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
无图版
|
风格切换
|
Home首页
»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返回主站
|
研究生读书
|
推荐
|
搜索
|
社区服务
|
帮助
|
订阅本帖更新
社区服务
风格切换
yellow
moon
wind5
gray
wind
blue
black
green
movie
pink
短消息
收件箱
发件箱
消息跟踪
写新消息
控制面板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查看个人资料
好友列表
用户权限查看
交易币管理
积分转换
特殊组购买
收藏夹
我的主题
统计排行
基本统计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统计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2011年暑假调查
»
印子:顶天立地,收获团队
>> 中心读书报告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 本科生读书报告
|- 华中大读书会观察
>> 经典阅读读书会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安大知行读书会
|- 北工大群学读书会
>> 华中趣事
|- 读书趣事
|- 生活趣事
|- 种种逸事
|- 2012年调查趣事
|- 2011年暑假调查
|- 2010年调查趣事
>> 友谊第一,读书报告
|- 齐民学社读书会
|- 安徽师大公管管理读书会
|- 中南财经政法读书会
|- 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
|- 华东理工大学读书会
|- 武汉大学少年中国学会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
>> 三农研究读书会
|- 本会成员
|- 本会事务
|- 读书交流
>> 读书交流
|- 读书汇
|- 好书互借
|- 读书心得
|- 好书推荐
交 易
投 票
本页主题:
印子:顶天立地,收获团队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陈文琼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04
威望:
304 点
金钱:
3040 RMB
注册时间:2010-02-28
最后登录:2016-03-26
小
中
大
印子:顶天立地,收获团队
在去恩施调研之前,一直在学校阅读经典,却不曾以研究者之眼光观察中国农村社会,读书期间虽以阅读西方经典为主,但总在思考西方理论于中国之问题有何用,于中国学人之成长有何用。西方理论虽为经典,且颇能启发心智,助我辈分析解决中国当下问题一臂之力,但西方理论终究为西方文明之结晶,它来源于西方也必然以指导西方文明之发展为己任。然我中华素有五千年之大文明,思想典籍也可谓之丰富,遥想当年四大发明是何等辉煌,万国齐拜盛唐是何等荣耀,中华人民之生活曾为世界人民所向往。但中华文明之实体入晚清则近乎分崩离析,国耻百年,世界大小国家均可欺,从此中国文化便一蹶不振,举国学人皆可谓之丧失文化信心,文化自觉更不知能从何而来,即使有学人积极奔走呼吁,努力建构,均不得法。纵观当下中国社会科学之现状,或唯西方经典马首是瞻,西方学说竟成为检验中国现代化建设之准则,这实在是可笑之极,我中华之宏伟事业岂能由欧美文明之某一学说左右之?此学派是真正的西方派,称其为殖民派也无不可!或唯中国之城市化进程而津津乐道,将中国之大问题皆划归为城市化问题,以为城市化就能解决中国9亿农民之生计,以为道路通向城市指日可待,这实在是缺乏对中国底层经验之大把握,此学人众多,内部也是百家争鸣,但在我辈看来,皆缺乏对中国农村经验之深度调查,而只顾居于书斋之中,凭想象建构思想创造理论,终使学问悬浮于空中,不接中国社会之地气。
相比于以上学人的为学方法,我辈暑期农村之行实在是高出许多,于学问于做人皆有大收获皆有真收获!学问与人生本是想通之事,何种之人生便有何种之学问,学问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知识的多寡和天赋的高低,更取决于人生境界的层级和心中有无大关怀。遥想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学人中,费孝通与瞿同祖年纪相仿,且同拜于吴文藻之门下,二人得老师力荐游学海外,更是在而立之年均享誉西方,二人今后也成为当时中国燕京学派之中流砥柱,但最后能达到大师境界的却是费孝通,为何?阅读费老之书,便能发觉他对当时中国命运之深切关怀,便能体会到他对中国小民生活之大同情,读《江村经济》是如此,读《乡土中国》亦然!而瞿同祖虽在学术上也堪称一流,其所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早已成为中国法学之必读书目,更是成为不少学者之启蒙书籍,但书中多是历史而偏少了对中国当时现实之关切,仅此而决定学问之高下,也决定人生之高下。故而,我们的农村之行便是向费老学习,关注中国之当下,便是研究真问题研究大问题,正是这一点决定了我们的集体是学问与人生均能做大做高的集体,我们的集体用力也必然会创造中国社会科学之大奇迹,此仅为时间之问题不为方向之问题。于个人而言,此次调研使我收获的亦是学问与人生,此学问与人生从此便不再悬浮于九霄云外而是扎根于中国之真实国情之中。我认为,当下只有用国情来指导学问来指导人生方可成就大学问与大人生,相反如脱离国情,则于个人是无法成功于中国则会祸国殃民,此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大真言!
