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春节期间,家人团聚、走亲访友、参加各种宴席和聚会等是必不可少的活动。活动期间亲友聊天,来自农村的亲友肯定要聊到现在的农村形势。和往年相比,今年听到农村亲友“骂娘”的声音多了一些,也强烈了一些。他们抱怨的比较多的是政府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能干;种粮不赚钱,土地抛荒多;官员腐败现象司空见惯等。
笔者春节前几天到抚州某地乡下参加一场宴会,回来时顺道参观了当地政府投巨资打造的一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旅融合项目)。参观过程中,遇到一位在该园做管理的老农,他告诉笔者,他是该园请的一个零工,每天工资130元。他今年75岁,但身体非常好,身板结实有力,行动敏捷,说话声音很大。聊起这个产业园的情况,大爷扯着嗓子大声说道:“我实话实说,都是骗国家的钱,你说种这些东西赚得什么钱?你看这些东西都是当官的,一伙伙拿去了,一分钱没收到。***腐败,这样下去要亡国的,历朝下来都是这样,苦就苦了老百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会上都不敢说真话,说真话乌纱帽就没了。谁会为老百姓发声?只是抖音上说说有屁用。”
据了解,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个地方先后投入了大概近一个亿,之前一个项目因打政策擦边球被叫停,造成很大的损失,后来这个政府建成后三年免费租给私企经营。这前后两个项目都是从上面争取来的项目。类似的项目全国几乎每个县都有,而且已存在一二十年了,至以赚不赚钱,有没有效果,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因为明显违背常识和常理。笔者这些年,全国各地跑,类似的项目见得多了,像山东兰陵县的国家农业公园、沂南县的朱家林田园综合体,江苏宿迁洋河农业嘉年华等,都是动辄投资几个亿乃至七八个亿的项目,但建成后运营恐怕连水电费都赚不到……
群众“骂娘”现象在网上也有反映。在一个微信群,某三农学者说:“这次回老家村里过年,村民偶尔聊及时政,和过去最大的差别就是都是骂某人的,没一个人为某人辩护。其中一个在村里负责卫生的村民说得比较有趣:抓了这么多贪官,跟没抓没什么区别。”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会长王显强就这方面的问题写了篇短文,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现在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广大农民群众对党的严重不信任问题。”他分析了群众对党不信任现象产生的诸多原因,说了很多农村工作存在的问题,如农村合作医疗费用年年涨,2010年前是每年每人10元,后来涨到每人20 元,现在是每人400元 ,还有农村社保缴费也在年年上涨。而与此同时,这几年经济下行,房地产业和各种行业均不景气,农村年青人外出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少,购买房子要还房贷,加上前面说的费用等,这给不少农民群众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贰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农村地区经历了一段因农民负担加重而导致的干群关系紧张和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时期,随即三农问题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1世纪初,党和国家对我国发展作出了科学判断,认为中国社会已到了以工补农、城市反哺乡村的新阶段。在此基础上,党中央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2006年,中央确实取消了农业税和三提五统,并通过各种补贴政策支持种粮农民。同年,党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2017年,十九大中央又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在一系列扶农、惠农、强农政策的推动下,各级财政确实逐年加大了对“三农”的资金投入。2011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首次达到万亿左右;2024年前11个月,“三农”投入就超过了2.2万亿元。此外还有各级地方财政对“三农”的投入,财政部官网信息,仅2011年全国地方财政“三农”支出就达到28772.9亿元,占全国财政“三农”总支出的96.7%,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农村社会事业、农民补贴及农产品储备等。
近20年的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还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按说,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三农”投入的不断增加,农民群众应当越来越来满意才对,为什么会出现相反的现象?这个问题值得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深入思考,更需要执政群体认真研判,共同探寻解决之道。
群众“骂娘”现象增多源于对政府工作不够满意。群众对政府工作不满意的原因很多,笔者大致梳理了一下,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党和政府在农村的一些政策不满意(其中有些是政策本身的问题,有些是政策执行的问题)。突出的问题是上级的政策与基层的实际情况脱节,政策的制定没有充分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
二是对干部工作作风不满意,。高在上”等,这个问题说到底还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问题。
三是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透明。对一些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政府相关部门宣传解释不到位。就农村而言,免税费后出现了另一现象,那就是干群关系的疏离,干群之间少有互动,村小组也没有过去那种“群众大会”,干群之间缺少了某种程度的“交换和博弈”,尤其是现在农村一半以上的人都居住城镇,农民群众的集体和组织观念大为削弱,甚至完全没有了,完全处于一种游离状态。
四是农民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完善,农民的公民权利意识逐渐觉醒,开始更加积极地关注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方面,在如何看待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农民群体在养老退休待遇差距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不过,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于群众的“骂娘”现象也要作更全面的分析。尽管群众“骂娘”现象增多,但总体上,广大农民群众对党在农村的政策还是拥护和支持的,他们中的大多数对党和政府怀有感激之情,其中老一代农民的这种情感体现得尤为深刻。三年前,笔者在老家参加一次亲戚的宴席,同桌有好几位农村老大爷,喝酒时聊起现在的生活,其中一位老大爷说了一句:终于等到了!旁边几位岁数差不多的老大爷不住地点头附和,表示认同。等到了什么呢?等到了幸福的生活!
叁
如何看待群众“骂娘”现象?
首先,群众在现实生活中或网络空间表达不满的现象,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得到了法律的保护和广泛认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监督。
其次,群众“骂娘”是参政议政的一种行动,也是一种情感和意愿的表达,往往包含着民众的信任期待,是了解民声的最好途径之一。我们要善于从群众的民怨中深刻反思,从“骂声”中听出民声,提炼民意,解除民忧。
其三,倾听群众的心声与诉求,始终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毛泽东早在延安时曾两次“挨骂”,毛泽东在了解了事情真相后说:“群众发牢骚,有意见,说明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1956年,作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商业部部长的陈云,在一次商业部党组扩大会议上说,我不赞成骂人,但如果共产党五年听不到骂声,就有垮台的危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万马齐喑,就会潜藏下许多危机。201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线与网友交流,他关注到网上有网友骂他时说:“为什么领导可以发脾气,群众不能发脾气呢?为什么领导可以骂娘,群众不能骂娘?”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善于从群众的民怨中深刻反思,是对群众的一种真实感情,是一种执政能力。勇敢地面对群众,多途径去了解群众骂的是什么,以宽广的胸襟从各种“骂声”中听出民声,提炼民意,解除民忧,把“骂娘”当压力、动力,积极主动靠上前去做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减少工作失误,这样才会少点“骂娘”声,多点表扬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