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调查研究 >> 乡土随笔 >>
  • 冷芳:从扎实积累中汲取力量——集体调研有感
  •  2021-08-06 15:35:47   作者:sn   来源:   点击:   评论:0
  •  【字号:
  • 沿途走来,经由理性的思维和感性的回忆所打磨的风景在脑海里交织得错落有致,从城市的华灯璀璨到乡村的山野稻田,生活在每张脸上写下了激昂或悲戚的故事,这些生动的经验成为我们迸发的灵感和笔尖流淌的文字,又在晚间讨论时进行碰撞与交融。曾经我们总是带着朴素的价值关怀和稚嫩的理想主义与现实对视,但从驻村调研开始,我们通过浸泡在经验中,与基层社会中的人和事进行对话,才体验到其中的平凡与厚重,这往往超越于我们已有的生活经验,由此激发出灵动的思考能力。

    在本次暑期调研之前,我已经参加了团队组织的两次调研活动,对城市社区和村庄社会都有了初步的认知,但这只是开始。暑期调研规模更大,年级结构更为多元,并且具有教学性质,在这样的团队中,我与高年级同学的差距是明显的,进步也当然是明显的。更重要的是,在前两次调研的基础上,我在暑期调研中进入经验的感觉更为顺利,也尝试着在经验的对比中思考差异的根源,进而丰富逻辑链条。三次调研,近两个月的时间,我怀揣着好奇和热情进入经验训练,也看到了自己在初始阶段的成长,成长的关键正是源于积累的确定性。

    初识田野 知易行难

    第一次调研在机缘巧合下去了武汉市社区调研小组,不同于在经验类书籍中对农村社会建立起了简单的认识,我对城市社区缺乏任何准备。这种紧张在第一天开始访谈后很快被充实所取代,从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到工作方法,再到干群关系,每一个信息对我而言都是新鲜的,在总结中我尝试梳理几组变量及其关系,但都是围绕现象打转。而在集体讨论中,我的兴趣点在师兄师姐的引导与补充下变得更为丰富且明朗。在社区调研进行到三四天时,我又陷入到新一轮的焦虑——访谈素材不再像第一天一样处处新鲜,我也难以找到突破的方向,师兄师姐却能从类似的主题中发掘新的切入点,进行更深刻更系统的分析,我时常为他们的敏感性与专业性感到惊叹。二十天的调研,我们去了三个不同类型的社区,在异质性的经验现象里,有一些相同的分析视角,比如居民结构与集体行动、社区治理困境、技术治理等议题,但基于经验而来的内在机制又不尽相同;也深刻探讨了在我的生活经验里不曾投入关注的网格化治理、业委会组织困境等议题;更推进了我对项目制、多元社会组织、老旧小区改造等议题的理解,曾在文献中或多或少有过学习,但现实远比文献更为鲜活。

    第二次调研进入了我期待已久的村庄社会。在经典阅读的后期,我读了一些经验类书籍,似乎初步构建了学理意义上的农村认知,但当时因为缺乏实践体验,书里的论述难以激发我进一步想象。直到读到贺老师的一些书籍,我才能从中窥探我的生活世界原来具有如此丰富的意义体系,这也是对调研的初步理解。事实上,真正进入村庄社会后,所有的预设和准备都难以应对繁杂的经验现象,这是与我的生活经验以及既有区域研究所不同的地方,更是与城市社区结构差异极大,我再次成为调研新手。无论是面对河南农村方言的茫然,还是总结讨论中的缓慢进步,也有初次入户时的扭捏,每一天都在焦虑中度过,甚至一度产生农村比城市调研更为艰难的想法。但随着调研与讨论的推进,村庄社会的结构逐渐清晰——乡村工业的发展作为基础性条件影响着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包含了人口结构、家庭结构、治理结构、城乡结构等,每个结构当中又蕴含着多元主体及其互动的逻辑,从派系竞争到治理转型,从产业结构到市场秩序,每个要素既相对独立又嵌入于村庄社会的整体结构中。通过调研和写报告,我竟然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一个村庄进行分析梳理,这种获得感远非阅读相关书籍所能比拟!

