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思想评论 >> 一家之言 >>
  • 贺雪峰:三农工作如何走群众路线?
  •  2016-04-01 18:23:32   作者:贺雪峰   来源:   点击:0   评论:0
  •  【字号:
  • 三农工作如何走群众路线?

    贺雪峰


     群众路线大致可以分成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群众观点,二是群众工作方法。群众观点的核心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认真对待群众提出来的要求,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群众工作方法的核心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办法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也就是说,群众路线一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要依靠群众来解决问题。群众观点与群众工作方法之间存在着复杂且微妙的关系。

    在实践中,丧失了群众观点,就容易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正是当前中央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各级政府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不只是让群众办事不方便的问题,而且严重影响了我党与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

    但是仅仅强调改变工作作风,强调为群众服务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服务群众的办法,要有做群众工作、解决群众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否则,作风的改变就不可能持续,群众工作就依然无法做好。

    基层治理是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领域,这个领域集中体现了群众工作方法的实践效果。但基层治理并非只是基层干部的事情,更非基层干部服务态度的问题那么简单,因为本质上讲,基层治理的规则来自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自中央对基层治理制度的安排。仅就乡村治理来讲,取消农业税前,乡村干部面临完成税费任务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巨大压力,而不得不与群众“打成一片”,以致于出现了很多恶性事故,“三农”成为问题,“三农”工作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后来,中央下决心取消了农业税费,之前“打成一片”甚至严重对抗的农村干群关系很快得以缓解。与此同时,中央财政开始向农村进行大规模转移支付,越来越多的资源进入农村。本来,按我们的想象,不仅不向农民收钱,而且给农民越来越多钱,农村干群关系应该十分亲密,三农问题应该不再存在了吧?出人预料的是,新的时期,转移资源仍然有问题,其核心是,国家资源进村了,农民却丧失了主动性和主体性,成了看客,甚至还在有机会时敲国家的竹杠。更糟糕的是,在国家资源下乡的过程中,农村有关系、能力强、兄弟多的人,可能“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通过向上面伸手,通过提无理要求,“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从而得到远比一般农民多的资源。既然关系可以获得资源,哭闹可以获得资源,那么,那些身体有残疾、精神有问题的人,也就可能凭此向上级要更多好处,且一次得到满足而次次都来伸手。

    这样一来,在取消农业税,国家大规模向农村转移资源的背景下面,地方政府陷入到与各种有关系(比如有兄弟在北京当官或在媒体当记者)、拳头硬(兄弟多,兄弟中有人是黑社会老大)、身体有残疾、精神不正常的“刁民”打交道之中,陷入到要花钱买稳定买平安的怪圈中。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越是态度好、有耐心,越是花钱买稳定,就会激起越多人走入到“刁民”式的维权中来,由此出现了当前农村基层治理中常见的“刁民”代表农民,农民变“刁民”,最后基层治理陷入困境的情况。

    从群众路线的内在矛盾来看,取消农业税前的基层治理,也许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真有问题,群众观点贯彻地不好,但是,接近群众、依靠群众从来不是问题,基层治理甚至将群众工作方法制度化,形成了吕德文所说的简约治理、中心工作、综合治理等工作机制。这是因为,乡村干部在收取税费过程中,与农民“打成一片”,每向农民收一块钱上来,都会听到农民无数的抱怨、要求。等到税费征收任务完成了,乡村干部坐下来,不用讨论就知道应该在农闲季节办哪些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事,然后合理利用乡村有限资源,办上一件是一件。这个意义上讲,取消农业税前,因为收税必须与农民面对面打交道,而使乡村干部极其了解农民需求。而为了降低下一年收取税费的难度,乡村干部也一定会想方设法解决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表面上看,取消农业税后,基层治理中的国家与农民关系变好了,群众观点得到了贯彻,因为很难再出现涉农恶性事件。可实际上,这却暴露了基层治理中更为深层的矛盾,连最为基本的接近群众、依靠群众也成了问题。地方政府不向农民收取税费,没有再与农民“打成一片”的动力,农民有什么需要,地方政府不了解也不关心,农民的喜怒哀乐与地方政府几无关系。只有当农民找上门来,地方政府才被迫应付。而在资源下乡背景下,在维稳思路下面,地方政府倾向于“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币解决”,这让占农民人数1%的“刁民”首先捕捉到“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和“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获取资源的机会,“刁民”获得好处,就会刺激其他人学习,“刁民”越来越多,地方政府不堪应付。

    当前基层治理的主要问题是,地方政府不深入到基层与农民建立血肉联系,没有动员群众所形成的正气,在原则问题上态度模糊机会主义盛行,不讲政治。当地方政府所接触到的“群众”只是极少数的“刁民”时,基层干部的作风改变,迎合的是特殊人群的利益,反而会损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仅不能化解基层治理的困境,反而会进一步加剧危机。

    因此,真正的群众路线就不只是要转作风,而且要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解决群众真正的问题,就必须有与群众观点相适应的群众工作方法。无原则的息事宁人的工作作风,与其说是群众路线教育所要求的,勿宁说是群众路线教育所反对的。讲原则讲政治及通过动员群众所形成的正气,正是吕德文所要找回的政治吧。

                           2013年8月22日下午于九宫山

      

    原文系《找回群众——重塑基层治理》序言

     《找回群众——重塑基层治理》,吕德文著,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社,201510月。

  • 责任编辑:毒菇酒拜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