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
无图版
|
风格切换
|
Home首页
»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返回主站
|
研究生读书
|
推荐
|
搜索
|
社区服务
|
帮助
|
订阅本帖更新
社区服务
风格切换
yellow
moon
wind5
gray
wind
blue
black
green
movie
pink
短消息
收件箱
发件箱
消息跟踪
写新消息
控制面板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查看个人资料
好友列表
用户权限查看
交易币管理
积分转换
特殊组购买
收藏夹
我的主题
统计排行
基本统计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统计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崔晓晓读书报告
>> 中心读书报告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 本科生读书报告
|- 华中大读书会观察
>> 经典阅读读书会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安大知行读书会
|- 北工大群学读书会
>> 华中趣事
|- 读书趣事
|- 生活趣事
|- 种种逸事
|- 2012年调查趣事
|- 2011年暑假调查
|- 2010年调查趣事
>> 友谊第一,读书报告
|- 齐民学社读书会
|- 安徽师大公管管理读书会
|- 中南财经政法读书会
|- 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
|- 华东理工大学读书会
|- 武汉大学少年中国学会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
>> 三农研究读书会
|- 本会成员
|- 本会事务
|- 读书交流
>> 读书交流
|- 读书汇
|- 好书互借
|- 读书心得
|- 好书推荐
交 易
投 票
本页主题:
崔晓晓读书报告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崔晓晓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4
威望:
4 点
金钱:
40 RMB
注册时间:2024-11-27
最后登录:2025-01-15
小
中
大
崔晓晓读书报告
一、暑假读书书单
七月份阅读了《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学术与政治》四本专著并补充阅读了《阿德勒的心理哲学课》,共计五本书。八月份阅读了《共产党宣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三本书,八月下旬接续至今在读《资本论》。
二、读书总结
在七月份的21天习惯养成中,几乎是保持每周一本名著的速度进行阅读训练。第一周,我沉浸在涂尔干论述分析的不同部落生活中的图腾、仪式的形式、形成原因等等,来了解他的宗教观念,最终得出宗教的形成源于集体生活,宗教力量是社会群体之力。这本书的核心大概是在讲个体只有存在于群体中,才能感受到一种社会意识或者集体意识,集体再借助仪式来表达这种特殊的情感。《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相比较其他书,我觉得还是比较好读的,因为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就能对应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而以宗教为入口来深入认识我们的社会。同时也提供给了我们如何调动集体意识的方法。比如说我热衷于参加各种音乐节,在一种强烈的集体氛围中找寻一种号称“自由”的情感,那么我也好奇为什么许多年轻人高呼着摇滚生生不息,我们永远年轻,然后在强烈的鼓点节拍中一起摇摆,有时候甚至像在进行某种神圣的宗教仪式,与工作场域中的社恐打工人形象背道而驰。在这本书中我或许可以有一些收获,或许是因为音乐和宗教活动同样,都能够给个体带来强烈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链接,这种羁绊可能会与现实生活中自己经历的一切都有所不同,就好像是提供了一个曼妙的茧房,在这个茧房里的所有活动都可以让人激发热情,凭借着集体主义同冰冷的个人主义作斗争,让人觉得很安心。这个安心可以用归属感来形容,宗教给予信仰宗教者一个归属地,音乐节给信仰音乐带来快乐的爱好者一个归属地,也正是因为个体事实上需要归属地,人人都需要归属地,宗教和音乐的存在才弥足重要。
后面我又阅读了《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认识到提出契约的建立必然需要某种保护的机制,否则一开始契约并不可能建立,因而从逻辑上,契约建立社会是不可能的,相反,应当是先有社会再出现契约。契约的建立并非是先验的,而是有一定的保护约束机制,即是道德,这种道德来自于集体凌驾于个人之上的集体权力。因此,涂尔干提出了既不同于个人权利让渡,也不同于国家权威干预的社会道德模式,是以职业群体为政治单位,成为规则与国家管理的中介机制。