先谈学问之收获。我大学四年的谋生之学实为法学,此学科教育在中国不讲求思想而过多追求职业技术,所以中国之法学教育实际上一门职业技术教育,初上法学入门课程法理学时还感到法学尚为我心中之法学,而之后的刑民诉讼国际诸法学习下来,我是头昏脑胀兴趣寡然,当时之迷茫如同黑夜不见光,看着周围之同学唯法条是从,唯司考是从,我心中不知有几多寂寞与悲凉。故而我从大一下时便抛弃了法学之教条,一个人开始游荡于图书馆,初读苏力《送法下乡》便感觉眼前一亮,颇合我的胃口,当时也不曾知道苏力为何人也不知他还有《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就这样自己便开始了胡乱的读书生涯,虽然在阅读中并无章法,也不知阅读之目的何在,但那时却能开始感觉自己是在大学之中,是在学习有用的知识。后来有幸认识了陈柏峰老师便直接加入其主持的读书会,这使我感到如鱼得水好不自在,如此坚持了两年,读书会也成为了我大学的主要课堂。也正是在那时才对中心开始有了点滴了解,也在大学快结束时萌发了求学于中心的念想,现终实此愿,幸喜之至。现在想来,能参加中心的这次调研,我用了大学四年的时间,如果当初我像大多数同学那样一心奔着司法考试而去,我怕是与中心终生无缘了。此次调研,我感受最深的有两处,一是中国经验对平日所读理论之冲击,这种冲击是压倒性的,我因此得出了一月农村调研堪比三月理论阅读的结论;二是团队作业的无穷力量,中国农村的研究确实需要集体的力量,这种科研方式具有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层面上的重大意义。中国农村的经验是中国最真实的国情,也是很多学人完全忽视之处,我在咸丰的一个月经历了理论被经验肢解与从经验中建构理论的阶段。一开始面对经验时我既是好奇又是头脑混乱,感觉村庄现象迎面而来一时找不到北,不仅在调研之中也不知从何发问如何发问,甘做师兄随从时也不知他问题从何而来又为何如此发问,而且自己碰到的现象也无法用自己平时阅读的理论中找到答案,第一次发现了理论在经验面前的无力,实在困惑。后来对着疯狂记下的笔记来揣摩师兄的访谈逻辑才略有感觉,后来在继续跟随师兄时我虽不发问但心中已有问题,有时师兄问完一个我提前想出一问后发现师兄之问与我相同,心中甚是幸喜。后来,我们调研小组时而一分为三时而一分为四或一分为五,时而又投靠师兄,如此分分合合之中,我们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我也开始在村庄寻找自己的问题意识,也开始随着自己的困惑来展开访谈。随着调研的深入,在师兄的点拨下,我开始学会寻找现象之间的关联,用经验来解释经验,不断追问经验背后的社会机制。虽有时分析出来的道理颇显幼稚,甚至是犯下低级的常识性错误,但这些都使我每天都能收获从经典理论中无法习得的知识。这种经验对理论的冲击实际上就是中国社会科学的真正根基之所在。数年之前,我曾与一位好友谈论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他举出了邓正来的例子,他说邓正来虽然在当下的中国社科学界很厉害但与国外学者相比真是差了太远,还说以邓的功底根本不具备研究西方理论的资格,其原因在于学术的根基不深。当时我便心想中国社会科学的根基究竟在何方,在我的好友看来可能是要加强对西方理论的研究,目前邓正来和他的一帮弟子也正是如此,但这次调研后我却更坚信中国社会科学的根基在于中国经验,在于中国的实际国情。只有扎根于中国经验之中,才可能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另外一个深刻的感悟是团队调研实在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工作方式,如果我们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去一个地方调研,那不仅调研得十分孤独无法很快收集大量有效的信息,也很难在每天的调研过后形成很好的讨论环境,道理是越辩越明,有时一个人想不透的问题在夜晚讨论会上的唇枪舌战中能得到极大的推进。