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农村和城市的二元化结构十分明显,在城市公众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环境质量日趋改善的大背景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秭归作为三峡库区坝首第一县,改善人居环境显得格外重要。
一、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整体素质不高。几千年来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造就了与之相适应的一代又一代中国农民,在今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村民的科学素质、思想观念和行为明显跟不上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步伐。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不愿接受新事物,存在安贫认命、不求进取,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人们眼界不宽阔,只与左邻右舍比高低,不愿放眼外界找差距。农民主体意识不强,主动参与不够,还没有认识到自己是乡村振兴发展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总认为是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的事。对政府提倡引导的工作,如危房改造、拆旧复垦不积极,公益事业发展不支持不配合、不按规划违法违规建设等行为。
二是规划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规划理念不新、质量不高、没有实现全覆盖。全县除少数乡镇编制有村庄发展规划外,多数村没有发展规划。同时,对于已完成的村庄规划在编制过程中,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的规划体系,没有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的理念,不能指导乡村建设以点带面、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不适应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有的规划仅仅是为了争取项目、迎接检查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很好的执行,编制好的村庄规划被束之高阁,建设不按规划办,规划与建设严重脱节、“两张皮”,致使村庄规划管控无序,农村建房杂乱无章。
三是环境问题突出。当前,农村人居环境状况还很不平衡,污水乱排、垃圾乱扔、乱开滥采、毁坏山林、畜禽养殖污染等现象在一些地方还较为严重,垃圾污水带来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最突出的矛盾。在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乡村“脏乱差”的问题,不仅与人民群众对宜居环境的期盼有较大差距,也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制约因素。
四是生态破坏严重。库区地质条件差、地表形态和地质结构复杂,消落带土地贫瘠,坍山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形成众多高切坡,水土流失严重,库岸治理、生态恢复难度较大。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建筑用砂石料供应紧缺,少数企业不按规定和环保要求,违规从事生产活动,露天矿山开挖不按要求作业,建筑渣土沿途乱倾乱倒,导致山体植被破坏,砂石弃料堆积形成的障碍物,改变河道,加剧了洪水对河床冲刷,生态流域遭到破坏。二是自然因素。
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策和措施
(一)提高农民素质和意识。
一是突出主体地位。乡村振兴战略主战场在农村,农民是主体,是成败的关键。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实干兴村”,既要防止急于求成、草率盲目的做法;又要反对坐等观望、维持现状的消极被动倾向;既要防止一阵风儿、冷热不均的不平衡做法,又要反对只顾当前、不思长远的短期行为。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农民意愿,坚决破除各种思想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村民的内生力量,才能同心同德开创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二是提升综合素质。提高最广大农民群众的素质和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也是乡村振兴不断推进的有力举措。要抓好教育培训,促使“学政策,做思想上的明白人;学法律,做社会上清醒人;学技术,做事业上的自强人;学道德,做精神上的引路人;学榜样,做时代的带头人”,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立改树等活动,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乡村振兴发展的形势之需。同时,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狠抓社会风气治理,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撑和思想动力源泉。
三是强化责任意识。乡村振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党的领导、政府的支持、市场的推动、社会的关心和农民的参与缺一不可。要建立有效的参与机制,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渠道,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认知水平,使他们逐步产生相应的责任意识,进而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与意识,只有当全体农民意识到自己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并且勇敢地、自觉地来承担自己的责任,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真正激发出活力。
(二)加强村庄规划和管理。
一是做到规划全覆盖。坚持规划引领,把编制管用的规划作为基础和前提,建立和完善政府组织领导、村委会发挥主体作用、技术单位指导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实现农村“建设有规划、管理有依据”。编制乡村规划要与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等充分衔接,鼓励推行多规合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分区,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
二是突出规划实用性。把规划编制过程作为统一农民思想、引导农民预期的重要手段,突出务实管用,注重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禁挖山、不拆房,保留乡情美景,契合农民心愿。要加强安全防范工作,村庄规划要远离自然灾害多发区,尽量避免和防止各种自然灾害对村庄的危害。要合理利用土地,充分考虑保护好河流、山林和原有绿地,不能吃子孙饭。要充分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防止大拆大建、乱拆乱建。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居,充分挖掘生态、人文、产业三大资源,更多地注重自然山水、农耕文化、建筑风貌、特色产业等元素,做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各具风情。
三是严格规划管控。在进行村庄规划时,各级规划部门要明确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加强对规划编制、规划审批和规划实施工作的现场指导,切实提高村庄规划管理实施的严肃性。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强制性的规划内容不得擅自调整和改变。同时,要加大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确保村民“不建无规划的房子,不在无规划的地方建房子”。
(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是全面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矛盾最突出的就是垃圾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脏乱差”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组织领导、宣传教育、基础设施、运行模式、投入机制、考核奖惩等方面着手,全力推进县、乡、村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建设,出台垃圾治理奖补政策及购买服务和市场化方式实现城乡保洁全覆盖,确保农村生垃圾治理工作持续发力。
二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针对不同地区,如水源地、河库地区、人口聚集区、旅游景点、高山人少等地区,分区分类施策。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多采用分户粪尿资源化利用设备、净化槽、化粪池、生态湿地等适合农村特点的处理方式,有效解决农户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问题。
三是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厕所是农村人居环境最后的环节。要用革命的方式倒逼农村人居环境的全面提升。要使用便捷清洁实用的设备,把农村的粪便资源化利用,减少化肥对土壤的污染;要加大水资源循环利用,通过处理后的污水冲洗厕所或灌溉农田;厕所建设标准要适当超前,多用乡土元素,加强通风,完善配套功能;新建厕所选址要远近适宜,与周边环境和谐自然。
(四)推进文明乡村建设。
一是要加强生态建设。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长江生态复绿工程,加强湿地保护建设,切实守住山头、管住斧头、护好源头。要全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坚决打赢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大力开展水污染治理,有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全面启动土壤污染防治。
二是提升村容村貌。以建设生态宜居村庄为载体,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造农村危旧房屋、整治村庄脏乱差环境、塑造文明乡风等一系列举措,把村庄打造成“颜值高、气质美、环境优、魅力足”的美丽乡村,为老百姓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三是塑造乡村文明。要围绕立壮志、改陋习、树新风工作标准,实行“内外兼修”,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屋场文化、家族文化,以文化人,潜移默化,不断提升群众的精神文明素养。要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等纳入村规民约范畴,大力倡导绿色生态、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大力宣讲文明礼仪、传统美德、生态环保等内容,让群众在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中,改变思想观念,传承传统美德,提升文明素养。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也是乡村振兴的目标所在。我们深信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有旺盛的市场需求,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责任编辑:tm211
-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