第三周,读了一本页数不多的小书《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但全书都是干货,概念叠加概念,范畴规定范畴,很多段落虽然必须边看边想、反复阅读才能看懂,但韦伯真的是像序言中说的那样“想要尽可能以人话在讲理论”,他从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即对社会学定义的分析——意向、理解、逻辑、范畴等开始搭建整个社会学大厦,再从分析社会行为到分析社会关系,扩展到社会秩序、斗争、共同体、团体、权力、统治等领域,厘清了社会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研究中需要运用到的基本概念。这本书是入门社会学绕不开的一本书,完全可以当作社会学名词的词典常备常读。
如果说《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中韦伯是一个思想逻辑清晰、直言不讳的百科全书式学术形象,那么在《学术与政治》中则会更能发现他本人生活的立体形象。在《学术与政治》中,除了看到韦伯在学术政治方面的不断完善,对学术界的批评、对政治的抨击,也可以看到韦伯家庭、爱人、妻子等维度的社会关系情况,可以在社会关系网络中更加了解这位伟大的人物,因为书中不乏韦伯与其好友、家人谈论某一学术话题、政治话题的补充描述。令我反思比较多的是韦伯说大体上我们现今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上努力的成果,将会嘉惠未来的子孙,而非活着的这一代。如果我们的工作能有而且将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也只能企求于造福给未来,也就是说我们的继承者。这和当代年轻人生育意愿低下从而形成躺平文化的一个内在逻辑是相扣合的,因为大多数年轻人在越来越强的社会压力中越发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更加趋向于丧失造福后代思想,而更注重现世享乐的落实贯彻,比如他们提出“没有后代我享福”。然而这么新潮的具有时代特点的发言在近百年前就已经被提出,实在是具有长远的预设眼光。
八月份的几本书都是在逐渐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运行规律和阶级斗争,同时马克思又不断验证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斗争的过程,阶级斗争是推翻社会前进的动力,所以应当是通过革命的手段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个逻辑是马克思思想和理论的一个主线。但其实马克思并不是一个先知先觉的圣人,他从小面对的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在那个时代的唯心主义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他没有选择随波逐流,而是发现资本主义的弊端和劳动群众渴求解放的呼声,不断探索社会真理,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才是真正难能可贵且吸引着我不断深入阅读他的文字的理由。
总的来说暑期两个月的阅读,不断地在围绕着“阅读——联想——再阅读”的主题进行,当然再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把自己的联想推翻,但也正是因为这样,阅读的趣味性与读书的内驱力也更强。
三、暑假作息和锻炼情况
暑假的作息因为有了阅读这一主线的加入,的确更加规律,因为每天读一些书肯定会有一定的收获,就减少了个人许多的年轻虚无主义想法,使得自身因为内满足而更加能够把控自己的情绪与认知,生活的幸福感会更足。锻炼方面主要是日常瑜伽,有空爬山、旅行的节奏,在探险游戏、挑战游戏中强健体魄。
四、训练体验、感受
训练感受主要是,因为阅读时会在手边放一个本子,写写画画思维导图、逻辑观点,所以逻辑思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Posted: 2025-01-15 11:14 |
[楼 主]
崔晓晓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4
威望:
4 点
金钱:
40 RMB
注册时间:2024-11-27
最后登录:2025-01-15
小
中
大
一、读书书单
上一个周期阅读了马克思《资本论》三卷、《货币哲学》上下两卷。
二、读书总结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交换”,在经济社会中,交换指以商品换商品或买卖商品,交换这一过程会伴随交换价值的产生,这是资本价值增殖的第一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不是单纯的商品,也不是商品,是具有一定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因此交换这个概念在经济社会中是贯通首尾的重要一环。