现在国外的社会科学研究也是以某某研究中心为单位,也是搞集体科研,但是他们的集体是制度性的集体,几个平时都不认识的科学家只要被纳入了同一的科研单位就能展开不错的研究,这是典型的西方式的契约化科学研究。我们中心的集体不仅是简单的科研性学术的集体,而且是亲密的理想性学术集体,这一点与中外的其他科研单位具有本质的区别,也正是这个特殊之处才使得中心的学术获得了极大的成长,也使得我感受到了中心集体的无穷魅力。这个集体既有本科读书会作为后备军,又有研究生读书会作为科研骨干的新生力量,更有博士生们作为中心的排头兵,而中心毕业的博士生现在正在中国各大高校积极抢占科研阵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为火源圣地的“中心”,既能源源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的年轻学子前来求学,又能源源不断地向全国各地输送未来的杰出人才,如此一来,中心不仅能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的研究重心也能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中心。想到这些,自己心中便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在读书也不仅仅是一名硕士生,而是感到我和中心的其他成员在一起干一帆必定能取得成功的宏大事业,而这项伟业不仅是为了成就自我更是为了中国的社会科学和中国的现代化!
耿羽师兄与我同属法学出身,平时交流他便提醒我法学学子之弊端多在于空喊民主正义大词,往往不得中国经验之要领;更是他启发我多种学科之阅读背景,于乡土场域应更有多种问题意识,亦会有更多创新之处。此番下来,我才突然明了法学知识之再创造不仅完全必要也完全可能,我辈行走于田野之中,倡导中国经验之路线,所研究之问题岂能局限于某一单一学科,凡属中国社会凸显之问题,都应成为研究之对象,如此才能做出大学问。申老师强调自己实为问题中人而不为学问中人,但在我看来,问题与学问不过是学问之路径,学问一词由学、问组成,追求理路和探究问题本是学问应有之义,只是在当下中国,我们应为问题而学问,不要唯学问是从,做问题之学问方有做真学问之可能。
再谈人生之收获。快乐之人生无非是能做几件自豪之事,能结交数个真心朋友,能有殷实小家,能享安逸生活,如此人生实无憾矣。然则伟大之人生则不仅要修身齐家更要治国平天下,此等小志人生岂能安放下我不凡之心。在当下之中国,通观中国大学学子之生活现状,实在惨不忍睹,不学无术者俯拾即是,宅男宅女更是多如牛毛,难得碰上一两个愿意稳坐图书馆的又是考证一族或是小说达人,他们永远在为考试而准备的日子和考试之中的日子中度过自己的大学,或是在电脑游戏中游戏人生。大学四年,这样的同学我见的太多,有时对自己身边的人或是好声说理或是迎头痛击均不见效,实在是无计可施,只好放弃!此次调研则使我耳目一新,时刻感受到杰出集体对我的吸引和塑造,使我这个独行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中心的老师和师兄师姐不用多说,他们都是我的学习榜样,之前自己习得的理论知识在他们对经验现象的分析中早已站立不住,而依靠那些理论带来的得意之处也是烟消云散,与他们一起调研,感受到更多的是他们的脚踏实地和朴实无华,他们不怕吃苦敢于吃苦的学习精神是带领我前进的力量。据申老师介绍,他在大学时为了解决中国的问题而心忧天下而奋起读书,这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使我感动,我们都对他年少便有大志的人生感到敬佩;而耿羽师兄则使我和队友们一起快速成长,在和他的多次交流中我既熟悉了乡村调研的方法也增加了对中心的进一步认识,他在每晚小组讨论时的对村庄现象和相关理论的把握以及在表达时幽默风趣时刻启发着,让我学会了理论与经验之间的结合,学会了对生活乐观的态度,而从他的言谈中所透露出来的阳光和阳刚使我真正认识到了中心学子的顶天立地与长期坚持。