仅以该乡宗庙村为例,改革前,每年午秋两季因土地而起的纠纷至少在20起以上,整村实行“一户一块田”改革后,到目前为止,实现了土地纠纷零发生。群众之间、干群之间少了怨气、添了和气、没了仇气,大大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团结友爱邻里和睦的新风尚又回来了。 

     
          据该乡相关部门统计,已完成“一户一块田”的村组,群众满意度100%,与此同时,很多沉淀多年的陈怨旧恨得到有效化解。改革开始以来,全乡实现了零投诉、零上访。 (年福烨) 

  • 责任编辑:tm211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