《资本论》中谈及的主体有商品、货币、工人、薪资、价值、流通、周转等等,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工人用大量劳动获取薪资,劳动力价值转化为工资,即劳动向商品进行转化,这是最直接的一种交换过程;资本将它找到的大量人手(也就是工人)与劳动资料相结合并进行统治,目的是为了用货币交换一段雇佣关系、用工作效率交换到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实现用货币交换更多的市场价值,进行财富积累,实现资本运转,这是一个庞大的交换过程;资本之所以能在一个人手中大量增大,是因为它在许多人手中的丧失,绝不同于积累和积累的集中,因此大资本同小资本不停竞争,信用事业在吸收小资本的过程中支持大资本来换取效益,这也是一种交换。在不停的交换中,它的逻辑非常清晰,无论是旧生产方式的解体,从奴隶市场到劳动市场的转变,还是劳动资料的大大丰富化,甚至推动了整个时代向前发展迈步,亦或是底层劳动人民从一种主动求生路到无法自主选择生路的无奈过程,最根本的内在含义就是资本家,这样一种被人格化的资本主义,在使用货币交换资本的过程中的剥削。所有交换所产生的短暂繁荣、黑色经济、先进成果、野蛮劳动,都将成为一个闭环,作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中间环节。因此事实上,我认为马克思是用了三卷的内容讲述了这样一个大的交换闭环来阐述资本主义,有的读者说是控诉,也有的说是批判,而抛开情感化措辞,马克思把资本主义这样一个抽象化的事物不停地操作化为小块儿内容,最终串联起庞大的经济体系,这才是我收获更大的思维方式与写作逻辑。
而同样是经济方面的读物,齐美尔的《货币哲学》更加柔和地展示交换的魅力,之所以叫货币哲学,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本书的重点在于讨论货币对于人类的自我理解究竟有何意义这样一个哲学问题。宏观对比来说,齐美尔没有像马克思那样投身于社会平等问题,也没有像韦伯那样为资本主义精神的“铁笼”忧心,他在乎的是现代性中的个人生命,这样一个悲观主义者总是担心现代人的“自然状态”难以实现。举个例子,马克思认为货币是商品,是“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齐美尔认为货币是一种文化现象,“不仅是交换工具,其物质材料本身也具有价值”。可以看出齐美尔更为关注某一个主体本身,他的货币哲学超越了自由主义与平等主义的两级,看到了市场经济金钱为上的激情背后更为根本的现代化痼疾——生命感觉致命的萎缩。人们用金钱交换来的是个人灵魂深处的生命本身的无聊感,因此这样的交换也是货币经济生活中个体生存感觉变化的体现,越多次的交换便会换来越大量的自我丧失。很明显,齐美尔已经不是在关注一个社会性问题了,而是一种精神内在性问题,现代人偏偏不再满足于事物的自然魅力,反而看重自己的感官刺激,不再看重自己的灵魂拥有什么,而是看重自己和别人拥有什么东西,这是资本交换的骗局吗?是标准同质化的骗局吗?假如生命缺少内在差异,生命则会显得空洞无谓,这是现在流行的“淡淡的死感”的内在逻辑吗?阅读的时候我不停地发问,同时这也是我从齐美尔的文笔中学到最多的地方,“依靠自己最本真的内在性来思考,而不是让感觉逾越灵魂的界限。”
三、作息和锻炼情况
作息和先前保持的状态大体一致,每天都能保证定量的学习与锻炼时间分配,身体也在规律的作息中更加轻盈健康,这是自己能真切感受到的。锻炼方面主要是瑜伽、旅行、羽毛球、散步相结合的节奏,每天在学习之余随心运动,既满足了锻炼需求,也顺应了本心,从而使得心情愉悦。
Posted: 2025-01-15 11:16 |
1 楼
崔晓晓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4
威望:
4 点
金钱:
40 RMB
注册时间:2024-11-27
最后登录:2025-01-15
小
中
大
一、读书书单
上一个周期阅读了社会学经典有齐美尔《现代性的诊断》《文化、技术与社会中的身体》《如何有尊严地离去》。目前在读齐美尔《叔本华与尼采——一组演讲》(70%)。
二、读书总结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互动”,从马克思的观点讲,货币是“以最纯粹的形式再现的纯粹的互动”,使得货币这个抽象的概念变得可以理解。从寻常意义上讲我们会认为个体是在已有的社会存在基础上与人、物、环境进行连接交互才形成了互动。但齐美尔告诉我们,只有当互动产生,社会才能产生,因此互动不是社会的成因,也不是社会的结果,互动它本身就是社会,是等于的关系而不是属于的关系。
齐美尔不像韦伯那样持方法论的个体主义,他一方面坚持互动就是社会学分析的基本单位,主张方法论的关系主义,另一方面则是最大程度表达对个体在现代社会命运的关切。所以今天的分享是以齐美尔的主张为线索,其间融合一些我对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专业的想法。