这次调研也吸引了华科大和中大博雅学院的低年级本科生前来参加,看到他们就像是看到了刚进入大学时的自己,他们是何等的幸运和幸福,虽然在交流中他们也表露出他们在学习和人生中的困惑,但我完全可以断定,他们经过本次调研后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大道。另外,他们虽然比我年少,特别是我们组的雷望红和孙竞超两位,她们在整个调研中是最积极也是最具有战斗力的成员,正是她们的积极精神使我们小团队始终保持着顽强的战斗力!最后,在整个调研中我主要是和陈义媛师姐一起调研,我俩虽是同年但她在调研中的仔细认真和在夜晚讨论中的缜密思维让我自愧不如,而她即将赴港读博也使我倍感压力。在与她的交流中,她坦诚地介绍了自己在人大的研究生生活,这使我开拓了对外界的了解,更使我感到中心的强大!特别是阅读了她的研究生总结后,更使我认识到了她在面对困难时的顽强与自信,相信她一定能获得成功。而同为恩施大组的其他成员也给我很多学习的启发,25天的调研,我们每天在一起调研讨论,也时常在一起交流阅读心得,一起爬山一起俯视众山环绕中的小镇,一起欣赏山腰中那轮月色的朦胧之美和体验山顶水库上山风的凉爽,难得的调研生活不仅使我积累了经验知识,加强了对中国社会的认知,也使我结交了一个有理想有战斗力的亲密团队,这才是此一人生体验的最大财富!我坚信拥有这样的集体,我们可以取得一个又一个奇迹。
这次调研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学问与人生的启发,因为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调研中更多的启发在等待着我,而现在的这些都只是一个开始,这次调研也许更大意义在于使我离中心越来越近,使我真正成为了中心的一份子,同样的也使中心更多地了解了我,使中心的老师和师兄师姐看到了数年前的自己,也使现在的师弟师妹看到了数年后的他们!这次的乡村经历使我知道了什么是顶天立地,学会了如何顶天立地,在顶天立地中做学问造人生,在顶天立地中收获团队,这是一种幸福。
唯独敬佩那些脚踏实地的人!
Posted: 2012-09-20 21:02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快速跳至
>> 中心读书报告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 本科生读书报告
|- 华中大读书会观察
>> 经典阅读读书会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安大知行读书会
|- 北工大群学读书会
>> 华中趣事
|- 读书趣事
|- 生活趣事
|- 种种逸事
|- 2012年调查趣事
|- 2011年暑假调查
|- 2010年调查趣事
>> 友谊第一,读书报告
|- 齐民学社读书会
|- 安徽师大公管管理读书会
|- 中南财经政法读书会
|- 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
|- 华东理工大学读书会
|- 武汉大学少年中国学会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
>> 三农研究读书会
|- 本会成员
|- 本会事务
|- 读书交流
>> 读书交流
|- 读书汇
|- 好书互借
|- 读书心得
|- 好书推荐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2011年暑假调查
Total 0.154193(s) query 3, Time now is:11-23 02:52,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