    其实,无论是城市社区还是村庄社会,我们都是身处于其中而缺乏透彻理解,一是因为我们往往将特定生活经验合理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二是我们在生活场域中与家庭、社会交往、教育等话题高频互动,但大多数时候并没有思考甚至接触治理领域的经验,也就是说我们对生活经验的理解缺乏完整性;三是在实践的复杂性中,我们自己的生活经验难以支撑我们在学术研究中保持客观性和敏感性,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团队组织的集体调研能让我们超出个人经验之外,训练对具有“全息”特征的经验的感知能力。

    集体学术 助推成长

    经验训练的开始一般是由老师和师兄师姐带队,低年级既深入经验当中,又学习高年级通过训练和积累而获得的专业能力。暑期调研更具有非常明显的“传帮带”特征——暑期调研团队的构成既有工作多年的老师,也有博士生作为主力群体,还有初入经验训练阶段的研究生,此外还有进行社会实践的本科生。这种团队的构成在调研中可以形成互相激发的状态,同时也让我深刻认识到积累的差异明显带来经验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差异。

    一方面,集体学术对调研新手而言是充分的学习机会。在第一次调研后的交流会上,有老师评价我说“跟着团队做城市研究最专业的师兄一起调研,成长速度很快”。确实如此,经验丰富的师兄师姐能够随着访谈对象的信息立即进入城市社区或村庄之中,并灵活把控访谈的节奏和方向,同时基于经验的敏感性和问题意识,可以进行信息的深挖。一个明显的对比是当我在入户阶段自主访谈时,不是问完上句接不住下一句,就是问题过于分散抓不住关键信息。每当此时,都能清楚认识到自己还需要很多积累。这种差距让我不断体会并思考高年级的厉害所在。当然了,作为低年级,我们也不能机械地跟着师兄师姐走,毕竟实践具有复杂性,那么学习的重点除了“是什么”,更关键的是“为什么”。在集体学术中,师兄师姐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我从中看到了经验世界的纷繁复杂,也实现了自己的成长。

    另一方面,个人能够快速成长也得益于集体调研中的讨论与互相激发。作为调研新手,我的初期总结确实比较浅显,大多只是对现象的总结,而我所提出的每一个兴趣点,经由师兄师姐的充分讨论,就从冥思苦想变成恍然大悟。暑期调研的教学性质就在于师兄师姐为低年级补充许多常识性或背景性的知识,而且高年级并不因自己的专业性而忽视调研新手所提出的基础性问题,这对初步进入经验训练的新手来说相当重要。从绞尽脑汁的想,到讨论中的思想碰撞,再到形成相对完善的逻辑链条,每一次进步都是基于集体学术的支撑。调研之后,回到学校,因为同学们的节奏相仿,所以我们也有许多类似的话题可以交流,在交流中形成经验的对比和补充,激发更多想象,每次交流都让人意犹未尽!除了学术上的探讨,每个调研团队也形成了亲密的联系,大家在充实的调研生活里做快乐的学术。

    呼啸着走向田野

    经验训练又是一个新阶段,当我带着昂扬的斗志进入田野时,我从田野中也获得了喷薄的灵感。在这种经验训练中,成长的轨迹是清晰可见的,但前提是在调研中训练自己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表现为三方面。

    其一,保持好奇与热情作为调研新手,本身就缺少对调研方向的预设,这其实有助于自身沉浸在经验中。暑期调研正式开始前的见面会上,师姐强调低年级要多问为什么,多挖掘自己感兴趣的点子,不怕犯错。也许正是这种“不规范”的思路更能激发新的想象,从而产生有意思的发现。但我前几次调研中一直存在的误区在于把许多经验现象合理化,觉得本该是这样,没有追问其内在机制的意识,其实就是没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需要在长期调研中训练。

    其二是身心在场的投入。从我个人来说,正因为对经验训练阶段保持期待,所以在第一次调研中,保持了一种既紧张又兴奋的状态,虽然节奏紧张,但丝毫不觉得疲倦,这种振奋的精神面貌能有效调动自己对信息的理解。但在农村调研中,面对难以理解的方言,以及后期重复出现的信息,在访谈中容易产生倦怠情绪。这种倦怠是因为对访谈信息只有接受而没有思考与互动,那么在总结与讨论中自然缺乏有效收获。如同师兄师姐一直强调的“要思考我为什么这样问”,没有思考就一直没有问题意识,并且只有身心在场,保持饱和介入,才能把握到访谈对象情绪上的微妙之处,才能对关键信息保持敏感性。

    其三是要相信积累的确定性。在暑期调研中,师兄师姐在讨论中经常会对比其他地方的经验现象,这种对比能直观地表现农村社会结构及农民行动逻辑的差异,进而可以思考差异的原因。对比我的前两次调研,暑期调研中我尝试了进行区域对比,无论是相似之处还是差异所在,在这种记忆调动中我对同一主题产生了更完整的理解,这种记忆调动是建立在我前两次调研的基础之上。从初次调研的不知所措,到第二次调研的焦虑,再到暑期调研的融会贯通,我对经验的感知与分析能力在一次次积累中得以强化。如何像敬佩的师兄师姐那样厉害,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每一次调研都是助推成长的机会,成长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每个阶段保持心态开放,保持朝气蓬勃,才会不负自己的期待。

     

    冷芳

    202183


  • 责任编辑:sn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