首先我们来谈谈社会这个概念,它体现了下层阶级迫使上层阶级承认自己的存在和重要性的需求。只有社会存在,下层阶级才不再是零散而又微不足道的个人,而是可以作为一种联合起来的大众群体出现在上层阶级的面前。阶级之间需求的流动与满足是一种不同层级之间的互动;大众社会的崛起和民众力量的强大化是一种同类群体内的互动成果,无论是内外部互通还是内部转化,互动的最终指向都使得人们的认识范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而形成了社会独特的运转逻辑,这就是互动的价值意义,社会学思维也在互动中成为可能。而之所以说互动与社会是等于的关系,我认为是人们的全部本质和所有表现都取决于或大部分取决于与他人的互动。哪里有一些个体进入互动,哪里就会被建设出社会存在,所谓人在江湖在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社会不过就是因互动而联系起来的一些个体的集合名称而已。
但互动绝对不是指沟通交流这样的简单社会交往,它其实是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奇妙的词汇。比如说教会和国家之间的冲突矛盾,这属于体制之间进行的规模互动;不同领域阶层的任务出现交集,这属于个体间的互动;同一个工厂里的工人进行合作与竞争,属于体制内的基本互动;而我们自己也可以进行想象演习这样的自我互动,这又属于个体内部的基本互动。所以在理解互动这个主题的时候,需要带有分类思维进行多视角多维度地看待。思想和观念的确是很有魅力的,齐美尔这样一位“不易归类的使人不安而又着迷”的学者,却用片段性的随笔手法把互动这一抽象概念操作归因,形成体系,给我带来了一些理论类化、规范化的指引。
而正如无法计量的微小步骤构成了历史统一体的结构那样,人与人之间很不起眼的互动构成了社会统一体的结构。这些不断发生的生理和心理的接触,欢乐和悲伤的交互感染,交谈和沉默,利益的分享和分歧,共同构成了奇异的社会稳定性。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各个领域与不同群体进行服务作为互动的另一个侧面,聚焦个体或群体的生活态度和心理感受无疑就是社会稳定的推进者、倡导者。同时也是齐美尔始终关注的是现代生活的状况对个体人格的完善有何影响的体现。上个周期里我深入了解的,不论是临终关怀、安宁疗护,还是文化经济社会、身体社会、音乐疗法、戏剧式教育、社会伦理等等,都是宏大的社会结构中现代人的生活条件以及对尚未实现或尚未充分实现的幸福生活的追求。我越来越觉得在整个对人的研究链条上,社会学作为前端理论性学科与社会工作这样的中末端实务性学科是需要合作互动的。因为在前现代社会里由于缺乏分化,个体淹没在集体之中,个体的行为与集体的行为被混为一谈。而现代精神生活本身的趋向却变成了社会的灵魂将消融于参与者之间互动的丧失,当前碎片化成为了一种社会快照,蕴含昭示着整个世界的未来可能。这时候社会工作的中端干预与后端处理就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了。
而这个意义,我在上个周期的阅读生活中目前得到的理解是:任何人互动时,会受到双重而又相互矛盾的规范要求的约束,因此既要形成一种独特的和他人不同的人格,又要为这种独特性寻找社会承认。显然这是困难的、复杂的,可能还涉及伦理的困境,需要一个恰当的粘合剂与被粘合的平截面。而社会工作或许就是这个粘合剂,在服务中寻找不同场域的平截面,让君子和而不同可以真正存在,让现代社会个体的心智发达的同时,其灵魂也不会日趋枯竭。
三、作息和锻炼情况
最近的课业任务比较重,作息不能保证完全规律,心理压力也比上一个周期要大很多。每天虽然都能保证定量的学习与锻炼时间分配,但锻炼时间主要集中在一周的某两三天,平时主要以主线任务为要进行安排。整体还在继续摸索平衡方式。
Posted: 2025-01-15 11:18 |
2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快速跳至
>> 中心读书报告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 本科生读书报告
|- 华中大读书会观察
>> 经典阅读读书会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安大知行读书会
|- 北工大群学读书会
>> 华中趣事
|- 读书趣事
|- 生活趣事
|- 种种逸事
|- 2012年调查趣事
|- 2011年暑假调查
|- 2010年调查趣事
>> 友谊第一,读书报告
|- 齐民学社读书会
|- 安徽师大公管管理读书会
|- 中南财经政法读书会
|- 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
|- 华东理工大学读书会
|- 武汉大学少年中国学会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
>> 三农研究读书会
|- 本会成员
|- 本会事务
|- 读书交流
>> 读书交流
|- 读书汇
|- 好书互借
|- 读书心得
|- 好书推荐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西农四为读书会
Total 0.289411(s) query 4, Time now is:01-15 16:37,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